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助力课内外同步阅读探究

来源 :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lerm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信息技术支撑下,用内容有限的课内阅读打开广阔的课外阅读空间,实现“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提高了阅读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和信息技术意识及能力的提高和多维发展。教师就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达到课内外阅读同步化的目标进行探究与思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内外阅读;信息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4-013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4.085
  閱读教学需要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内外同频共振推进,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达到课内外阅读同步化的目标呢?
  一、信息技术对课内外阅读教学同步化作用的思考
  (一)目标同步化
  课外“多读”也应紧紧围绕“三维”目标。信息技术应该通过获取、传递、存储、保存、呈现等为完成“三维”目标使命助力。
  (二)内容同步化
  课内阅读文质兼美,课外阅读的内容宽泛需要甄别选择。如,学习《卧薪尝胆》后,在对文中人物发奋图强的认知基础上,通过互联网呈现内涵一致性相关人物故事,强化课内外阅读的统一。
  (三)课内外阅读方法和能力培养同步化
  阅读方法及阅读技能,课内有训练,课外严要求。信息技术的声像播放、图文传播等技术包罗万象地再现生活,其读图能力培养实则是观察、思考能力及个性表达能力培养的综合体验,与课内外阅读能力培养更是密切关联。
  二、信息技术助力课内外阅读实践
  (一)不断学习信息技术、利用信息资源是阅读教学课内外同步化的保障
  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无处不在,教师应该努力学习软、硬件技术,关注有价值的信息。一次语文课时下了雪,学生欢呼雀跃,我借势模仿央视《子午书简》的风格即兴配乐朗诵,于是课堂版《子午书简》很受学生追捧。每周五早读,预约嘉宾配乐朗诵,且通过录音、播放、欣赏、评价和PPT现场图片配合等形式,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产生了巨大的驱动力,使学生爱上了课内外阅读。
  (二)信息技术为教师垂范引创和多重互动提供平台
  传统范读,通过录音、QQ群传至学生终端,可以培养学生阅读情趣。比如,开展你阅读我录音、我阅读你录音的同欣赏共评价活动,通过互动不仅使学生增强阅读能力,还加强了学生间的互助合作。而通过QQ、纸质或电子小报、手机微视频、MP3录音等平台呈现评价生成的系列小短文等阅读成果,张扬了学生的阅读个性,并与作文教学紧密配合起来,达到课内外阅读多维整合多向收获的效果。
  (三)多重途径向课外延伸,信息技术提供广阔的空间
  我总是在学生意犹未尽或兴趣高涨时运用信息技术拓展阅读空间,推波助澜:1.推荐电子阅读地址。2.课堂信息技术呈现课外阅读片段指导阅读。3.开展阅读交流和评价,通过信息技术来呈现。4.重视互联网信息筛选、甄别。5.与家长共同关注信息技术阅读。6.对互联网内容进行适当改编。
  《燕子》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呈现与燕子相关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如,从互联网上搜集并呈现“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等诗句,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也深化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可以选择“燕子为什么喜欢落在电线上”这样的富有趣味性和知识性的话题,用儿童的语言改编后呈现给学生阅读,不仅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引发学生语言创新和运用信息技术的欲望。
  (四)突破局限,信息技术呈现应突出“短、浅、准”
  “课堂读课外”“课外读课内”双向交融的过程中,易产生一些问题。一是课内有限时间内不可能无限地向课外延伸;二是课外阅读如何与课内阅读相匹配,即选择与课内阅读内容相关性的内容阅读;三是课内与课外阅读要通过主题评价关联起来,达到双向融合的导向作用。要突破局限,应该“短、浅、准”。短指在有限时间内加强课内与课外阅读内容的指导;浅指选择浅显易懂的内容指导;准指课内外阅读内容相匹配,互相作用。比如教学《姥姥的剪纸》,我用多媒体呈现原文结尾简短的一段话,通过视听感受和评价、交流等,让学生体会到姥姥的牵挂,并引发相关联想,简要说说现实生活中的类似情境。从文本语言走向现实情感语言,让学生受到多重洗礼。
  三、信息技术助力课内外同步阅读融合性反思
  1.书香校园建设为激发中小学师生读书兴趣,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以及培养良好的核心素养有着积极作用。课内外同步阅读探究实践对书香校园建设是积极的呼应,应该努力探索和总结,为书香校园建设做出更有意义的贡献。
  2.用内容有限的课内阅读打开广阔的课外阅读空间,信息技术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是不可估量的:(1)学生的阅读兴趣、热情得到激发,这是提高阅读效能的基础。(2)信息技术的桥梁作用使课内外阅读更加紧密地相结合,“三维”目标统一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核心素养,即多维融合,多向收获。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一学段的阅读有不同目标。课内外同步交融式阅读,不仅为实现阅读的量奠基,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4.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内外阅读的基础上,发现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善阅读教学设计,教师自身阅读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驾驭阅读教学的能力也提高了。因此,课内外同步阅读是师生双向收获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1] 陈维道.小学作文教学整合[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7.
  [2] 倪文锦.中学语文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模式的内涵出发,进行分析和探讨,对如何将工学结合运用于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实现校企合作的“多赢”提出了一些看法与建议。  [关键词]工学结合 高职教育 教育模式 校企合作    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类型特色的创新,它向我们提出了需要创新出符合中国特色、符合学校特点的新的高职教育模式。如今,有许多鉴国外先进、成功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德国的
摘 要: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阅读就是我们攀爬“阶梯”的唯一方式。对于小学生而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他们受益终生。然而,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意志力相对较差,有时需要一点外部的压力才能完成阅读。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学生阅读的引导工作。教师从课堂阅读、集体阅读和独立阅读三方面阐述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阅读指导;阅读能力  中圖分类号
摘 要:探究专科护理标准带教计划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能够为学生的护理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基于此,本次研究于本院2017年9月入学的护理专业学生中随机抽取64名学生作为研究样本,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方法和专科护理标准带教计划方法进行教学。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的期末操作考核成绩远远高于对照组学生,表明专科护理标准带教计划在护理教学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专科护理标准;
从正确认识参加国家环境标准样品协作定值实验的意义入手,就如何做好协作定值实验前期准备工作及注重实验过程全程序质量控制提出几点看法。其中,在实验前期准备工作中强调了样品接收时的注意事项和制定实验方案的重要性;在实验阶段,从试剂及实验用水的检验、溶液的配制及标定、校准曲线的绘制、空白值及平行样测定、数理统计及测定结果的报告等方面强调了加强全程序质量控制的重要意义。
医疗设备和技术的频繁更新,导致医疗成本的增加,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设备的使用低效率,医疗服务效率不高。本文对医武竞争产生的根源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遏制医武竞争的
重力式挡土墙因其坚固稳定等优良的性能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如何保证其抗滑稳定与抗倾覆稳定一直是其应用中的重点与难点.本文在防滑凸榫结构逐渐应用于重力式挡土墙的背景下,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禽肉类产品的需求增长迅速。由于需求能带动消费,国内禽肉消费的增长将会促进进口的增长。本文通过对内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