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要渗透美育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10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育,是各学科的共同教学任务之一,必须渗透在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之中。所以语文《大纲》规定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含有丰富的美育因素。如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等等。教师应凭借教材的特点,通过字词句篇的讲析,听说读写的训练,思想内容的理解,自然渗透美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和谐统一发展。在阅读教学中,我是这样渗透美育的。
  【关键词】审美;意境;画面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249-01
  一、充分利用插图幻灯,再现美的画面,强化学生的审美感受
  儿童的词汇量不丰富,形象思维占很大的优势,要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形象,必须再现审美对象的鲜明表象,即通过听觉、视觉等让学生去直接感受美,一定程度上弥补语言文字表达的不足,使学生的审美感知更加全面完整。如《草原》一课教学中,我通过幻灯让学生通过视觉形象欣赏草原的迷人景色。“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绿的小丘,像给无边的绿地毯绣上白色大花的羊群……”辅之的配乐朗诵,让学生倾听草原上各种声音,鞭子声,马蹄声,牛、羊的叫声……在这声、色、情、景的交融中,再让学生闭目遐思:假如你也和作者一起骑着骏马,在那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扬鞭驰骋,那该多好啊!学生们一个个凝视幻灯,静听朗读,仿佛自己也置身于千里之外的蒙古草原上……这样,学生们很快进入情境,蓝天、白云、小丘、绿草、牛羊、骏马等构成的草原美景图,展现在他们面前,强化了他们的审美感受。
  二、深入理解教材,渲染美的意境,唤起学生的审美想象
  审美的感受必须有想象的参与才会深化,想象越活跃,形象越鲜明,美感才越丰富。唤起儿童头脑中有关事物形象的想象,是培养审美想象力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朗读和重点词句的教学,启发学生对感知的教材加以想象,并使他们进入美的意境。
  《桂林山水》一课,是一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佳作。用词传神,句式工整,作者用形象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大自然之美。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描写的意境,反复朗读,多思,深思,进入角色,身临其境,体味写景之美,状物之美,抒情之美。我启迪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想象桂林水的“静”、“清”、“绿”,山的“奇”、“秀”、“险”,抓住过渡句——“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想象“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好意境。在多读深思的过程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美。这样不仅使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而且强烈地感受到祖国山河的秀美。在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的同时,拓展了他们的审美想象。
  三、动之以情,展示美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中重要的心理因素。为了使学生体验到课文中的情感美,我非常重视自己的情感做问,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使学生、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如在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我模仿董存瑞的神态、动作、语言,以慷慨激昂的感情讲解和朗读,学生们似乎能清楚地听到导火索“哧哧”的燃烧声,真切地听到董存瑞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祖国,冲啊!”的呼喊声。激起了他们的情感共鸣,学生对董存瑞高大的英雄形象和美好的内心世界感受更深,深刻地领会了英雄的心灵美。而教学《一本珍贵的教科书》时,我则以深沉的语调描述张指导员为了一捆教科书英勇献身的故事。“敌机无情的扔下炸弹,我被炸晕过去了。当我醒来时,我扑过去,大声呼喊着指导员。”现在你们仿佛就是课文中的“我”,你看到这时指导员是什么样子?你听到指导员在说些什么?你怎样呼喊着指导员?我以自己的情感将学生带入那战争年代,学生们仿佛看到指导员为了一捆教科书而奄奄一息的感人情景。紧接着,我又紧扣课文中“扑”、“大声喊”、“微微地睁开眼睛”、“叨念着”、“两眼望着那捆教科书”这些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语和表示说话断断续续的省略号,指导学生朗读和体会。学生整个身心都沉浸在感人的教学情境之中,对课文展示的张指导员的崇高精神有了更深刻的感受,许多学生泪水夺眶而出。从整体形象到具体内容都深深感动了学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感。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的每一教学环节,我都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素质。
其他文献
专业英语即专门用途英语,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学科或目的相关的英语,简称 ESP。当今英语世界的交流有80%以上是以专门用途英语为媒介的,ESP教学是中国高等教育教学国际化的重要
【摘要】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应:以段为主、分类指导,让习作训练常态化;循序训练、综合提高,追求习作方法的多样化;应处理好阅读、积累、表达三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实践研究;体会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244-02  一、作文训练要以段为主、分类指导,习作训练常态化  这里以探索文、实验文、想象文和应用文
【摘要】在整个小学阶段里,阅读始终贯穿整个语文教学,尤其以高年级的阅读为重点。良好的阅读不仅有助于提高语文学科的学习水平,同时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新课标的基本目标之一。本文根据笔者多年从事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就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策略与方法提一些建议。  【关键词】语文阅读;培养;策略;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
为什么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哪些错误比较具有普遍性?这些错误的背后是否隐藏着某些规律?如何才能够减少错误的出现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这些一直是英语
英语写作是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大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逐渐引起了教师们的关注。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要得到加强,必须要有强烈的英语写作动机。本研究以多纳的三水平动机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