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24日,由中国书协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艺术学院承办的“国学修养与书法·第二届全国青年书法创作骨干高研班”在中国人民大学开学。在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0名报名者当中,经过中国书法家协会组织专家严格遴选,最终42人入选,成为第二批学员。
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李屹,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洪大用,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陈洪武以及潘文海、曹宝麟、徐飞、郑晓华、王英健等活动领导及专家学者出席了开学典礼。洪大用致辞,李屹讲话。陈洪武主持开学典礼,并代表张海主席对高研班学员提出具体要求。
持续三十多年的书法热,使当代书法逐步走上职业化、专业化道路。书法家对技术的重视已经蔚成风气,但对学术、学养的重视还没有达到应有高度,这导致书法界出现了青年书法家文化推助力不足的现象。“‘国学’是中华传统学术的结晶,凝聚着中华文明几千年的智慧。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在视觉审美领域的延伸。从精神内涵上说,书法始终在传统文化精神的滋养下成长。从民族文化传承的高度来认知书法,我们对书法的理解就不能仅仅停留在‘技’的层面,而应该把它放置于中国传统文化之‘道’的背景下。”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李屹在此次开学典礼上说。正源于此,为促进当代书坛新生力量“技”“道”均衡发展,引导青年书法家静下心来读书,积极参与传统文化学习,自觉提高国学修养。2014年6月,中国书协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和艺术学院,招收了首届“国学修养与书法·全国青年书法创作骨干高研班”。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洪大用在开学典礼上讲话时强调:“从2014年开始,中国书法家协会和人民大学合作,共同举办“青年创作骨干国学修养高研班”,选拔全国各省市业务优秀、有进取心的青年书法家,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交流国学,这是一个值得赞赏的有远见的举措。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好未来的书法人才十分重要,这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是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也是提升每个人精神修养、实现德艺双馨的需要。我们很愿意和中国书法家协会深入合作,自觉履行大学文化传承和创新之职责,将人民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奉献给书法界广大同仁,共同推动书法界形成重国学、学国学、传国学的良好风气。”
“国学”是中华传统学术的结晶,凝聚着中华文明几千年的智慧。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它千年一贯,润物无声,延续中华民族精神,滋养中华国民心灵,化育了一代代光辉灿烂的文化,也培养了一代代彪炳史册的文化巨人。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在视觉审美领域的延伸。从精神内涵上说,书法始终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成长。2014年6月,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和艺术学院,招收了首届“国学修养与书法·全国青年书法创作骨干高研班”。首届高研班共有299名青年书家报名,经过中国书协组织专家组严格评审,有19个省市自治区的51名学员入选。51名学员两次集中在北京面授,在国学院专家的指导下,学习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老子》《庄子》《易经》等传统经典名著,并聆听了沈鹏、欧阳中石、张立文、林岫、丛文俊、陈传席、王一川等学术界名家的讲座。2014年10月,全体学员在北京炎黄艺术馆举办了创作汇报展,申万胜、胡抗美、李刚田、刘洪彪、刘文华等名家现场点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在全国书法界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获得社会各界好评。目前,首届“国学修养班”学员论文撰写及后续学习还在继续进行中。
在总结第一届“国学修养班”经验的基础上,今年中国书协招收了第二届“国学修养班”。和去年一样,招生对象为近年来活跃在书坛且取得一定成绩的青年书法创作骨干。具体条件是:(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品德优秀,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年龄45岁(含)以下。(2)、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历届兰亭奖、全国展、青年展、新人展、各书体(含篆刻)单项届展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者,或入展上述展览三次以上者。
潘文海介绍说,招生简章公布以后,主办方共收到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及有关团体会员的291名青年书家报名材料。其中,河南、山东作为书法大省,报名人数都突破了30人;国家级展览获奖者105人,其中兰亭奖获得者15人,国展获奖者6人。报名结束后,中国书协组织专家王学岭、叶培贵、刘洪彪、李一、李刚田、张继、张天弓、陈海良、顾亚龙任评委,潘文海、张铜彦任监审,对报名者的材料、作品进行了审核;经过严格的初评、复评、终评3轮投票评选,最终从符合条件的报名者中择优录取了42名;这42名入选者覆盖27个省市自治区及有关团体会员。
在为期一周的学习中,为了使学员有深度地接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本届“国学修养班”开设了《易经》《论语》《大学》《中庸》《老子》《庄子》等原典选读,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经典研究专家讲解;并邀请当代学界名家陈鼓应、宋志明、曹宝麟、王一川、罗安宪等为学员讲座授课,为大家理解传统经典提供学术向导。本次高研班面授结束后,中国书协计划在今年10月为学员在北京举办阶段性专题汇报展,并举行第二次面授。
中国书协希望通过加强对青年书家国学素养、人格修为等方面的引导和提升,着力培养一批优秀的青年书法创作骨干,打造一支“德艺双馨”的高素质书法队伍,带动书界形成阅读、学习经典的风气,引领书界深化创作探索,从而推动书家整体理论和创作综合素养的提升。李屹说:“我们要通过举办青年书法创作骨干国学修养高研班,引导全国书法艺术工作者,加强传统学术学习,提高国学修养,把当代书法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引向一个新的深度,促使书法界形成内涵式发展的风气。通过深入学习和探索,在中华文化的深层,寻找滋养艺术的源头活水,为书法艺术的繁荣找到新的和历史对接的精神动力。”
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李屹,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洪大用,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陈洪武以及潘文海、曹宝麟、徐飞、郑晓华、王英健等活动领导及专家学者出席了开学典礼。洪大用致辞,李屹讲话。陈洪武主持开学典礼,并代表张海主席对高研班学员提出具体要求。
持续三十多年的书法热,使当代书法逐步走上职业化、专业化道路。书法家对技术的重视已经蔚成风气,但对学术、学养的重视还没有达到应有高度,这导致书法界出现了青年书法家文化推助力不足的现象。“‘国学’是中华传统学术的结晶,凝聚着中华文明几千年的智慧。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在视觉审美领域的延伸。从精神内涵上说,书法始终在传统文化精神的滋养下成长。从民族文化传承的高度来认知书法,我们对书法的理解就不能仅仅停留在‘技’的层面,而应该把它放置于中国传统文化之‘道’的背景下。”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李屹在此次开学典礼上说。正源于此,为促进当代书坛新生力量“技”“道”均衡发展,引导青年书法家静下心来读书,积极参与传统文化学习,自觉提高国学修养。2014年6月,中国书协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和艺术学院,招收了首届“国学修养与书法·全国青年书法创作骨干高研班”。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洪大用在开学典礼上讲话时强调:“从2014年开始,中国书法家协会和人民大学合作,共同举办“青年创作骨干国学修养高研班”,选拔全国各省市业务优秀、有进取心的青年书法家,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交流国学,这是一个值得赞赏的有远见的举措。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好未来的书法人才十分重要,这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是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也是提升每个人精神修养、实现德艺双馨的需要。我们很愿意和中国书法家协会深入合作,自觉履行大学文化传承和创新之职责,将人民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奉献给书法界广大同仁,共同推动书法界形成重国学、学国学、传国学的良好风气。”
“国学”是中华传统学术的结晶,凝聚着中华文明几千年的智慧。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它千年一贯,润物无声,延续中华民族精神,滋养中华国民心灵,化育了一代代光辉灿烂的文化,也培养了一代代彪炳史册的文化巨人。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在视觉审美领域的延伸。从精神内涵上说,书法始终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成长。2014年6月,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和艺术学院,招收了首届“国学修养与书法·全国青年书法创作骨干高研班”。首届高研班共有299名青年书家报名,经过中国书协组织专家组严格评审,有19个省市自治区的51名学员入选。51名学员两次集中在北京面授,在国学院专家的指导下,学习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老子》《庄子》《易经》等传统经典名著,并聆听了沈鹏、欧阳中石、张立文、林岫、丛文俊、陈传席、王一川等学术界名家的讲座。2014年10月,全体学员在北京炎黄艺术馆举办了创作汇报展,申万胜、胡抗美、李刚田、刘洪彪、刘文华等名家现场点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在全国书法界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获得社会各界好评。目前,首届“国学修养班”学员论文撰写及后续学习还在继续进行中。
在总结第一届“国学修养班”经验的基础上,今年中国书协招收了第二届“国学修养班”。和去年一样,招生对象为近年来活跃在书坛且取得一定成绩的青年书法创作骨干。具体条件是:(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品德优秀,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年龄45岁(含)以下。(2)、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历届兰亭奖、全国展、青年展、新人展、各书体(含篆刻)单项届展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者,或入展上述展览三次以上者。
潘文海介绍说,招生简章公布以后,主办方共收到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及有关团体会员的291名青年书家报名材料。其中,河南、山东作为书法大省,报名人数都突破了30人;国家级展览获奖者105人,其中兰亭奖获得者15人,国展获奖者6人。报名结束后,中国书协组织专家王学岭、叶培贵、刘洪彪、李一、李刚田、张继、张天弓、陈海良、顾亚龙任评委,潘文海、张铜彦任监审,对报名者的材料、作品进行了审核;经过严格的初评、复评、终评3轮投票评选,最终从符合条件的报名者中择优录取了42名;这42名入选者覆盖27个省市自治区及有关团体会员。
在为期一周的学习中,为了使学员有深度地接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本届“国学修养班”开设了《易经》《论语》《大学》《中庸》《老子》《庄子》等原典选读,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经典研究专家讲解;并邀请当代学界名家陈鼓应、宋志明、曹宝麟、王一川、罗安宪等为学员讲座授课,为大家理解传统经典提供学术向导。本次高研班面授结束后,中国书协计划在今年10月为学员在北京举办阶段性专题汇报展,并举行第二次面授。
中国书协希望通过加强对青年书家国学素养、人格修为等方面的引导和提升,着力培养一批优秀的青年书法创作骨干,打造一支“德艺双馨”的高素质书法队伍,带动书界形成阅读、学习经典的风气,引领书界深化创作探索,从而推动书家整体理论和创作综合素养的提升。李屹说:“我们要通过举办青年书法创作骨干国学修养高研班,引导全国书法艺术工作者,加强传统学术学习,提高国学修养,把当代书法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引向一个新的深度,促使书法界形成内涵式发展的风气。通过深入学习和探索,在中华文化的深层,寻找滋养艺术的源头活水,为书法艺术的繁荣找到新的和历史对接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