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房温度控制电路设计

来源 :数字化用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in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传统花房人工控制效率低的缺点,设计一种花房温度控制电路系统。该系统通过温度传感器采集温度,并将采集的温度值送给单片机,经单片机处理后在显示模块上显示,并与温度设定值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来控制报警电路和加热装置以及降温设备的启动与否。单片机与PC机通过串口连接,在计算机上可以进行远程监控。本设计通过了Proteus仿真,实现了对花房的温度检测与控制。本设计具有效率高、灵活性好的优点。
  【关键词】DS18B20 AT89C51 PC 温度测量与控制
  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显著提高,对花卉的需求量也急剧上升,尤其是作为观赏和礼品的花卉,为他们提供一个更适宜其生长的生存环境,以提早或延迟花期,最终将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传统的花房由人工通过简单的仪器仪表来测量各个环境的状态参数,并根据经验手动开启和关闭各种花房调节装置,效率低、控制效果不好[1],而温室智能控制设备价格昂贵、成本高,而且操作复杂,不适合我国广大花农尤其是一些不太发达地区花农的情况,在中低档花房控制中应用不普遍,不能满足广大花农的需求;而采用单片机对他们进行控制不仅方便、简单、灵活性大,而且还可以大幅度提高被控温度的技术指标。符合农民的消费水平,适合我国的国情。
  一、系统设计
  本设计以AT89C51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通过DS18B20传感器模块采集温度,控制器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各点的温度变化,并在LCD1602上同时显示各点的温度,将检测到的温度值与花房温度的设定值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开启报警装置和加热装置、降温装置,并通过串口将检测到的温度信息发送到上位机,从而远程实现对环境的整个监测。大部分花房内的最适宜温度为10度到30度,设置报警温度时,可以将下限温度设为15度,上限温度设为25度,这样可以将最佳温度设定在一定范围内,而不是某一点,避免了继电器的频繁开关,延长了元器件的寿命。
  用以AT89C51为核心的单片机控制方案,利用单片机灵活的编程设计和丰富的I/O端口,及其控制的准确性,不但能实现基本的温度检测和控制功能,还能利用其具有串行口的功能,将检测到的温度送到上位机。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图1系统框图
  系统框图说明:(1)温度采集模块采集花房内多点的温度值。(2)显示模块中采用LCD1602用来实时显示当前的温度值和温度值上下限。(3)显示模块中的按键用来设定报警温度的上下限,并在LCD1602上显示。(4)AT89C51处理来自温度传感器的数据,并通过异步串行通信送上位机显示。(5)如果采集的温度值在设定的温度上下限范围内,则继电器和执行机构不工作,否则继电器接通,执行机构工作。(6)通过上位机可以实现键盘一样的操作,并有很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方便远程和实时监控。
  二、硬件电路设计
  硬件电路设计包括温度采集模块的设计、按键模块的设计、显示模块的设计、报警模块的设计、继电器控制电路的设计、通信模块的设计。温度采集模块采用两个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组成,DS18B20为数字温度传感器,内部已经集成了模数转换器,使用它可以节省很多外围电路。按键模块由四个独立式按键组成。要用于初始化时报警温度上下限的设定。显示模块采用LCD1602显示。报警模块由红绿LED灯和蜂鸣器组成,如果温度高于设定温度的上限,则红灯亮,蜂鸣器发出声响;如果温度低于设定温度的下限,则黄灯亮,蜂鸣器发出声响。继电器控制控制电路分为控制电路和主电路,控制电路通过三极管组成放大电路,二极管用来保护三极管,防止电流过大损坏元器件。当花房内的温度高于设定温度的上限时,继电器闭合,电机转动,开始降温。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单片机技术的发展,串口通信在诸多领域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计算机可以通过串口来获取单片机的各种数据,然后利用计算机强大的功能进行处理,再根据处理的结果发送数据到单片机,实现远程控制设备[3]。本设计的通信模块采用虚拟终端实时显示采集到的温度,模拟串口通信。
  三、软件设计
  采用Keil C51[2]软件编写C语言程序,在Proteus内搭建仿真环境,将编写成功的.hex文件下载到仿真环境内的单片机内,即可看到仿真结果。
  四、仿真结果
  图2为系统仿真图,仿真中实现了单片机向PC机发送数据的仿真,在虚拟终端上显示了单片机向PC机发送的两路数据。模拟了数据的远程传输。
  图2系统仿真图
  五、结语
  本次设计在Proteus平台上设计整个电路,并仿真将得出的数据进行显示,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实现的功能可以达到设计要求,虚拟终端显示的数据只能是整数,不能显示LCD1602上数据的小数,有着一定的差距,但这种差距并不影响设计结果,只是模拟数据的远程传输。采用单片机设计实现可以减小成本、灵活性大等优点。所以单片机在节约成本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增详,史国兴,杨霞等.温室花卉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J].广东农业科学,2010,(7): 197-198.
  [2]金杰.MCS-51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66-70.
  作者简介:
  路盼(1988.4-),河南省邓州市,硕士研究生,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
  蔡刚(1990.3-),贵州省织金县,硕士研究生,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
其他文献
【摘 要】针对目前微观交通仿真系统中缺乏更灵活的多点触控系统手势交互模块以及对触摸手势含义的理想描述和识别,提出了一种高性能的算法并优化多点触控指令,使其更符合用户的思维与认知。设置触点位移和触摸时间的双阈值来提高触点识别的精确性,防止突增杂点的误判断,减缓过快操作产生的抖动;采用统计分析和模型匹配识别算法来解决动态手势识别的问题,还引入界面widget饰物,大大提高了多点触摸手势识别的效率和精确
常规 4种检测方法对管道对接环焊缝表面裂纹检测有效性的对比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four kinds of testing methods on surface crack detection of pipe bu
期刊
目的对比分析双眼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先后患病眼间的发病特点及可能与双眼间发病间隔时间相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00年1月至2014年1月到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就诊的RRD患者共8 283例,其中双眼RRD 603例(7.30%)。观察并记录其临床相关信息,包括首次发病年龄、双眼RRD发生的间隔时间、先后发病眼近视与否、外伤史等。对于正态分布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摘 要】本文主要讲了几种常见的自动识别技术,论述了其优缺点及应用,重点讨论射频识别技术。  【关键词】自动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 优缺点 应用  前言:自动识别技术是一门集多学科于一体的高新技术学科,近几年在全球飞速发展。目前,条形码的应用已普及,射频识别技术和生物识别等技术在中国也发展迅速,国家已把“大力发展RFID”列入“十一五”计划纲要。自动识别使数据处理速率大大提升,最终使成本大幅降低。
使用新的磁记忆检测技术对电厂捞渣机链条进行检测,发现了很多表面裂纹缺陷、应力集中缺陷,及时予以更换.保证了锅炉的安全运行.实践证明该方法对链条的检测快速、准确、有效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单点温度检测在某种场合下的不足之处,设计一种多路温度检测系统。此系统以单片机AT89C51为核心,将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检测到的数据输入AT89C51处理,最后将其显示在液晶显示器上。本设计采用C语言进行编程并通过了Protues仿真,实现了8路温度的巡回检测、指定通道检测、报警温度设置、温度超限报警以及日期和时钟显示等功能。该系统具有能够综合处理多点温度并且稳定性好
【摘 要】实验室在高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本文从物联网的概念入手,结合目前实验室管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对实验室实施信息化管理,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  【关键词】实验室 物联网 信息化  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各所院校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军队院校任职教育中实践教学比例的不断提高更是对实验场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网络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已成为日益关注的话题。因而为了确保网络安全,就必须加强对其安全态势的预测,才能更好地促进网络安全性的提升。基于此,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结合时空维度的网络安全态势的预测方法,首先提出了加强网络安全态势预测的必要性;其次就如何利用时空维护方法对网络安全态势进行预测;最后对全文进行了简单的总结。旨在与同行进行业务之间的交流,为网络安全的防护提供科学的决策和依
渗透检测是无损检测中五大常规检测方法之一 ,属于非磁性材料表面检测方法 ,渗透检测在生产、检测中应用广泛 ,已成为无损检测重要的方法。在现场对工件进行检测时通常采用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