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算律”培养数学数感

来源 :教育·教学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djflskd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在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会见到数学的影子,而其中运用最多的,莫过于数学中的运算。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运算的关键时期,对他们以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从引导数数、数形结合、关注整体这三个方面论述学生构建“运算律”培养数学数感的方法。
  引导数数,积累经验
  小学生比较好动,很难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老师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教学,很容易影响自己的教学效果。那么,老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数,这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课堂上来,从而使教学可以有序进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律”的时候,就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数数,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关于“加法交换律”的教学,大多数老师都是给学生创设一个2个数相加的情境,然后要求改变2个加数的位置,最终和不变,就可以得出这个运算律,但是这样并不能从本质上理解算理。那么笔者在教学的时候,利用“朝三暮四”的故事来引导学生数数,即早上给猴子3个桃子,晚上给猴子4个桃子,数数的方法就是在3后面继续数4个,是7个;在4后面继续数3个,也是7个,那么就可以得到3 4=4 3。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可以发现,等式两边计算的过程是不同的,但是它们的结果相同,所以可以划等号。
  有些内容看似比较简单,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大多数教师会直接略过简单的内容,但是如果学生没有理解内容的本质,会阻碍学生以后的成长进步。因此,老师不能将教学仅仅局限于“运算律”的表面,而应该引导学生探索“运算律”的本质所在,让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
  数形结合,渗透数理
  小学数学内容比较简单,但是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很多内容对于他们来说都比较困难。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不能放任自流,可以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数形结合就是将复杂的、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和形象的数学上的数量关系对应起来,用数量关系来解释数学理论,这样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使解题过程得到优化。
  例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律”的时候,就积极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教学,向学生渗透“运算律”的基本思想。在讲“乘法分配律”的相关知识时,笔者给学生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学校要求购买校服,已知一件上衣30元,一条裤子20元,那么如果买4套,总共需要多少钱?那么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计算:第一种是上衣的钱 裤子的钱,用算式表示为30×4 20×4=200元,表示4个30 4个20,第二种是一套的钱×套数,用算式表示为(30 20)×4=200元,表示4个(30 20)。从这两种方法可以明显看出,不论是分开算,还是按套算,都是要算4个上衣和4条裤子要花多少钱,也就是4个30 4个20的和是多少,就可以得出30×4 20×4=(30 20)×4,从而说明了“乘法分配律”算理规律。
  数形结合可以更加直观地反映事物在形式上发生变化的原因,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做到从理论到数学的转化,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理解了运算律的本质所在。那么,他们在平时的计算过程中,就可以将知识灵活运用,做到学以致用,这对培养他们的数学数感很有帮助。
  关注整体,构建体系
  数学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和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工具,但并不是万能的,教材上的有些内容也有自己的缺陷。这种缺陷很可能成为学生学习路上的拦路虎,那么面对这种缺陷,老师不能不予理会,应该利用多种方法给学生讲清数学“运算律”的本质,关注整体内容,积极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例如,筆者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律”的时候,就引导学生关注整体,从整体出发建构数学知识体系。大多数老师在讲“乘法交换律”的相关知识时,认为这个算理很简单,而且教材上面给出的教法也很容易,就是将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理解乘法的意义。因此,在教学的时候,笔者从整体出发,首先让学生联想乘法的意义,即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之后又给学生举了一个例子,4 4 4可以写成4×3,表示3个4相加,3 3 3 3可以写成3×4,表示4个3相加,而4×3=3×4,所以4×3和3×4都可以表示4个3相加,也可以表示3个4相加。
  数学教材也有自己不完善的地方。那么,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立足于整体,对教学方法不断改进,帮助学生理清数学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疏通数学知识间的脉络,从而引导学生正确的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增强自己的数感。
  数学运算是有一定规律的,引导学生学习运算律不仅能让他们计算起来更加方便,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数学中的“数”以及运算意义的理解与掌握,最终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运算律”是对数学运算的一种总结,所以有的运算律对于学生来说难以理解,那么就需要从数学的本质出发,引导学生认真体验数学的方法,让他们更好地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培养数感。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丁堰小学)
其他文献
作为语文老师,要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语文课,就得有点自己的“绝活”,那就是要在课堂上多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变化基础,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变,并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在影响血管内皮功能的诸多因素中,
区域活动是当下幼儿教育改革的方向,是引导幼儿学习生活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对幼儿进行个性化教育的一种最佳手段。教师在引导幼儿开展区域活动游戏时,应准确有效地发挥好自己的观察能力与指导能力,科学地对幼儿在区域游戏活动中的表现与能力发展状况作理性的分析,从而让幼儿在区域游戏中获得健康愉悦的成长。  区域游戏的作用  区域游戏活动指教师基于现代幼儿教育观、现代教师观、现代儿童观等理念,遵循现代幼儿教育教学的
期刊
复习是再一次学习,把以前遗忘的知识记起来,重复学习学过的东西,使对其印象更加深刻,在脑海中存留的时间更长一些.现实中,很多孩子一到复习阶段就焦虑,茫茫然而不知从何下手;
期刊
目前,农村小学音乐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不够,大多教师将重点放在乐理的教学上、乐器的辅导上、课堂的演练上,换言之,教师关注的只是音乐,忽略了对音乐动作执行者——学
期刊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幼儿独立性发展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通过建立家庭、幼儿园、社会、政府共同合作的方法,帮助留守幼儿健全独立性,减少留守幼儿
英语写作是各地中考英语中的必考题型,所占的分值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然而,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英语写作却是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最大难点.因此,教师应该强化学生的英语写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要“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支持、鼓励以及吸引幼儿和教师、同伴及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并提到“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可
摘要:初中音乐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水平与审美能力始终是教学重点。如何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始终是音乐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因此,为了符合新课标下提出的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要求,文章提出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初中音乐;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伴随着现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任务当中也开始更加偏重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一定要加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