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一直都信奉对学生要进行爱的教育,这样才能收获学生对老师的爱,对老师的尊重,对老师的信任,并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全班每一位学生都是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前提就是对学生的爱。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理解。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教育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感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是天真可爱的花朵,也是懵懂无知的少年。在课堂上的所有表现都值得用“心”去关注,也就需要教师用无私的爱去浇灌这些含苞欲放的花朵。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心与心的沟通,让心与心碰撞出的火花连成一道彩虹桥,在学生的心田留下爱的痕迹。
允许学生说“不”
在新课程中,课堂教学意味着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交往。教师应放下架子,以朋友的身份走近孩子,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允许孩子说“不”。
记得在一节语文课上,当我正带领孩子在入情地朗读课文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那个字念错了,‘砖’字读‘zhuan’,不读‘zuan’。”当时,正好有其他教师在听课。面对学生的意见,我没有表现出不悦,而是谢谢他指出老师读错的地方,让大家都要引以为戒,还带头为他的勇敢正直与胆大细心而鼓掌。
看得出来,这位大胆指出老师错误的学生在我的鼓励之下,他的诚实正直将会带动和影响其他学生。当与老师有不同的意见时,他们也能大胆提出来了,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课堂气氛民主和谐。学生也愿意与老师讨论他们的意见。面对孩子们一次又一次地说“不”,我摈弃了“失去面子”的心理,而能虚心而又认真地听取孩子们的意见,认真修改。孩子们的话多了,手举起来了,他们做到了主动参与、大胆发问,其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做发现孩子闪光点的“伯乐”
现实中,有些老师往往看见孩子身上的缺点,总是对孩子批评多。他们总认为孩子身上有缺点如果不指出不批评的话,是改不了的。所以,为了孩子,总是想尽办法让孩子承认错误,总是批评、指责、否定孩子,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孩子。长期这样下去,将使孩子与老师之间很生疏,对老师敬而远之。这样的师生关系会使课堂气氛绝对不会活跃。因此,老师要与孩子们的心贴近,不要忘了去真诚地夸奖孩子。
班中有个学生小李,数学学得很好,语文成绩很一般。我偶尔一次看到他的作文写得特别好,于是当作范文读给大家听。刚读完,就有人举手告诉我,他的这篇文章是从作文书上抄下来。我把眼睛投向他,只见他羞红了脸,低着头,一副羞愧难当的样子。本想批评他的话终说不出口,看着旁边很多同学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我很想帮他解围。我清了清嗓子,认真地说:“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同学们说:“好是好,不过……”“那就请同学们谈谈这篇文章好在哪里?”结果,同学们纷纷说了这篇文章的精妙之处。我又继续说:“有句古话说得好,‘英雄不问出处’,对于向大家推荐这篇优美文章的同学,难道我们不应该感谢他吗?”此时,同学们对我的用意已经心领神会。从那以后,小李成了班中学习语文最认真的学生,成绩也一跃成为班中的佼佼者。
他在当天的日记上写到:“是什么力量使愚者变成智者,浪子变成大丈夫?这种神秘的力量来自于爱,而且这是一种能震憾灵魂的爱。”我也被孩子的转变而感动了。谁说教学是枯燥、乏味的?和孩子真情的交流,就会尝到“甜味儿”。就这样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我像一个“采金人”去采集孩子每一处的闪光点,去给孩子们制造受表扬的机会。班里的学生懂事了,爱班级、爱集体,学习也成了快乐的事。作为老师,我也在品尝着学生们的喜悦,同时也找到了教育教学的方向——那就是关注学生本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让他们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亲近孩子,把爱洒向每一个角落
学生刚刚步入三年级时,为了训练写作能力,我试着让学生自己去写日记。没想到,这个活动却让我和学生们的心因经常沟通碰撞,在感动中渐渐拉近了我和他们的距离。为了引导学生们更好地写日记,每天我都念一两篇学生中写得好的日记给他们听,发现遣词造句好的,就在班级表扬。这项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学生们开始大量阅读书籍。我也在班级中建立了图书角,来满足学生的需要。他们的日记一天比一天好,写日记的兴趣也空前高涨。经过半年的实践,学生们养成了写日记的好习惯。
虽然我工作很忙,但也在他们的日记中收获了喜悦,和他们一起品尝那份甘甜。学生小玲从小娇生惯养,受不得一点委屈,也听不了一句批评,在班中的人际关系不太好。当我在她写的日记中发现这一问题后,就以写日记的形式对她进行了书面的交流,对她进行心理辅导,助她走出孤立无助的境地。一段时间后,她的心理疙瘩解开了,也走出了困惑。
我觉得,我和孩子们的心正一点一滴地靠近,经常和他们的心与心的碰撞,碰出快乐的火花,撞出创新的火花……那颜色是七彩的,我相信总有一天会连成一座心与心的彩虹桥,孩子们在这样美丽的桥上快乐健康地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允许学生说“不”
在新课程中,课堂教学意味着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交往。教师应放下架子,以朋友的身份走近孩子,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允许孩子说“不”。
记得在一节语文课上,当我正带领孩子在入情地朗读课文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那个字念错了,‘砖’字读‘zhuan’,不读‘zuan’。”当时,正好有其他教师在听课。面对学生的意见,我没有表现出不悦,而是谢谢他指出老师读错的地方,让大家都要引以为戒,还带头为他的勇敢正直与胆大细心而鼓掌。
看得出来,这位大胆指出老师错误的学生在我的鼓励之下,他的诚实正直将会带动和影响其他学生。当与老师有不同的意见时,他们也能大胆提出来了,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课堂气氛民主和谐。学生也愿意与老师讨论他们的意见。面对孩子们一次又一次地说“不”,我摈弃了“失去面子”的心理,而能虚心而又认真地听取孩子们的意见,认真修改。孩子们的话多了,手举起来了,他们做到了主动参与、大胆发问,其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做发现孩子闪光点的“伯乐”
现实中,有些老师往往看见孩子身上的缺点,总是对孩子批评多。他们总认为孩子身上有缺点如果不指出不批评的话,是改不了的。所以,为了孩子,总是想尽办法让孩子承认错误,总是批评、指责、否定孩子,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孩子。长期这样下去,将使孩子与老师之间很生疏,对老师敬而远之。这样的师生关系会使课堂气氛绝对不会活跃。因此,老师要与孩子们的心贴近,不要忘了去真诚地夸奖孩子。
班中有个学生小李,数学学得很好,语文成绩很一般。我偶尔一次看到他的作文写得特别好,于是当作范文读给大家听。刚读完,就有人举手告诉我,他的这篇文章是从作文书上抄下来。我把眼睛投向他,只见他羞红了脸,低着头,一副羞愧难当的样子。本想批评他的话终说不出口,看着旁边很多同学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我很想帮他解围。我清了清嗓子,认真地说:“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同学们说:“好是好,不过……”“那就请同学们谈谈这篇文章好在哪里?”结果,同学们纷纷说了这篇文章的精妙之处。我又继续说:“有句古话说得好,‘英雄不问出处’,对于向大家推荐这篇优美文章的同学,难道我们不应该感谢他吗?”此时,同学们对我的用意已经心领神会。从那以后,小李成了班中学习语文最认真的学生,成绩也一跃成为班中的佼佼者。
他在当天的日记上写到:“是什么力量使愚者变成智者,浪子变成大丈夫?这种神秘的力量来自于爱,而且这是一种能震憾灵魂的爱。”我也被孩子的转变而感动了。谁说教学是枯燥、乏味的?和孩子真情的交流,就会尝到“甜味儿”。就这样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我像一个“采金人”去采集孩子每一处的闪光点,去给孩子们制造受表扬的机会。班里的学生懂事了,爱班级、爱集体,学习也成了快乐的事。作为老师,我也在品尝着学生们的喜悦,同时也找到了教育教学的方向——那就是关注学生本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让他们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亲近孩子,把爱洒向每一个角落
学生刚刚步入三年级时,为了训练写作能力,我试着让学生自己去写日记。没想到,这个活动却让我和学生们的心因经常沟通碰撞,在感动中渐渐拉近了我和他们的距离。为了引导学生们更好地写日记,每天我都念一两篇学生中写得好的日记给他们听,发现遣词造句好的,就在班级表扬。这项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学生们开始大量阅读书籍。我也在班级中建立了图书角,来满足学生的需要。他们的日记一天比一天好,写日记的兴趣也空前高涨。经过半年的实践,学生们养成了写日记的好习惯。
虽然我工作很忙,但也在他们的日记中收获了喜悦,和他们一起品尝那份甘甜。学生小玲从小娇生惯养,受不得一点委屈,也听不了一句批评,在班中的人际关系不太好。当我在她写的日记中发现这一问题后,就以写日记的形式对她进行了书面的交流,对她进行心理辅导,助她走出孤立无助的境地。一段时间后,她的心理疙瘩解开了,也走出了困惑。
我觉得,我和孩子们的心正一点一滴地靠近,经常和他们的心与心的碰撞,碰出快乐的火花,撞出创新的火花……那颜色是七彩的,我相信总有一天会连成一座心与心的彩虹桥,孩子们在这样美丽的桥上快乐健康地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