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将爱传递

来源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ssy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北京市郊的一个村子里,有一座“U”字形的两层简朴楼房,楼层侧面写着“爱满天下”几个大字,这里便是流浪孩子们的家。自2004年石青华带着妻儿和街头收留的七个孩子在北京安家以来,这样一个特殊的家庭便不断壮大,现在的他已经是103个孩子的“爸爸”了。在这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里,到处充满着欢声笑语……
  啊!这是一个多么幸福美满的大家庭。
  曾几何时,石青华因为给妻儿治病,把所有的积蓄都花光了,命运之神给予他的只有困苦、失落与悲伤。就在这时,一群流浪儿给他送来了温暖,给了他心灵的抚慰,让他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这成了他刻骨铭心的记忆,也成了他关爱他人、回报社会的动力。
  正是由于石青华将他人给自己的爱传递给社会,103个孩子才有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
  石青华的事迹深深打动了我,他的爱心行动开启了我记忆的闸门:
  有一个男孩,他考上了一所重点学校,由于家境贫寒,就连晚上也舍不得点灯,于是他每晚在学校自习到很晚才回家。起初,他以为学校的大门是在那个时候关的,直到有一天被反锁在校园里,他才知道学校的大门是在晚上十点关的,他很感激守门老大爷给了他学习的机会。一天,噩耗传来,守门老大爷永远离开了。在弥留之际,老大爷给他留下了这样一句话:“学校的大门永远为你而开。”男孩泪流满面,此后的他就以这句话作为人生奋斗的动力,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拥抱生活,将老大爷给他的爱撒向社会。
  正如石青华所言:人间并不缺乏感动,平凡的也好,伟大的也罢,感动就流淌在平常的日子里。
  我的身体一向不佳,时常咳嗽,咽喉疼痛。每当此时,我的课桌上总会及时出现—些药品:草珊瑚含片、维C银翘片、藿香正气丸……当我抬头四顾时,总能看到同学们亲切的笑脸和关切的目光——这使我深深体会到集体的温暖,也使我更加热爱周围的同学,更加热爱这个班集体。我也要像石青华那样,将爱传递。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要放声歌唱,唱出我心中的歌。
  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懂得感恩,我们会发现身边的人是多么可亲可敬,就不会再感到孤单和寂寞。在困难来临时,我们会得到无私的帮助;在失败降临时,我们会得到心灵的慰藉;在成功扑面而来时,我们会得到真诚的祝福。
  我们不能奢求社会的给予,但我们必须懂得回报社会。石青华——一个极其普通而又极不平凡的人,他让我们明白:如果你想赢得社会的尊重,请将爱传递;如果你想体现人生的价值,请将爱传递;如果你想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美丽,请将爱传递。
  (指导教师:刘光利)
其他文献
A    事情实在蹊跷,这是上午11点多钟,石藐玉从“开心到永远”网吧里踉踉跄跄地出来,在明晃晃的太阳底下揉了半天眼睛,愣是找不到自己的家了。  也不是找不到家,是找不到家人了。爸爸、妈妈和爷爷都不知去向,他想找人打听一下,可是怪了,全村连一个人影也没看见。  “人呢?”他问一条狗。  狗也不理他,摇着尾巴跑开了。  难道是因为我爱去网吧家人都离家出走了?太不合逻辑了!只听说有孩子出走,没听说过有
Dear son...  孩子……  The day that you see me old and I am already not healthy, have patience and try to understand me...  哪天你看到我日渐老去,身体也渐渐不行,请耐着性子试着了解我……  If I get dirty when eating... if I can not dres
摘要:从晏几道词作的梦意蕴入手,分析了他因境遇颠沛及秉性孤傲、以填词编织梦境排遣心绪。在梦境由筑造到破碎的流程里,由寄情于梦开始,又转多情,最终走入伤情的境地,这一梦意氤氲的精神历程,刻录着词作者心灵的流亡史。  关键词:晏几道;梦意蕴;寄情;多情;伤情  庄周有晓梦迷蝶之游,楚王有巫山神女之遇。自古这一虚幻的梦境便盘旋在文士痛苦的心扉之间。人生的哀痛与忧伤、失意与怅惘,在梦中得到抚慰。梦,是心灵
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含褒义。  典故出自《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同义词有发奋图强、自强不息等。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丰富的知识,
【导语】  材料作文就是由命题人提供一则材料,考生依据材料自由命题、立意、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近年来,随着中考作文“一卷双题”模式的流行,灵活多变的材料作文越来越多地走上各地中考试卷。在材料作文的写作中,材料的解读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深入剖析材料,才能从中挖掘到闪光的“金子”,寻找到适合于自己写作的方向。否则,就有可能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文题再现】  阅读下列材料,自选角度,自由立意
父母是孩子最亲的人,尤其是未成年的孩子,若常年离开父母的关怀,那将是一种怎么样的感受呢?如今,很多父母背井离乡,投身于城市的建筑业与服务业,而孩子则留在家中,成为被爱遗忘的个体,他们就成了农村的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本应该受到父母的陪伴与呵护,但是生活的艰辛常常使父母不在他们身边。留守儿童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群体,如何使爱回归?如何引领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这已经成为一个不可
一进腊月的门,超市里就挂起了无数的红灯笼,看得人心里顿时暖洋洋的。春节的气氛,被商家淋漓尽致地烘托出来了。红灯笼的下方,摆了一些精致窗花,看到这些窗花,总让我想起奶奶。  奶奶心灵手巧,剪得一手非常漂亮的窗花。小时候,每到岁末扫尘之后,我们就会围坐在奶奶的身边,听着村里大喇叭里放的吕剧《借年》,兴致勃勃地看奶奶剪窗花。那其乐融融的氛围,瞬时稀释了冬天的寒冷。除旧迎新的日子,被这浓浓的年味,浸染得喜
“有口皆碑”是褒义成语  某杂志载文《腐败忧思》,其中说:“与此同时,中国内地腐败的急速蔓延也是天下有口皆碑的。”这里的“有口皆碑”用错了。  “有口皆碑”语出宋代的《五灯会元·太平安禅师》:“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碑,指记功德的石碑。这里用作动词,表示传颂、赞扬的意思。后来就用“有口皆碑”来比喻为人们普遍所歌颂和称赞。例如《老残游记》第三回:“宫保的政声,有口皆碑,那是没有得说的了。
面对困境,他勇于担当  他叫郑文斌,一个刚满14岁的少年。曾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但在四年前,爸爸在T地失足,从六楼摔下。造成脊柱断裂致残,从此卧床不起。沉痛的打击并没有使小文斌对生活丧失信心,他经常说:“男子汉就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要让父母担心。”于是,他从妈妈那里学会了做饭、洗衣等家务活,周末总是承担起做家务的责任。几年来,没有一句怨言,没落过一滴泪水。爸妈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为了挣点钱帮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强调语言表达能力的锻造、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升,同时亦极注重对情感的把握与渗透。可以说,语文教育同情感教育的关系殊为密切。宋词是一种专用于言情的文学形式,俨然已成为民族的瑰宝和文化的奇珍,走情感教育的路径,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宋词的表现主题、情感内涵,值得高中教师加以引申借鉴。  一、宋词词句的分别提炼  学生如何透过文本表面看到文章的情感内涵?最直接的方法无非是借助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