巧用细节使文章慑人心魄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l427h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某一特征作细致、具体的描绘,以达到“于细微处见精神”的描写方法。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能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感同身受,慑人心魄,大大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真实性。
  一.给自己一双慧眼,找准独具特色的典型
  一篇文章的细微之处很多,不可能面面俱到,要对这些细微之处进行筛选,原则只有一个,那就是对表达文章中心最有帮助的材料。例如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一段,他按照由低到高写静物,由高到低写动物的顺序,同时兼顾到详略的安排,对百草园的景物展开描写。抓住了景物的形、声、色、味来具体刻画,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同时又用了极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和形容词突出了景物的特点。
  二.深入挖掘细微之处,细致描摹感染读者
  细致描绘的方法很多,下面主要介绍几种:
  1、精心锤炼语言,以少胜多,力求一字传神。
  通过对一些精彩的动词、形容词的辨析和筛选,精心锤炼词语可以对所描述的内容进行准确生动的修饰和限制,同时以少胜多,一字传神。
  例如《范进中举》中的这一细节:屠户把银子攥得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 ……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口里说道:“也罢……”
  其中的“攥”“舒”“连忙”“缩”“揣”等词,凝练而传神,准确而生动,就起到了以少胜多、一字传神的效果。
  2、巧用修辞手法,斐然文采,力求生动形象。
  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变平淡质朴为文采斐然。
  例如《骆驼祥子》中的这一细节: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
  文中所使用的修辞使得语言生动形象,具体可感,显得很有文采,感受也不同一般。
  3、突出景物特征,形象独特,力求真实可感。
  要抓住所描写的人、景、物的最突出的特征,写出他们所不同于其他人、景、物的独特之处。
  例如《骆驼祥子》中的这一细节: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起,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
  这段细节描写就抓住了景物特点,把场景描写得既独特又真实,乃现实与艺术的统一。
  4.运用五种感觉,细腻描摹,力求五味俱全。
  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借助肖像、动作、神态、语言各个方面的描写,用入微的感觉(味、听、嗅、触、视),细腻描摹,写准写活人、景、物的形、声、味、质感等要素。
  例如《社戏》中的这一细节描写: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各种感觉配合起来,在细腻描摹之中,写活了景物,让人完全沉浸在所写境地之中,有如临其境的感觉。
  三.设置余韵袅袅效果,揭示主题不事雕琢
  抓住特点,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身临其境般的细致描写,将细节生动具体的再现出来,就会让读者感同身受,深受感染。一篇成功地记叙文,还需要有抒情、议论来揭示文章主题。
  例如《我的老师》中的这段: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
  在细节描写之后,用抒情、议论的句子,恰如其分、水到渠成地揭示主题,而又显得不事雕琢,情深意浓。
  总之,细节需要捕捉,更需要艺术性地经营。如果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去有意识地欣赏、积累一些经典细节片断,并能在生活中不断捕捉各种感人细节,把它很有讲究地描写到自己的文章中去,那么,细节就会使你的文章慑人心魄。
  陆尚清,教师,现居甘肃白银。
其他文献
一、案例背景  “有效教学”从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以来,历经时代的变迁却依然魅力不减。近年来,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有效教学”的理念也成为学校体育教学极为关注的焦点之一,并逐渐成为体育课堂教学追求的主旋律。为了促进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体育教师孜孜以求地寻找各种创建高效率体育教学课堂的方法。然而,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学?衡量有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有三年多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和深入,教学实践中各种各样的实践问题也不断突现。三年来,我校老师在上级主管部门、教研部门的科学指导下,以新课程实践为载体,以学校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每位老师的发展为宗旨,以各位老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实行了“问题·主题·探究实践”三段式校本教研的尝试。该教研活动以学科教研组为基本单位,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引导教师及时发现问题,集体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