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拥有一块土地。首领问他要多大的一块土地,他说越大越好。于是首领说,那你从这儿向西走,然后做一个标记,只要你能在太阳落山之前走回来,从这儿到那个标记之间的地都是你的了。 这个人兴奋的一直向前走,可是直到太阳落山了,他也没有回来。原来是因为走得太远,累死在路上了。贪婪要了他的命。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一类人。这种人始终认为要做一件事,必须得去做前一件事,要做好前一件事,须得去做更前面的一件事。逆流而上,寻根探底,至于最初的目的是什么?早已淡忘得一干二净。这种人看似忙忙碌碌,一副辛苦的样子,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
我曾经就是这种人。为人师者,最根本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文学的熏陶下健康快乐的成长。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中的大多数在所谓的生存压力下,在一次次的考试的刺激下,变得只看重学生的成绩。我们的目的不再是为了让学生健康快乐,而只是为了班级平均分多考几分,最好是总分第一。因为这样,我们便会受到学校的表扬,得到学校和家长同事的认可,社会也会认为我们是一个有“作为”的教师。于是加班加点成为一种必然,教师学生要么“苦中作乐”,要么苦不堪言。从教育的根本目的来说,其实已经走得太远。
作为语文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更是让我殚精竭虑,煞费苦心。最初,看到哪座山的佛都拜。“片断训练”“简快作文”“情景作文”“五步作文”“冰糖葫芦式”等等,不胜枚数。放眼望去,《小学作文指导》《中学作文写作技巧》《高中作文制胜法宝》,虽谈不上汗牛充栋,但那一套套的什么所谓20法、50法之类的说法是屡见不鲜的。
开头务必要开门见山,夺人眼球,方可干净利落,吸引住读者;事件的记叙,人物的描写,有自然环境的描写加以衬托才是锦上添花;中间内容叙述条理要清晰,最好有个排比段或者小标题什么的,显得别具一格。结尾呢,最好要与开头呼应,能够文末点题,卒彰显志,画龙点睛,则最好。
言而总之,总而言之,一大罗筐的方法,两大车皮的技巧,有理有据,头头是道,就是没有人问问,是不是孩子可以由着自己的性子,想怎样写就怎样写,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就像是一个游泳教练,滔滔不绝的讲了怎样游泳的技巧,就是不让孩子在水里试试,哪怕是狗刨一下。
这样的事情,曾经我干的不亦乐乎,忙的昏天黑地。可是,每每孩子们交上来的课堂作文却依旧是千篇一律,空洞枯燥。而我,往往还严厉的呵责无辜的他们,埋怨他们不会审题,不会立意,不会选材,不会开头,不会结尾。
一路走来,我越来越发现问题不是出在孩子们身上,而是出在我这里。我是多么的急功近利,多么的愚蠢。因为,我发现,没有哪篇经典作品是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写出来的,也没有听说像朱自清呀,沈从文呀,鲁迅啊这些大家是哪位语文老师培养出来。他们行云流水文章源自于他们生活的亲身感悟,他们性情的真情流露。
我决定,从此,不指导作文。“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吟诵《纸船》,很自然得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想起了母亲那慈爱的目光,想起了母亲那粗糙的大手,想起了母亲那叮咛的话语,想起了母亲为了子女而甘心付出的一幕幕……泪在眼眶中打转,声音也变得有些沙哑。也许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弟子们感到有些突然,进而更多了些许感动。我一点也没有感到难堪,其实,老师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品读完文章之后,让同学们也来谈谈自己的母亲。一学生在说到有关他母亲的点点滴滴时,声音开始有点哽咽,进而失声痛哭起来。我和其他学生为他的真情流露情不自禁的热烈鼓掌。他当时有些尴尬,接着露出了自豪开心的笑容。我请她把内容写下来,相信,一佳作诞生了。
我不指导作文。我只是喜欢和这些臭小子毛丫头们胡扯,天南地北,古今中外,鸡毛蒜皮,油盐酱醋。只是课上课下的闲聊,今天,你又发现了什么?学校紫藤书廊一侧的白玉兰开了没有?时髦的英语老师,今天的发型是不是很可爱?小A脸上的青春痘怎么愈演愈烈?事无巨细,信手拈来,说说谈谈,别有一番情趣。
瞧!试验一班孩子们正在讲台前进行“模特秀”大展示!他们的举手头足,一颦一笑,彰显着青春的活力!台下的小子们在七嘴八舌的评论者,哄笑着,也细心地发现着、快速地思考着……
小A说:小寒的手指清秀白皙!而且她会写毛笔字、画画、手工制作等,很漂亮!很灵巧!
小B说:小轩的样子有点像猪八戒,胖胖的很随和很可爱! 就是脾气太执拗!
小C说:“小庞方方的脸上架着一副亮晶晶的眼镜,与他的勤奋好学形成正比,意志坚强的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思维的火花在这里进行了激烈的碰撞,灵动的文字在稿纸上跳跃着。 高的、矮的、胖的、瘦的……
通过观察、发现、说话,蓦然发现,不知不觉中,孩子们不仅掌握了如何抓住人物特征来写,而且在谈笑中反省自我,快乐他人,甚至把发现人物与众不同的特别的地方,当作一大乐趣。笔下的写出的人物个各栩栩如生。一扫什么千篇一律的“大眼睛、弯弯的柳叶眉,红苹果似的脸……”
我不指导作文。我只是不要求他们必须在60分钟之内写出一篇有意义的文情并茂的文章。这个目标对于某些孩子也许是合适的,但绝对不适合所有的孩子。我不残酷的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规定的作文,而是可以在有灵感的时候,想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觉的时候,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然后,拿出两节课来,给他们创设一个沟通展示的平台,让他们自己读,自己评,而我,最多也不过是他们中的一员,一个有幸倾听他们青春故事的人罢了。
写家乡,就得就带领它门走进家乡,参观家乡,体验家乡日新月异,否则连家乡的样子都不知道,何谈“爱”家乡?写“家”,就讓“小鬼当家”,体验一把当家的滋味,那种当家的艰辛与责任在亲身体验中才能迸出火花!………
我不指导作文。我只是会老老实实、认认真真的跟孩子们一起写随笔,写周记,写读笔,或长或短。弟子们要求我读的时候,我会认认真真、老老实实读给他们听,然后,请他们指正,接受他们的中肯的表扬、批评,乃或是建议。诚如弟子小悦所说:“因为感动,因为快乐,情感便会化作一个个可爱的文字跃然纸上了。”
我曾经就是这种人。为人师者,最根本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文学的熏陶下健康快乐的成长。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中的大多数在所谓的生存压力下,在一次次的考试的刺激下,变得只看重学生的成绩。我们的目的不再是为了让学生健康快乐,而只是为了班级平均分多考几分,最好是总分第一。因为这样,我们便会受到学校的表扬,得到学校和家长同事的认可,社会也会认为我们是一个有“作为”的教师。于是加班加点成为一种必然,教师学生要么“苦中作乐”,要么苦不堪言。从教育的根本目的来说,其实已经走得太远。
作为语文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更是让我殚精竭虑,煞费苦心。最初,看到哪座山的佛都拜。“片断训练”“简快作文”“情景作文”“五步作文”“冰糖葫芦式”等等,不胜枚数。放眼望去,《小学作文指导》《中学作文写作技巧》《高中作文制胜法宝》,虽谈不上汗牛充栋,但那一套套的什么所谓20法、50法之类的说法是屡见不鲜的。
开头务必要开门见山,夺人眼球,方可干净利落,吸引住读者;事件的记叙,人物的描写,有自然环境的描写加以衬托才是锦上添花;中间内容叙述条理要清晰,最好有个排比段或者小标题什么的,显得别具一格。结尾呢,最好要与开头呼应,能够文末点题,卒彰显志,画龙点睛,则最好。
言而总之,总而言之,一大罗筐的方法,两大车皮的技巧,有理有据,头头是道,就是没有人问问,是不是孩子可以由着自己的性子,想怎样写就怎样写,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就像是一个游泳教练,滔滔不绝的讲了怎样游泳的技巧,就是不让孩子在水里试试,哪怕是狗刨一下。
这样的事情,曾经我干的不亦乐乎,忙的昏天黑地。可是,每每孩子们交上来的课堂作文却依旧是千篇一律,空洞枯燥。而我,往往还严厉的呵责无辜的他们,埋怨他们不会审题,不会立意,不会选材,不会开头,不会结尾。
一路走来,我越来越发现问题不是出在孩子们身上,而是出在我这里。我是多么的急功近利,多么的愚蠢。因为,我发现,没有哪篇经典作品是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写出来的,也没有听说像朱自清呀,沈从文呀,鲁迅啊这些大家是哪位语文老师培养出来。他们行云流水文章源自于他们生活的亲身感悟,他们性情的真情流露。
我决定,从此,不指导作文。“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吟诵《纸船》,很自然得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想起了母亲那慈爱的目光,想起了母亲那粗糙的大手,想起了母亲那叮咛的话语,想起了母亲为了子女而甘心付出的一幕幕……泪在眼眶中打转,声音也变得有些沙哑。也许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弟子们感到有些突然,进而更多了些许感动。我一点也没有感到难堪,其实,老师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品读完文章之后,让同学们也来谈谈自己的母亲。一学生在说到有关他母亲的点点滴滴时,声音开始有点哽咽,进而失声痛哭起来。我和其他学生为他的真情流露情不自禁的热烈鼓掌。他当时有些尴尬,接着露出了自豪开心的笑容。我请她把内容写下来,相信,一佳作诞生了。
我不指导作文。我只是喜欢和这些臭小子毛丫头们胡扯,天南地北,古今中外,鸡毛蒜皮,油盐酱醋。只是课上课下的闲聊,今天,你又发现了什么?学校紫藤书廊一侧的白玉兰开了没有?时髦的英语老师,今天的发型是不是很可爱?小A脸上的青春痘怎么愈演愈烈?事无巨细,信手拈来,说说谈谈,别有一番情趣。
瞧!试验一班孩子们正在讲台前进行“模特秀”大展示!他们的举手头足,一颦一笑,彰显着青春的活力!台下的小子们在七嘴八舌的评论者,哄笑着,也细心地发现着、快速地思考着……
小A说:小寒的手指清秀白皙!而且她会写毛笔字、画画、手工制作等,很漂亮!很灵巧!
小B说:小轩的样子有点像猪八戒,胖胖的很随和很可爱! 就是脾气太执拗!
小C说:“小庞方方的脸上架着一副亮晶晶的眼镜,与他的勤奋好学形成正比,意志坚强的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思维的火花在这里进行了激烈的碰撞,灵动的文字在稿纸上跳跃着。 高的、矮的、胖的、瘦的……
通过观察、发现、说话,蓦然发现,不知不觉中,孩子们不仅掌握了如何抓住人物特征来写,而且在谈笑中反省自我,快乐他人,甚至把发现人物与众不同的特别的地方,当作一大乐趣。笔下的写出的人物个各栩栩如生。一扫什么千篇一律的“大眼睛、弯弯的柳叶眉,红苹果似的脸……”
我不指导作文。我只是不要求他们必须在60分钟之内写出一篇有意义的文情并茂的文章。这个目标对于某些孩子也许是合适的,但绝对不适合所有的孩子。我不残酷的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规定的作文,而是可以在有灵感的时候,想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觉的时候,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然后,拿出两节课来,给他们创设一个沟通展示的平台,让他们自己读,自己评,而我,最多也不过是他们中的一员,一个有幸倾听他们青春故事的人罢了。
写家乡,就得就带领它门走进家乡,参观家乡,体验家乡日新月异,否则连家乡的样子都不知道,何谈“爱”家乡?写“家”,就讓“小鬼当家”,体验一把当家的滋味,那种当家的艰辛与责任在亲身体验中才能迸出火花!………
我不指导作文。我只是会老老实实、认认真真的跟孩子们一起写随笔,写周记,写读笔,或长或短。弟子们要求我读的时候,我会认认真真、老老实实读给他们听,然后,请他们指正,接受他们的中肯的表扬、批评,乃或是建议。诚如弟子小悦所说:“因为感动,因为快乐,情感便会化作一个个可爱的文字跃然纸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