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课堂是课堂教学的生命。作为教师,我一直努力探索提升自己的教师专业素养,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思品课有效的课堂教学?有效思品课堂的标准是什么?思品课有效的课堂是受学生欢迎的课堂;是能够充满活力、情趣和智慧的课堂;是能够使教师体验挑战,使学生享受学习的课堂。在教学实践中,我个人认为一节有效的思品课应该具备以下标准。
一、正确性
有效的思品课堂,教师能正确确定教学目标。思品课的教学目标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三个方面,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更倾向于方向目标,这两个目标是实现知识内化、活化与转化的关键。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科学把握程度,表明教师对教学行为有意识控制能力的高低。教师要借助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有效手段达成教学目标。所谓难点则是突出学习重点,达成学习目标需要突破的关键点,是所有教育智慧和学习方式的指向。一般而言,难点是在重点之中确定的,比重点更细微。关注社会,关注生活,鲜明的时代性是思品教学的永恒主题,所以知识内容的正确是思品课堂的起码标准,假如这一点都做不到的话,就会使一节思品课滑向差课的泥塘。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努力体现语言意识,语言要有感染力、启发性、激励性和多样性。
二、参与性
有效的思品课堂,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全体参与,而不是一小部分学生或个别尖子学生的参与;是全程参与而不是暂时的、片刻的参与;是有效参与而不是形式主义的参与,能实现参与“面”和参与“量”的最大化。思想品德的课堂,不能是教师的“课堂表演秀”和事先预设程序的再现,不是为了讨论而讨论,为合作而合作,为游戏而游戏,在课堂中有师生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整个过程是互动的,气氛活跃。这个过程有新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教师更不能成为课堂的“话霸”。课堂缺少学生的参与,学生就未能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学生参与课堂是激发其思维和情绪的前提。所以,在正常的思想品德课堂上,学生参与课堂的时间不能少于该课堂总时间的二分之一。
三、温暖性
有效的思品课堂,师生情绪饱满,情感温暖,教师教学态度亲切,师生之间有愉悦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课堂上,师生是愉悦、欢乐、合作的关系,学生就敢自由地发言,学生也就会主动卷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并感受学习的乐趣。课堂上,教师不尊重学生,师生是紧张、沉默和不快的关系,学生就被动进入课堂,常会出现破坏行为,并且“情不通则理不达”。 温暖的师生关系,能使课堂充满人情味和人性味;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能使学生学有所感,获得人文启迪或精神陶冶;也能让教师对课堂教学充满幸福和快乐。温暖的师生关系
是有效课堂的基础。
四、自由性
有效的思品课堂,是充满着自由、轻松、平等和民主气氛且不失秩序的课堂。现实中,我们的课堂通常如战场,过分强调纪律严明,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正襟危坐,纹丝不动地看着老师,盯着黑板,搞得学生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使得课堂少一些轻松,少了几分幽默,少了一些欢声笑语,少了一些神采飞扬。尤其要求学生齐声回答,齐声诵读,不允许学生交头接耳、与师争辩,这是违背自由原则的。为此,教师应该形成一种习惯:走进课堂时除了要带教学资料外,更要带着微笑、欣赏、鼓励和尊重进入课堂,给学生创造一种亲切、愉悦的学习氛围,保持一个充满赞扬和肯定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感到轻松自如、安全有趣,受到鼓励,得到尊重。学生求知欲强,激发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是实现有效课堂的关键。
五、练习性
有效的思品课堂,不在于它的有条不紊,不在于流畅顺达,而在于它是否真正让学生练习和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互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因为,课堂是学生生活和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未来生活技能的操练场和人生阅历的实习地。所以,在课堂上,我们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为他们营造必要的交际场,让他们学会交往,甚至学会“理论”,学会争吵。所以,通过课堂“练习” 能实现知识内化、活化与转化,达成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效果。
六、整合性
有效的思品课堂,切忌过度的“分析主义”,把完整的知识支离得鸡零狗碎的。教师应该能够合理地对教材、对知识、对课堂进行整合,灵活运用教法和现代教学手段,广泛开发和充分利用思品课程资源,保证课堂有容量,有含量,呈现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交给学生真正的整合知识的智慧。
七、延伸性
有效的思品课堂,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思品学科的特点,找到教学空白和延伸点,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从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延展,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社会实践延伸,这样能让学生知道有哪些,并着眼要具备什么,能够怎样,从而在某一个方面从狭小走向广阔,从少知走向多知,也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留下空间。
拥有有效的思品课堂,将会是我们思品教师享受教育的诗意。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参考文献
[1]耿帅.有效上课——问题·探究·对策初中思想品德[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2]窦桂梅.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 袁 妮)
一、正确性
有效的思品课堂,教师能正确确定教学目标。思品课的教学目标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三个方面,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更倾向于方向目标,这两个目标是实现知识内化、活化与转化的关键。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科学把握程度,表明教师对教学行为有意识控制能力的高低。教师要借助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有效手段达成教学目标。所谓难点则是突出学习重点,达成学习目标需要突破的关键点,是所有教育智慧和学习方式的指向。一般而言,难点是在重点之中确定的,比重点更细微。关注社会,关注生活,鲜明的时代性是思品教学的永恒主题,所以知识内容的正确是思品课堂的起码标准,假如这一点都做不到的话,就会使一节思品课滑向差课的泥塘。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努力体现语言意识,语言要有感染力、启发性、激励性和多样性。
二、参与性
有效的思品课堂,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全体参与,而不是一小部分学生或个别尖子学生的参与;是全程参与而不是暂时的、片刻的参与;是有效参与而不是形式主义的参与,能实现参与“面”和参与“量”的最大化。思想品德的课堂,不能是教师的“课堂表演秀”和事先预设程序的再现,不是为了讨论而讨论,为合作而合作,为游戏而游戏,在课堂中有师生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整个过程是互动的,气氛活跃。这个过程有新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教师更不能成为课堂的“话霸”。课堂缺少学生的参与,学生就未能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学生参与课堂是激发其思维和情绪的前提。所以,在正常的思想品德课堂上,学生参与课堂的时间不能少于该课堂总时间的二分之一。
三、温暖性
有效的思品课堂,师生情绪饱满,情感温暖,教师教学态度亲切,师生之间有愉悦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课堂上,师生是愉悦、欢乐、合作的关系,学生就敢自由地发言,学生也就会主动卷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并感受学习的乐趣。课堂上,教师不尊重学生,师生是紧张、沉默和不快的关系,学生就被动进入课堂,常会出现破坏行为,并且“情不通则理不达”。 温暖的师生关系,能使课堂充满人情味和人性味;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能使学生学有所感,获得人文启迪或精神陶冶;也能让教师对课堂教学充满幸福和快乐。温暖的师生关系
是有效课堂的基础。
四、自由性
有效的思品课堂,是充满着自由、轻松、平等和民主气氛且不失秩序的课堂。现实中,我们的课堂通常如战场,过分强调纪律严明,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正襟危坐,纹丝不动地看着老师,盯着黑板,搞得学生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使得课堂少一些轻松,少了几分幽默,少了一些欢声笑语,少了一些神采飞扬。尤其要求学生齐声回答,齐声诵读,不允许学生交头接耳、与师争辩,这是违背自由原则的。为此,教师应该形成一种习惯:走进课堂时除了要带教学资料外,更要带着微笑、欣赏、鼓励和尊重进入课堂,给学生创造一种亲切、愉悦的学习氛围,保持一个充满赞扬和肯定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感到轻松自如、安全有趣,受到鼓励,得到尊重。学生求知欲强,激发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是实现有效课堂的关键。
五、练习性
有效的思品课堂,不在于它的有条不紊,不在于流畅顺达,而在于它是否真正让学生练习和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互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因为,课堂是学生生活和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未来生活技能的操练场和人生阅历的实习地。所以,在课堂上,我们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为他们营造必要的交际场,让他们学会交往,甚至学会“理论”,学会争吵。所以,通过课堂“练习” 能实现知识内化、活化与转化,达成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效果。
六、整合性
有效的思品课堂,切忌过度的“分析主义”,把完整的知识支离得鸡零狗碎的。教师应该能够合理地对教材、对知识、对课堂进行整合,灵活运用教法和现代教学手段,广泛开发和充分利用思品课程资源,保证课堂有容量,有含量,呈现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交给学生真正的整合知识的智慧。
七、延伸性
有效的思品课堂,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思品学科的特点,找到教学空白和延伸点,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从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延展,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社会实践延伸,这样能让学生知道有哪些,并着眼要具备什么,能够怎样,从而在某一个方面从狭小走向广阔,从少知走向多知,也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留下空间。
拥有有效的思品课堂,将会是我们思品教师享受教育的诗意。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参考文献
[1]耿帅.有效上课——问题·探究·对策初中思想品德[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2]窦桂梅.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