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qus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校内外的语文教育内容的来源,创设语文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观察、感悟和积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我就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端午日》的活动课教学实践,谈谈农村初中综合活动课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一、语文活动课的实践——《端午日》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了解湘西端午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民俗风情的魅力;体会传统节日体现的价值。让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这一道理。
  活动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具体活动设计、操作如下:
  (一)情境导入
  从中国三大传统节日端午节入手,导入本课的学习。
  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
  学生讲一讲端午习俗:吃粽子、悬艾叶、菖蒲、赛龙舟等。
  (二)诗歌欣赏
  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议一议: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感情?
  (三)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沈从文。
  2.感知课文并辩论思考。
  (四)品读细节,探究写法
  1.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龙舟比赛的精彩场面的?
  2.讨论:赛龙舟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3.欣赏音乐《众人划桨开大船》。
  4.读写结合:从班上选出16个人,分成两组,当场举行一次小型拔河比赛。比赛结束后,让大家运用虚实结合、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好这一场面。
  二、由这堂语文活动课教学引发的思考
  这堂活动课既生动活泼,又切实有效,做到了内容和形式具体形象,活泼有趣,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虽然本人因这堂课而荣获教学大比武县二等奖,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无论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多么正确,教学流程设计多么严谨有序,但从课堂呈现来看,教学效果最为明显的一个表现是“温度”不够,课堂气氛比较低落。反思一下原因,下面谈谈我对语文活动课的几点看法。
  (一)科学组织,注重活动的实效性
  语文活动课不能片面追求活动形式的趣味性、生动性,而忽略切实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学习,热闹有余,实效不足。
  (二)巧选形式,力求活动生动活泼
  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语文活动课无疑应该做到内容和形式具体形象,活泼有趣,让学生喜闻乐见,这样学生才会学得轻松愉快。
  (三)挖掘资源,引导学生实际运用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初中语文活动课将语文教学与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当地的教学资源,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仅是准确可靠的,还是比较全面深刻的,更是切实有用的。
  总之,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时,不能只是抽象地传授与学科有关的知识、法规、原则,而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使我们的语文活动课成为真正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新课型。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现代教学论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
  [2]施良方.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赫店中心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师在教学中要了解学生、了解文本,努力创设学生易于接受的、有兴趣的生活情境,采用灵活的、富有生活情趣的课堂组织形式,把学生引入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促进他们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的发展。  关键词:学生生活;教学情境;教学内容;教学活动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
人类社会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音乐,已无法查考。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随着岁月的变迁,音乐也日益完善起来,形成了各种风格,各个派别。但无论怎样的日新月异,究其根本却始终不会脱离6个元素:即,节奏(Rhythm)、旋律(Melody)、结构(Texture)、曲式(Form)、音色(Tone Color)、调性(Tonality)。节奏作为音乐元
摘 要:音乐与作文的共通之处在于,它们给欣赏者、阅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将音乐与作文美妙结合起来,创设了有效的写作情境,学生变被动写作为积极表达。  关键词:音乐;想象;作文;情境  苏教版小语教材第十册《二泉映月》一课在课后练习中,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要求学生写一段话,描绘月夜的美景,并提供了相关供选用的词语。在教学这一环节时,为了渲染情境,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我播放了与月夜相关的民族音乐《
摘 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依据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状况,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是广大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育;教学模式  眼下为了追求高效课堂,让我们的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教学模式真可谓是五花八门、样式繁多,除了我们所熟知的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 35”模式、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江苏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模式、河北围场天
摘 要:在重视地域文化以及学生体验探究的前提下,设计出为期一周的以外出参观学习为主的实践活动,将该项活动体系化、课程化。活动前的资料收集,活动中的路线景点精心选择以及活动后的总结提升,突出了文化性、实践性、探究性,是校本课程特色化的极好范例。  关键词:校本课程;体验式;活动周  课程改革的大潮中,不断涌现出新颖的体系架构和灵活的课程实施形式。我们学校经过调研,决定在“齐鲁文化课程”上另辟蹊径。既
我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五年级第六单元的例1——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能有条理地一一列举,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先后进行了三次打磨,现在我将我的三次打磨过程呈现给大家,以期大家能够共同分析与思考,共同进步。  第一次上课时,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课堂再现】  首先出示例1及其场景图,指名读题:“王大叔用1
自从我校开始研究《提高青年教师有效研修》这个课题后,我发现很多老师都有一个通病,就是缺乏“问题意识”。在开学初的教研会上,学校要求教师都把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提出来,然后学校针对教师的困惑进行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给每个教研组下发“问题”填报单后,却迟迟收不回来,问其原因,却是教师想不出该提什么问题。这时,又让我想起很多教师都说自己对教育科研和论文写作很感兴趣,但提起笔来,却又不知从何下手,感觉教育科
摘 要:新课标提倡教师的教学活动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要联系生活、社会以及学生实际,达到充实课堂、激活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促进全面发展的目的。通过对生物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和对生物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索两方面来展开探究,指出当前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生活化;生物教学;教学有效性  一、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回归生活是新课标的呼唤,是新
学习起始于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从调动学生思维开始。作为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数学学习兴趣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10月29日听了特级教师田立莉的“解决问题”一课,让我对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感受特别深刻。田老师一节课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没有丰富多彩的教具、学具,但课堂活而不乱,孩子们一个个小手举得很高,思维在训练中被提升,兴趣在思考中被调动。课后经过长时间的细
一、动作形象化,活跃课堂氛围  小学音乐课堂载歌载舞的形式可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音乐教学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然而对于舞蹈学习,并不是简单的伸展摆动的动作,而是要具有一定的流畅性和美感,  它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所以在舞蹈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懂得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训练时要有一定的耐心才能够取得成功。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告诉学生怎样做才是正确的舞蹈方法,如何跟上音乐的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