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宋明帝的皇权与佛教

来源 :南都学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g2009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明帝即位之初,就任命自己五戒师释僧谨为僧正,给予超常规待遇,建立兴皇寺,择选有旧交的高僧释道猛任纲领,给予僧正的待遇,优礼有加;在全国范围内征请高僧大德入京传法,检饬孝武帝庄严寺僧众,重新确定法会讲论法主等等.这中间的一些举措带有明显的急迫性,有着鲜明的政治诉求.明帝意图借助佛教和僧众的社会政治影响力,延伸和扩展皇权在佛教政治秩序上的权威,塑造和强化皇权及自身地位的合法性,这源于明帝承统的合法性不足.前废帝刘子业凶狂无道,朝野笼罩在恐怖的政治氛围中,明帝被迫发动宫廷政变,仓促之间被拥立为帝;因法统性不够,受到刘子业弟弟晋安王刘子勋政治军事上的挑战.虽然最终在军事上取得完全胜利,但明帝为了在法统和舆论上强化自身的合法性,不得不积极争取佛教和僧众的合作,这是他即位之初就采取各种佛教措施的原因和目的.
其他文献
基于政府采购领域的信用记录这一统计数据,采用内容分析法剖析了政府采购中企业失信行为的现状以及规范策略.研究发现,政府采购中企业的失信行为以提供虚假材料和串通投标为主,处罚方式呈现出“罚款+列入名单+限制参加”的多元处罚方式组合倾向.同时,处罚力度间的不匹配、处罚结果不明晰以及信息公开不及时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在制度建设上,需要完善制度体系并提高制度的可执行性;在政府执行力上,需要加强政府部门对法律制度的落实执行;在信息公开上,需要增强信息公开的精细化和及时性;在道德自律上,需要培养信用主体的道德规
自甲午战争惨败之后,清廷内忧外患,士大夫由自强转为救亡.章太炎、梁启超、谭嗣同等认为日本的武侠能影响政治,可以为中国借鉴,他们的重侠主张掀起了清末民初中国知识界的尚侠热潮,20世纪初侠风复炽,武侠小说再次掀起创作高潮.金庸在其武侠小说创作方面开辟了新境界:他的武侠小说不同于清朝武侠小说的理性化倾向,也不似民国初年的武侠偏向于情而非义,他的武侠小说完成了古典武侠小说向现代武侠小说的转化;他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了五四文学中感时忧国的历史意识,他将武侠置身于历史场景之中,集中书写武侠的家国意识并对国民性进行思
秦汉时期的黄河,被赋予了各种文化象征.在战国以来五德终始学说的影响下,黄河在秦代被作为“水德”的象征;由于大禹治水的悠久传说和黄河的长久存在,黄河被作为福祚绵长、江山永固的象征;由于黄河中游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因此“三河”之地被看作文化中心的象征;河图洛书的说法,又赋予了黄河神河的形象;在秦汉时期的祭祀文化中,黄河被视为“诸侯”,按照诸侯王的礼节予以祭祀;“河水清,天下平”的观念,又赋予了黄河代表天下治乱的文化象征;从域外文化来看,黄河又被称为“中国河”,被看作是中国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