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西药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破格救心汤治疗),治疗2周后,根据心功能和中医症候评分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心功能和中医证候评分改善的总有效率均明显升高,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等特点,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破格救心汤;慢性肺心病;疗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R1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265-01
肺心病作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如果治疗不及时,疾病进一步加重,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造成患者死亡[1]。多数慢性肺心病患者的年龄相对较大、机体抵抗力较差,容易发生感染,并对抗生素产生耐药现象,所以,感染症状不易控制[2]。西医药物对症治疗虽然可以控制慢性肺心病患者临床症状,但是对顽固性肺心病、伴有心衰的肺心病患者,其疗效不够理想,而且不良反应较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2年9月至2014年5月期间,我院诊治的8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西药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破格救心汤治疗),每组各40例。40例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45.0~80.0岁,平均年龄(57.0±6.5)岁,病程1.0~15.0年,平均病程(6.0±2.0)年;40例观察组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46.0~82.0岁,平均年龄(58.5±6.0)岁,病程1.5~15.0年,平均病程(6.5±2.5)年。在性别、平均年龄、平均病程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抗心衰西药对症治疗,治疗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破格救心汤治疗,方剂为炙甘草(30g)、干姜(10g)、山茱萸(30g)、附子(30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高丽参(20g),每日1剂,水煎服,一日3次,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治疗2周后,根据心功能和中医症候评分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心功能疗效标准:(1)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心功能提高≥2个级别;(2)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心功能≥1个级别;(3)无效:临床症状没有变化,心功能提高<1个级别或没有变化。根据中医证候症状体征分级量化标准,中医证候评分疗效分为无、轻、中、重4个级别,分别计为0分、1分、2分、3分:(1)0分:无症状;(2)1分:症状轻;(3)2分:症状中;(4)3分:症状重。有效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其中,显效:有效率≥70%;有效:有效率为30%~70%;无效:有效率<3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后患者心功能疗效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心功能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患者心功能疗效比较
3 讨论
常规西药对症治疗虽可改善慢性肺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其不良反应较多,影响着治疗的安全性,同时对于伴有心衰及顽固性肺心病患者的疗效不佳[3]。中医认为,肺心病属于“喘证”、“心悸”、“水肿”范畴,中医理论认为肺主呼气、而肾主吸气。破格救心汤中附子、炙甘草具有强心、固本之功效,但是附子也具有相应的毒性作用,应用大剂量炙甘草能够对抗其毒性作用,从而确保复方的安全性。山茱萸、龙骨、牡蛎具有补肝、固肾之功效,高丽参具有回阳吊气之功效,诸药合用,能够纠正慢性肺心病患者的心衰症状,提高患者的心功能。
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心功能和中医证候评分改善的总有效率均明显升高,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总而言之,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等特点,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明华,罗炽权,林本.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1,29(17):153-154.
[2]米晓慧.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慢性肺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3,8(1):321-323.
[3]余武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心衰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8):93-9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西药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破格救心汤治疗),治疗2周后,根据心功能和中医症候评分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心功能和中医证候评分改善的总有效率均明显升高,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等特点,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破格救心汤;慢性肺心病;疗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R1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265-01
肺心病作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如果治疗不及时,疾病进一步加重,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造成患者死亡[1]。多数慢性肺心病患者的年龄相对较大、机体抵抗力较差,容易发生感染,并对抗生素产生耐药现象,所以,感染症状不易控制[2]。西医药物对症治疗虽然可以控制慢性肺心病患者临床症状,但是对顽固性肺心病、伴有心衰的肺心病患者,其疗效不够理想,而且不良反应较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2年9月至2014年5月期间,我院诊治的8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西药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破格救心汤治疗),每组各40例。40例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45.0~80.0岁,平均年龄(57.0±6.5)岁,病程1.0~15.0年,平均病程(6.0±2.0)年;40例观察组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46.0~82.0岁,平均年龄(58.5±6.0)岁,病程1.5~15.0年,平均病程(6.5±2.5)年。在性别、平均年龄、平均病程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抗心衰西药对症治疗,治疗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破格救心汤治疗,方剂为炙甘草(30g)、干姜(10g)、山茱萸(30g)、附子(30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高丽参(20g),每日1剂,水煎服,一日3次,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治疗2周后,根据心功能和中医症候评分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心功能疗效标准:(1)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心功能提高≥2个级别;(2)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心功能≥1个级别;(3)无效:临床症状没有变化,心功能提高<1个级别或没有变化。根据中医证候症状体征分级量化标准,中医证候评分疗效分为无、轻、中、重4个级别,分别计为0分、1分、2分、3分:(1)0分:无症状;(2)1分:症状轻;(3)2分:症状中;(4)3分:症状重。有效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其中,显效:有效率≥70%;有效:有效率为30%~70%;无效:有效率<3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后患者心功能疗效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心功能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患者心功能疗效比较
3 讨论
常规西药对症治疗虽可改善慢性肺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其不良反应较多,影响着治疗的安全性,同时对于伴有心衰及顽固性肺心病患者的疗效不佳[3]。中医认为,肺心病属于“喘证”、“心悸”、“水肿”范畴,中医理论认为肺主呼气、而肾主吸气。破格救心汤中附子、炙甘草具有强心、固本之功效,但是附子也具有相应的毒性作用,应用大剂量炙甘草能够对抗其毒性作用,从而确保复方的安全性。山茱萸、龙骨、牡蛎具有补肝、固肾之功效,高丽参具有回阳吊气之功效,诸药合用,能够纠正慢性肺心病患者的心衰症状,提高患者的心功能。
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心功能和中医证候评分改善的总有效率均明显升高,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总而言之,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等特点,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明华,罗炽权,林本.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1,29(17):153-154.
[2]米晓慧.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慢性肺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3,8(1):321-323.
[3]余武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心衰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8):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