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季稻钾肥最佳施用量试验简报

来源 :上海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gy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钾肥是水稻生长三要素之一,它不仅能使水稻壮秆,增强抗病能力,还能提高氮、磷肥的利用率.我县约10.7万亩耕地缺钾,占耕地面积的50%左右.为探讨我县水稻配方施肥中的钾肥最佳施用量,我们在棠口乡贵溪村进行了单季稻钾肥不同施用量对比试验,以掌握科学合理施肥依据,指导农业生产.现将试验概述如下.
其他文献
选择肥床旱育秧秧池0.12亩作试验田,可栽大田1.6亩,水稻品种为“淮稻7号”,5月13日落谷,5月23日揭膜,揭膜后立即覆盖无纺布,6月13日移栽,秧池中不治虫。对照田为肥床旱育秧秧池0.16亩,可
“苏杂3号”是江苏省农科院经济作物所育成的双价转基因杂交抗虫棉,2002-2003年通过长江流域杂交棉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2004年获得农作物转基因安全证书,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现
我街道常年种植水稻1667hm^2,其中双季晚稻792hm^2,单季晚稻875hm^2,是一个双、单季晚稻混栽地区.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务农劳力短缺,农田劳力成本大幅度提高,乃至
褐飞虱属迁飞性害虫,具暴发性和毁灭性,是我市水稻重大害虫之一。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大发生频率很高,危害损失大;80年代后期起随噻嗪酮(优乐得、扑虱灵)和吡虫啉大面积推广应用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县逐步形成了以小麦免耕机条播和水稻浅旋耕抛秧为主体的农田耕作方法,该方法的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业耕作机械的作业效能,极大地减轻了农业劳动者的
我镇大棚设施栽培起步较早,二十世纪90年代初开始实施万元千斤粮耕作模式,提出了前茬大棚经济作物亩收入1万元,后茬水稻亩产500kg的要求,经多年探索、示范、推广,在魏塘镇城南村的
灰飞虱及由其传播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浙北稻区发生逐年加重,已成为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虫害。特别在晚稻穗期,灰飞虱集中到穗部吸食谷粒的汁液、分泌霉物,造成灌浆不足、谷粒外观
以效益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湖北省安陆市农委为全市农民致富出“金点子”,架“金桥”,打“金牌”,大力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效益农业之路越走越宽,具体措施如下。
为探讨我市及相邻地区育种单位选育的水稻新品种在一定区域的生长表现、产量水平和利用价值,2006年我们征集了一批近年来培育的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进行了适应性区域试
近年来,随政府对农业的进~步重视,农业补贴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也在不断提高。在我区种植的17万亩水稻中,小麦、水稻种植模式占到了一定比例。为使肥料得到合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