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地下水超采区地面沉降控制区判定方法和结果探讨

来源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tai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调查中,未发现地面沉降现象的情况下,结合地下水超采区多年的地下水位动态监测数据,根据含水层厚度、岩性和水位降幅等资料,采用水文地质条件比拟法划定甘肃省地下水超采区地面沉降控制区。对地下水超采区地面沉降控制区进行了分级,分级结果均为三级,并对地面沉降控制区进行了命名,可初步作为甘肃省地面沉降控制区范围,以便为制定地面沉降控制区地下水压采方案提供依据。首次提出了在没有地面沉降监测资料的情况下进行地面沉降控制区范围划定的方法。
其他文献
分析了歪头山上盘排土场加高后多种状态下的稳定性,选取排土场的变形破坏模式和安全系数限值,通过Bishop法、Janbu法进行稳定性计算。
以田间试验数据为基础,结合地理信息系统、优化算法和植物模拟软件,以长春市合心镇为例,在土壤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构建优化区域玉米水肥耦合制度。结果表明,依据植物模拟
研究恰当的灌水定额对于实现高效节水灌溉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首先研究不同灌水定额对夏玉米生长、耗水量与产量的影响;再次利用改进的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夏玉
基于对澳门机场周边水域往年同步实测水文资料的分析,对该水域涨落潮流速流态、余流和涨落潮历时等因子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研究显示,该水域洪季涨潮流向以N~NNE向为主,枯
节水灌溉是我国解决“地水”矛盾的有效途径。我国西部地区幅员辽阔但水资源极度匮乏,为了提高水资源有效利用率,建设了大量的节水灌溉工程,但后评价工作未能及时有效地开展
“人性假设丛林”中的“工具人”、“生物人”、“经济人”、“理性人”、“社会人”、“成就人”、“道德人”等假设已不能适应当今信息时代、网络社会、虚拟世界和智慧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