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道德品质在学生中的地位和作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step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现象在个体身上的表现。一个人常常依据一定的行为准则采取有关道德方面的态度言论和行为。道德品质就是指一个人在一系列有关道德的行动中所反映出来的那些经常驻见到的倾向和特征。
   教师道德品质是道德品质的一种形式,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具备的思想品德,它从道德的角度规定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该以什么样的思想、认识、感情、态度、行为和作风去待人接物,处理问题,做好工作,简言之,教师道德品质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
   教师的道德品质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下面根据有关理论及我和我的同行们的工作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论述。
   一、教师道德品质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主导地位。
   1、教师的道德品质是使学生形成优良品质的首要因素。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形成离不开学校教育,教师正是以自身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品质为根本来对学生实施教育的。在学生心目中老师的形象高于他人,影响大于他人,老师的所作所为分量很重。在学生生活学习过程中,教师给予的影响是较完整、较系统的,而家长、社会的道德影响具有盲目、原始和不系统性。
   我在坝固镇几个学校问卷调查:在你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对你影响最大的是谁?(有三个答案可选择,只能选一个)其结果是:
   选择社会的有81人;选择学校及老师的有185人;选择家长的有103人。由此可见,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影响极大,是学生形成良好品质的首要因素。鉴于这个结果,我们不能不重视我们师德的教育,要不失众望,以优秀的教师风范再育一代新人。
   2、教师道德品质是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升华和发展的推动力。学生时期正是求知、成长、形成时期,是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从无知走向正确的人生大道的时期。教师要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就要不断地提高自己,使站在学生面前的人是一位可以敬仰、学习、信赖的人。
   "外师造化,内得心源"讲的是文学艺术应以自然社会为蓝本,内心体悟为途径的艺术创造规律。教师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前苏联故事片《乡村女教师》中主人翁就是那样一个自然朴实、有执着追求的人。她在学生面前是那样的从容、坚强、本色,她以学生为自己的"造化之师",她的形象、品质不仅仅影响着她一批批的学生,也同样影响着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
   二、教师道德品质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
   1、教师道德品质在形成学生思想品质认识中的作用。道德认识是培养学生具有优良品质的基础和前提,主要指人们对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以及调节这种关系的理论原则和规范的了解和掌握。社会上有许多高尚的人物、先进事迹、激动的场面,只要学生接触到真实的情境,深入进去,加深理解和反复讨论就会捕捉到鲜明的形象,從而受到教育和熏陶。然而有时因受到社会、家庭诸方面的干扰,达不到预想的效果的事是常有的。因此教师用自己的道德认识对学生加以引导、灌输,充分发挥明白是非,懂得道理的作用,其特殊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2、教师道德品质在形成学生思想品德情感中的作用。所谓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基于一定的道德认识,从某种人生观和道德理想出发,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产生倾慕和鄙弃,爱好或憎恶的情感态度。
   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情感,甘当学生进步成长的阶梯。这种爱的情感既是无私的又是理智的。这种情感既可以热的发烫融化学生冻结的心灵,又可以含而不露使学生发热的头脑清醒冷静。在我校有的老师为了学生的学习不顾家里母亲病卧在床,有的大龄青年为人学生的学习而一次次推迟婚期,还有的教师用自己的钱为父母离异、无人照管的学生买书买饭,更有许多教师为生病的学生义务补课,升国旗仪式上老师们认真而庄严,点点举止让学生们领会到教师的情感,义务救灾时教师们捐款捐物以示对灾区人民的深情厚谊,这情感渗透在学生心房,使学生崇尚人间的友谊、亲情、真情。这些会激发出学生们的内在动力,他们也会以真实道德情感去面对社会、面对同学、面对老师、面对他们周围的人们。在我们的学生中有坚持为孤家寡人服务的,有主动接送骨折行动不便的同学上下学的。有关心老师为教师送上止咳药的,有路遇发病老人主动接送医院的。
   3、教师道德品质在形成学生思想品德意志中的作用。意志是行动中不可缺少的推动力量,是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过程中克服困难、障碍而做出行动决策的努力和坚持精神。
   一名教师具有坚强的意志就会为实现预定的目标在行动中自觉地克服内心的矛盾和外部困难以满足工作需要,教师意志行为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感染学生就会激励学生为达到某种目的去克服困难。教师与学生在对立与统一之中,教师能否妥善处理矛盾,直接影响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充分认识自己的地位和作用,考虑教育效果。发挥意志的自我控制机能,恰如其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感、言论和行为。特别是差生、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过程往往是进行长期意志力的较量过程。而体罚、轰出、挖苦等都是教师意志力薄弱的表现。
   4、教师道德品质在形成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中的作用。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的外部状态。主要表现为道德言语、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道德行为只有发展到形成履行道德义务的习惯才是具有某种道德品质。
   我曾在100名学生中进行了一项调查,即:你认为老师的品德教育方法中哪种更好?其结果是:选择讲道德的15人,选择言传身教的33人,选择树榜样的12人。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时时置身学生之中,举手投足应是学生风范。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就要做到。不让学生做的事老师也不能去做。进行爱劳动教育时,我们的教师总是干在学生前面,趴在地上一块儿擦地板,要求学生文明礼让,老师就要做到尊重他人,让学生自行车摆放整齐,老师的车就不能随便放。教育学生守时不迟到,老师自己就不能拖拖拉拉、迟到、压堂、早退。
   最后引用乌申斯基的话作为结束语:"教师的人格对于年青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的一切。"
   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教师是关键。
其他文献
我乡地处边远山区,学校条件相当艰苦,很多学生没有接触过幼儿教学就直接进入小学就读,给我们小学低年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通过自己的实践,总结了就抓好新生入学教育的几点浅见,在此形文如下,与各位同行交流。   一、上好入学教育第一课   记得2005年在周田镇河墩小学刚接手一年级班主任时,班上70多名学生,有近40名学生没有上过幼儿园,第一节课上,班上乱成一锅粥,学生随意在教室玩耍,哭的
期刊
[摘要]在理论推演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我们编制了具有较好信效度的包括中西部农村学校教育的软件和硬件两个大的因素的《中西部农村教育发展困境问题调查问卷》。对我国中、西部两个地区五所学校的489名9~16岁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并根据查阅相关文献,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中西部 农村 教育 基础设施 义务教育 辍学 教育理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西部农村基础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班级管理是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体,是班级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联系班级与科任教师、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以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直接决定着班级管理的成效。班主任的管理风格、个性行为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在潜意识中把班主任作为学习的楷模。因此,班主任必須具有一套好的管理方法,使自己的班级具有文明守纪、勤奋好学、朝气蓬勃的良好班风。   要想成为一个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