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哥廷根

来源 :国际人才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5年,24岁的季羡林借清华与德国交换留学生之机,远赴德国留学,入哥廷根大学,先后师从著名梵文学者瓦尔德·施密特教授、西克教授,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1937年留学交换期满,但因国内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被迫滞留德国,同时开始兼任哥廷根大学汉学研究所讲师,并于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直至1945年国内抗日战争结束,34岁的季羡林才几经辗转回到祖国。1980年季羡林终于有机会再赴德国,故地重游,感慨万千。他于1980年11月在西德开始写作本文,直至1987年10月在北京写完。
其他文献
多数研究表明,对于老年高血压而言,脉压较收缩压和舒张压更能反映大动脉僵硬度的变化,并与冠心病、脑卒中、心电图异常、心室肥厚等心血管事件呈显著相关.而脉压指数,综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