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第二课时拓展阅读误区与解决对策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la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就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第二课时常见的拓展阅读误区及解决办法阐述如下,希望与同行们探讨并商榷。
  【误区一】忽视学情,超越学生认知经验
  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孔子游春》一文为例。孔子“论水”这段是第二课时讲读分析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某位老师采用了这样的办法:先出示孔子关于论水的名言,然后让学生结合孔子的名言理解课文中孔子论水的内容。初看起来课堂洋溢着一种浓厚的文化气息,但细细分析,这种文化气息是虚无飘缈的。
  对策:抓住学生认知,拓展文本效度。
  选择拓展性阅读材料,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阅历、认知水平、现有知识、年龄特点等。同样是突破“论水”这一教学重、难点,可以安排以下教学流程:先引导学生把课文中描写水的语句多读几遍,然后启发学生边读课文,边联想脑海中储存的另一些关于描写水的经典语句。接着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适时点拨,引出关于描写水的经典语句,将水的特性和君子呼应的品质相联系。教师借机出示孔子的多个事例,引导学生与水的特性对应并体会孔子对水独有的情感。最后,由孔子再谈到他弟子的品性得出:无论是孔子还是他的弟子,都有水一样的博大胸怀,他们的志向,他们所追求的,正是做水一样的真君子。这一教学流程很自然地将“言志”和“论水”联系起来。这一教学流程旨在充分调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积累,在文本与学生经验之间架设“桥梁”,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理解文本的深刻含义,感悟文本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误区二】追求形式,造就课堂低效重复
  当前的语文教学,至今仍旧是单篇课文的教学,打乱教科书的编排次序,任意提前或推后单篇课文,而拓展阅读内容是某个教师个性化的“我以为”式的选择,更是如此,缺乏语文课程与教学专业上的可靠理据。
  对策:抓住课程目标,拓展文本深度。
  首先必须明确诗歌阅读教学的学段目标。其次,必须树立课程观念和整体观念。拓展阅读教学重点应服从于教学的整体目标。课堂上不论采取哪种形式,开展何种活动,都必须立足于课文的教学重点。一切没有深度、没有意义的拓展都会偏离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甚至给学生以错误的导向。结果,教学双方都难逃尴尬的境地。
  【误区三】游离文本,偏离课堂教学重点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为例。一位老师为了让学生全面地了解和感受圆明园的这次“千年浩劫”。首先让学生阅读文章《雨果致巴特莱的信》,感受法国人雨果对圆明园的感受;接着又让学生看当年曾经参与抢劫的一位记者的回忆录…… 整节课中所呈现的拓展资料,让学生是看得“眼花缭乱”,如同在“云里雾里”一般,品读课文语文特色、重点词句几乎完全被忽略。这样的拓展训练,显然有悖于讲读课的初衷。
  对策:抓住语文特性,拓展文本广度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是以其美好而真挚的感情来打动学生,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闪光的东西,使他们的感情受到共鸣而得以升华。因此在教学时,需要在文本学习中将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笔者认为拓展不是游离文本的附加物,而是对课文的有机延伸,开拓的是文本深藏着的意蕴,伸展的是文本包裹着的价值取向。文本拓展,要超越文本,更要反哺文本,离开文本的拓展那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误区四】曲解主旨, 误导学生价值取向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詹天佑》第二课时教学为例。一位老师在教学时,安排了以下拓展阅读教学环节:
  师:詹天佑面对的仅仅就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狂风怒号、黄沙漫天这些困难吗?你们还知道什么?你有什么感受?(PPT出示资料)
  ......
  师:詹天佑遇到的困难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了解的背景资料越多,对他的杰出、爱国感受就越深。在重重困难面前,詹天佑总是想——(教者的意图是:詹天佑克服的“阻挠”越多,就越能彰显詹天佑杰出的爱国者形象。)
  对策:抓住文本内核,拓展文本厚度。
  拓展阅读必须紧扣文本的内核,围绕文本内核来展开,既要超越文本,更要反哺文本,拓展阅读才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教学,文本拓展阅读是手段,是一种辅助,是对原有课文文本的拓展和延伸,拓展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作者单位 浙江省杭州市大关中学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张晓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脂质沉积性肌病(LSM)的临床和肌肉病理特点。方法分析2例LSM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及肌肉病理资料。结果 LSM的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肌无力,以近端肌无力为主,伴肌萎缩;发
“辨析并修改病句”是历年各地高考语文的常见题型,作为基础知识题,本来不应是一个较难的题目。因为考生经过大量的实战训练,寻找语病很有经验;而且所考查的病句类型只有六种,学生比较熟悉,容易掌握。然而,由于部分出题者并不愿设置考生容易发现的语病,喜欢增加语病设置的“隐蔽性”;或偏执于严格的语法要求,视很多正常的句子为“非法”,于是编出一些自以为设错高明、颇具新意的题目来考查考生,却不想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期刊
目的观察碘标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25I-VEGF)经鼻给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及其转运机制。方法选取SD大鼠、雄性16只,随机分为经鼻给药(IN)组(n=8),经鼻给予125I-VEGF 100μL,采用
目的检测蛋白酶体抑制剂PSI诱导的帕金森病(PD)细胞模型中,β半乳糖苷结合血凝素(galectin-1)的含量变化及其在PC12细胞内的分布。方法PSI作用于PC12细胞后,荧光染料染色检测细胞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音乐视角”的认识和实践来分析构成“音乐视角”的具体要素,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乐府音乐与乐府文学的一般关联以及“音乐视角”在乐府文学中的定位。  关键词:乐府文学 “音乐视角” 文学研究  引言  由于乐府是和乐的诗,每一首诗词都存在与其相匹配的曲谱。因此,自乐府文学出现之后,相关学者在对其进行研究的时候,“音乐视角”便成为了一项主要的研究内容。从音乐视角对乐府文学进行研究主要是因为
摘要:进行小学生语文学习建构性评价方法的探索旨在教学活动中实践新课程的理念,摸索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以促进学生学习,教师改善教学。实施小学生语文学习建构性评价要摒弃正确答案惟一化的做法,要给予方向性引导,帮助学生朝着正确的轨道前进,要遵循多元化的原则,不仅要使评价主体多元化,而且要采用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评价内容要具有建构的空间,使学生通过判断、反诘、推论、延伸等生成问题,明辨是非,反思经验,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