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实践探讨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i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工科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育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教学研讨和改革,并通过实践摸索出一套有效提高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措施和手段。
  关键词:工程能力;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18-0193-01
  作者简介:倪树楠(1977-),男,辽宁东港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机械设计与仿真。
  0 引言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设计能力的重要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首次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技能训练。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学习和掌握了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学会通过计算、绘图以及运用技术标准、规范、设计手册等有关设计资料,进行面向实践的机械设计,培养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为了让学生能够较扎实地掌握从事工程技术常规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对工程创新人才的需要,亟需对传统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育观念、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1 教育观念的转变
  我国传统的教育是重科学、轻工程;重理论、轻实践;重视逻辑思维、轻视经验的运用和总体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知识的理论深度和系统性,而忽视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各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当今世界,工程技术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学生进行工程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趋势,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作为实践性教学环节,正是是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重要途径,应该得到教学的重视和加强。
  2 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2.1 课程设计形式多元化
  以往的课程设计多是“一题多人”,甚至几十人共一题,设计的形式单一,使得学生认为设计是枯燥乏味的,从而导致设计效果奇差。对此,可采取多种设计形式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进行理论教学时就对学生公布本学院各位老师的科研项目,并积极支持学生参与;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或者由学生联系生产实践自创设计题目;老师提供课程设计指导讲义上的若干题目等。实践证明,这种形式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 变集中设计为分散设计
  目前,课程设计都是在机械设计理论教学结束后集中在一两周内完成。这种方式由于时间太集中,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搜集设计资料或是整理已经获取的实践知识,使得设计效果不佳。为此我们可引入“任务驱动”的设计模式,即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就分配设计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在学习中针对设计课题尽可能积累设计时所需的资料。由于与教学同步,学生可以通过教学过程中播放的影像和图片资料得到更多的机械方面的感性知识,为课程设计,特别是方案设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样把一两周的设计时间“延长”为整整一学期,学生有了足够的时间对所设计的对象进行分析、理解和思考,大大提高了设计效果;而且事实说明这种设计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很少有学生在设计作业中抄袭了。
  2.3 推广应用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
  进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大量繁琐的理论计算。以往学生花在计算上的时间占到设计总时间是三分之一,由于一些计算错误或方案选择错误,理论计算往往会有反复的过程,还会花去更多的时间。这些导致学生对机械的结构设计时,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构型,导致设计效果差我们引入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由计算机来进行那些繁琐的计算。为此将现代工程上采用的创新设计理论、优化设计理论、有限元设计和可靠性设计等理论介绍给学生。比如用UG、MDT等软件对执行机构和传动机构进行运动分析的方针及方案比较、以及零部件的三维构型,采用有限元设计方法对轴系零部件进行强度计算、刚度计算等,这些软件大大减少了学生的设计计算量,提高了设计的准确度和精确度,而且由于能直观形象的看到所设计的零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大大激发了学生进行创新设计的兴趣。
  2.4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进行设计的积极性和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实践的机会,学校定期组织了机械构型大赛、CAD绘图大赛,选拔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并鼓励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同时我们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手段让学生走进工厂的生产现场,亲身体验车、铣、刨、磨等加工方法及加工工艺,并邀请工厂的优秀技术人员作为客座老师来校为学生讲学,使学生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和先进的生产加工技术。在这些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勇于进行新的探索和创造,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3 加快对教师进行知识更新的速度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拥有一支既熟悉机械设计理论与技能的教学,又掌握先进的高级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技术的教师队伍,才能有效地促进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改革。
  学院可以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相关企业、厂矿等进行调研和专业实践,了解新设备,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和新方法,以此促使教师加快对现代化设计技术的了解和掌握,促使教师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深入了解机械创新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从而有利于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中开展创新能力培养的工作。
  4 结语
  企业需要的是实用型人才,因此我们的教学实践应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增强学生工程能力为目标,使学生的知识结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践证明,改革后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体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机械设计的水平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傅宇.高等工程教育的工程能力结构及其培养途径[J].理工高教研究,2006,25(3):79-80.
  [2]祝海林,张炳生,胡爱萍等.工科学生工程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8,12:69-72.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活动日益活跃。尽管在此起彼伏的并购浪潮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乃至失败,但是我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已成为必然趋势。根据当前我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现状及特点,分析了我国企业并购整合中的各个因素,提出海外并购在战略、资源和文化等方面相应的整合战略。  关键词:海外并购;整合;战略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