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来源 :考试与评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zhang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解决问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能让小学生将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迁移到课程情境中解决新的问题,从而达到整合知识、让知识服务生活的目的。
  【关键词】操作 审题 线段图 问题简单化
  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解决问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能让小学生将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迁移到课程情境中解决新的问题,从而达到整合知识、让知识服务生活的目的。那如何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我在此浅谈几点看法:
  一、鼓励动手操作,积累感性经验
  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的智力活动,尤其是中、高阶段的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学生往往缺乏或只具备不完整的感性经验,因此只有通过亲手操作获得直接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地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和基本方法。例如,中年级教学周长和面积时,学生很容易混淆。这时教师可让学生画出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可以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再用不同颜色标出每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通过以上的操作,学生对两个概念建立起清晰的表象,弄清两者的本质区别后,计算的准确率大大提高了。正如皮亚杰所说的,只有加强实际操作,才能体现智力活动源泉这一基本思想。
  二、引导学生审题,学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审题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前提,从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审题能力非常重要。在审题过程中,我教会学生分三步进行:一是读,要求学生多读几遍题目,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让学生逐字逐句地读,边读边思考,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二是画,画就是让学生用符号画出题中的条件、问题及关键字、词。三是想,想题中已知量与已知量,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思考该用什么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在分析应用题的过程中,有些同学经常头痛、不知从何下手,抓不住问题和条件之间的联系,无法理清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如果把应用题中的已知条件加以逐条分解,学生对数量关系就不难理解了。如:5只山雀一个星期(7天)吃掉了665只害虫。平均每天吃掉多少只?学生读题后,了解到5只山雀7天吃掉665只害虫,可以先求出1只山雀一星期(7天)的食量,再求出1只1天的食量;或先求出5只山雀一天的食量,再求出1只山雀一天的食量。明确了这些关系,学生容易列出算式:665÷5÷7或665÷7÷5。
  三、绘画线段图,把应用题直观化
  图解法是解决问题最简单明了的方法,线段图不仅可以直观、形象地反映出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而且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打开快捷的思维之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运用线段图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方法
  如分数除法应用题:小康3小时走了2km,小京5小时走了4km。谁走得快些?我的教学过程是:
  1、默读题目,理解题意,列出算式:2÷3和4÷5÷
  2、探索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2÷3如何计算?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进行理解。
  (2)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小时走的路程,怎么样表示3小时走2km这个条件?(将线段平均分成3份,其中2份表示的就是3小时走的路程)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已知3小时走了2km,要求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线段图补充完整,并板书出过程。
  通过线段图,让学生明白了:先求小时走了多少千米,也就是求2的,算式:2×。再求3个小时走了多少千米,算式:2××3。
  2.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应用题的算理
  由于线段图直观形象,容易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所以借助线段图来理解算理,是一种既方便,又极易办到的好方法。如教学例题:学校食堂买来一袋面粉,吃了44.5千克,还剩的15.5千克。这袋面粉多少千克?
  (1)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2)引导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画出线段图。
  (3)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
  面粉的重量—吃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通过以上的绘图操作,学生较轻松地理解了求总数(或被减数)应该用加法来解决的道理。
  四、从问题中找条件,将问题简单化
  运用生动有趣的材料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1.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从妈妈、女儿四次喝饮料这一情境,根据每次喝的量,提出若干数学问题,并由学生尝试自主解决。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懂得了“移多补少”的知识。这样的教学设计,能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也掌握了必要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例如,我们在教学完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之后,可以及时质疑“怎样求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接下来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每个组员充分展开讨论,最终得出求三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五、选材生活化,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贴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解决如下开放性问题。
  29人乘车去某地,可供租的车辆有两种,一种车可乘8人,另一种车可乘4人。
  (1)给出3种以上的租车方案
  (2)第一种车的租金是280元/ 天,第二种车的租金是200元 /天。怎样租车费用最少?
  实际生活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过程,逐步提升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把所学的知识自觉地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
  总之,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因题而异,要帮助学生分析好题中的数量关系,让学生从中选择出简便易行的解题方法。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教育心理学》
  [2]岳栩汇.西藏日喀则市小学
其他文献
阅读教学是一种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相互交往的对话活动。阅读课堂的“对话”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谈话或者肤浅的交流,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本质上是学生理解文本的过程。在阅读课堂,对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如何睿智把握对话教学特点,有效引领学生积累语言、提升能力?  一、睿智解读文本,有效挖掘对话素材  阅读教学必须根植于文本世界,根植于语文本身,有利于充分发挥文本在教学中的作用,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
【摘 要】探究学习法就是通过教师精心设疑,学生自主参与活动来延续和充分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在探究中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学校的目标是培养有独立行为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人,探究学习法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真正的主人。  【关键词】探究学习法 小组实验 自主学习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等。高中化学的课程标准表明了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
【摘 要】农村中学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少,化学实验教学开展得不是很好。对此,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索农村中学如何开展好化学实验教学:一是化学教师应重视化学实验,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二是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学习兴趣;三是多让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四是加强化学实验理论的指导,精选典型例题,精讲精练,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关键词】农村中学 化学实验 实验教学  化
相关研究表明植物根系分泌的低分子量有机酸可促进铝硅酸盐的分解,从而有效地促进结构性矿物钾释放,这是植物钾素补充与供给的一个重要途径。本项研究采用缓释控释技术,模拟
小学英语的学习者,就像是刚刚牙牙学语的新生儿,在教师的引导下慢慢一步一步跨出。渐渐地,懂得认读,会听写,于是把这些基础综合起来让学生们练习写作。对于这些年龄较小的学习者,在进行英语写作时一般要求的字数比较少,并且是由课文的积淀认识才展开的写作。比如以My Best Friend为题来展开描述。那么重点应该是讲述此人的外貌特征及其一些爱好的情况等等。例如,我班有一篇例文的第一句是这样写的:Kathy
【摘 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它的应用范畴也越来越广泛,如何将思维导图有效运用于教育教学中,也成为广大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对思维导图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角度出发,通过课堂教学的实际案例研究,分析了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语篇教学、写话教学、复习课教学等各个板块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 小
由于小蓬竹较高的经济价值以及生态价值,我们对其群落生态学以及繁殖栽培技术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相对于典型的喀斯特灌木群落和草地,小蓬竹群落下土壤的固土、保水、保肥效
学生喜不喜欢课堂,对一节课的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的作用。只有让学生喜欢课堂,喜欢学习,我们才能在教学中,发挥教学的优势,从而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实现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课堂,就将成为我们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具有建设性的话题,在我看来总结为一下四点:  一、人格魅力,赚的喜欢  作为一名老师,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会大大提升你的人格魅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会赢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