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校内外的语文教育内容的来源,创设语文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观察、感悟和积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我就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端午日》的活动课教学实践,谈谈农村初中综合活动课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一、语文活动课的实践——《端午日》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了解湘西端午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民俗风情的魅力;体会传统节日体现的价值。让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这一道理。
活动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具体活动设计、操作如下:
(一)情境导入
从中国三大传统节日端午节入手,导入本课的学习。
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
学生讲一讲端午习俗:吃粽子、悬艾叶、菖蒲、赛龙舟等。
(二)诗歌欣赏
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议一议: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感情?
(三)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沈从文。
2.感知课文并辩论思考。
(四)品读细节,探究写法
1.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龙舟比赛的精彩场面的?
2.讨论:赛龙舟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3.欣赏音乐《众人划桨开大船》。
4.读写结合:从班上选出16个人,分成两组,当场举行一次小型拔河比赛。比赛结束后,让大家运用虚实结合、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好这一场面。
二、由这堂语文活动课教学引发的思考
这堂活动课既生动活泼,又切实有效,做到了内容和形式具体形象,活泼有趣,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虽然本人因这堂课而荣获教学大比武县二等奖,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无论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多么正确,教学流程设计多么严谨有序,但从课堂呈现来看,教学效果最为明显的一个表现是“温度”不够,课堂气氛比较低落。反思一下原因,下面谈谈我对语文活动课的几点看法。
(一)科学组织,注重活动的实效性
语文活动课不能片面追求活动形式的趣味性、生动性,而忽略切实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学习,热闹有余,实效不足。
(二)巧选形式,力求活动生动活泼
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语文活动课无疑应该做到内容和形式具体形象,活泼有趣,让学生喜闻乐见,这样学生才会学得轻松愉快。
(三)挖掘资源,引导学生实际运用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初中语文活动课将语文教学与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当地的教学资源,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仅是准确可靠的,还是比较全面深刻的,更是切实有用的。
总之,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时,不能只是抽象地传授与学科有关的知识、法规、原则,而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使我们的语文活动课成为真正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新课型。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现代教学论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
[2]施良方.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赫店中心学校)
一、语文活动课的实践——《端午日》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了解湘西端午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民俗风情的魅力;体会传统节日体现的价值。让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这一道理。
活动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具体活动设计、操作如下:
(一)情境导入
从中国三大传统节日端午节入手,导入本课的学习。
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
学生讲一讲端午习俗:吃粽子、悬艾叶、菖蒲、赛龙舟等。
(二)诗歌欣赏
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议一议: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感情?
(三)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沈从文。
2.感知课文并辩论思考。
(四)品读细节,探究写法
1.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龙舟比赛的精彩场面的?
2.讨论:赛龙舟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3.欣赏音乐《众人划桨开大船》。
4.读写结合:从班上选出16个人,分成两组,当场举行一次小型拔河比赛。比赛结束后,让大家运用虚实结合、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好这一场面。
二、由这堂语文活动课教学引发的思考
这堂活动课既生动活泼,又切实有效,做到了内容和形式具体形象,活泼有趣,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虽然本人因这堂课而荣获教学大比武县二等奖,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无论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多么正确,教学流程设计多么严谨有序,但从课堂呈现来看,教学效果最为明显的一个表现是“温度”不够,课堂气氛比较低落。反思一下原因,下面谈谈我对语文活动课的几点看法。
(一)科学组织,注重活动的实效性
语文活动课不能片面追求活动形式的趣味性、生动性,而忽略切实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学习,热闹有余,实效不足。
(二)巧选形式,力求活动生动活泼
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语文活动课无疑应该做到内容和形式具体形象,活泼有趣,让学生喜闻乐见,这样学生才会学得轻松愉快。
(三)挖掘资源,引导学生实际运用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初中语文活动课将语文教学与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当地的教学资源,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仅是准确可靠的,还是比较全面深刻的,更是切实有用的。
总之,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时,不能只是抽象地传授与学科有关的知识、法规、原则,而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使我们的语文活动课成为真正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新课型。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现代教学论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
[2]施良方.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赫店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