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二语习得过程中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来源 :知音励志·社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anzhe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介语石化现象存在于高職学生英语习得过程中,其成因主要有:Selinker 从心理学和神经学角度认为二语石化现象主要有五个因素;Krashen从认知的角度考察二语石化现象的产生以及Ellis 提出的内外因理论。笔者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揭示出导致高职学生语言石化的主要因素:学生未采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学习动机不强,缺乏学习机会;语言习得过程中缺乏纠正性反馈,汉语对英语的负迁移,以及高职英语教师的过渡语中某些不地道或不合适的语言运用及讲授。
  【关键词】高职学生;石化;学习动机;学习策略
  1 引言
  上世纪的70年代,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确立了interlanguage 这一概念,这是因为Selinker发表了名为Interlanguage 的论文。所谓中介语,指的是第二语言学习者自己独特的不同于他人的语言系统, 该语言系统在结构上处于本族语与目的语的中间状态, 它随着学习者学习的发展逐渐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靠拢。中介语石化现象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中介语中的一些语言项目、语法规则及‘次系统’的发展趋向于固定下来的状态,年龄的增长和语言输入量的增大也不能改变中介语停滞不前的状态”。中介语石化现象是第二语言习得区别于母语习得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和现象。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形势的变化,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呈现“层次多”、“来源广”和“基础差”的特点,笔者发现高职学生在使用语言中有不同程度的中介语石化现象,甚至有时会出现固化现象,石化因其在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广泛性而成为高职外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因此, 本文对高职学生中介语石化现象的研究旨在探索能防止、打破语言石化,彰显高职教育属性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2 高职学生二语习得中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据笔者观察,高职学生在英语习得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中介语石化。尽管中介语从上世纪70年代就有了自己的研究地位,然而国内对中介语石化现象的研究特别是高职学生中介语石化的研究还是刚起步,笔者作为一名高职英语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对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语言僵化现象进行成因分析。
  2.1 学生未采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学习动机不强,缺乏学习机会
  学习动机是影响英语学习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它已经不仅仅是英语学习的原动力, 已然成为英语习得过程中持续的驱动力。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 二语习得过程中其他因素的产生都是以动机为前提。如果一个学习者缺乏足够的动机,即便其具有很强的语言天赋,也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
  近年来,高校日益扩招使生源趋于大众化,高职高专学生的生源与本科生相比更加多样化,绝大部分高职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具体到英语学习上,不少高职高专的学生属于学困生,距高等学校英语能力B 级考试的词汇要求相差甚远。在英语学习方面,求知欲和上进心严重不足,缺乏明确的英语学习计划,无法持之以恒地坚持英语学习,这样英语学习就进入了恶性循环,上述的原因反过来挫伤了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不少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还属于学困生,他们的英语学习策略仍重复着中学阶段的模式,背单词和做习题几乎是他们唯一的学习方法,很少有英语现场交际及场景英语交流的有效学习策略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这门课程的兴趣。
  2.2 语言习得过程中缺乏纠正性反馈以及汉语对英语的负迁移
  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是一个不断犯错误,纠正错误,新错误出现,再次纠正新错误,直到最后不断接近目的语的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就要不断的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使他们的英语水平能够不断进步。再加之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水平普遍不太高,无论书面表达还是口语表达,出现错误的频率都比较高。所以,纠正性反馈是高职英语课堂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所用语言和标准语言之间的差距,在教师的指导下纠正错误,学会英语的正确表达方法。然而,事实上,高职学生们在其错误被纠正的同时,自己会感到不同程度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甚至在一些高职英语老师看了,纠正性反馈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大于其积极影响。另外,部分高职英语教师认为课堂上的纠正性反馈还会影响课堂进度,完不成教学任务,因此高职学生在英语语言习得过程中缺乏纠正性反馈。
  由于在课堂教学中缺乏纠正性反馈,高职高专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常常会把汉语语法等方面的知识机械地地运用到英语语境中。这样,中介语石化现象就产生了。例如:
  (1)时态
  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汉语语法中时态的使用与英语语法中时态的使用相差甚远。汉语主要通过添加补助词手段来表达不同的时态概念,而英语时态的变化是通过谓语动词的变形。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时态混淆,不能准确使用时态是高职学生常见的问题。
  e.g. 昨天,我们听了一场报告。We attended a lecture yesterday.
  现在,我们在听一场报告。We are attending a lecture now.
  明天,我们要听一场报告。We will attend a lecture tomorrow.
  (2)语态
  英语被动语态使用的频率远远高于汉语,而汉语被动语态只是通过“把”字句或者“被”字句来体现。因此,不少高职高专学生不会灵活运用被动语态。
  e.g. 这个问题今晚解决。This question will be settled tonight.
  (3)代词的使用
  在英语的表达中,代词使用更加频繁和灵活。而汉语更加注重意义的表达。
  e.g. 他把手放进口袋。He puts his hands into his pockets.
  2.3 高职英语教师的过渡语中某些不地道或不合适的语言运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英语早已是各高职院校的必修课了。可是,高校扩招使得许多高职院校的英语老师超负荷工作,繁重而艰巨的教学任务使他们很少有时间和机会外出进修或着参加学术交流,高职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现状并不能满足高职英语学习的要求。
  3 结论
  近年来,我国的高职学生英语学习水平和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都不是非常乐观。高等教育大众化给英语学科教学带来了许多尴尬, 生源多样化又对高职英语改革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由于各高等职业院校的不断扩招,导致生源质量有了明显的下滑,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高职英语老师发现大部分学生的英语语法还是处于初中水平,学生基本无法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高职学生英语能力总体还处于初级阶段。另一方面,高职英语课程沿袭高中英语和仿照大学英语的基本教学模式,没有凸显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再加之,由于师资不足,高职英语教师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能够适应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这些无疑给高职英语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高职英语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探寻符合职业教育属性的英语教学新模式与新手段,从而不断加强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改善英语学习策略,与此同时,高职英语教师要坚持大量实用有效的英语输入,减少母语负迁移。目前,各高職院校英语教学中的语言输入条件已得到了不少的改善,如,通过互联网获得语言输入,使得学习者随时可以接触到目的语。另外,高职英语教师在选择语言输入材料时还应兼顾职业教育的属性,英语教学时要坚持“以未来职业为导向,以英语应用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英语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开展类似于求职、采访等语言功能性较强的教学活动; 这样可以使学习者置身于模拟的语言环境之中,在某种程度上达到语言习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慧媛.关于语言僵化现象起因的理论探讨[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03).
  [2]范岳宏.高职英语课堂中教师的纠正性反馈与学生接纳[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03).
  [3]耿晓华,汤磊.中介语理论浅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6).
  [4]弓青峰.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及教育对策[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09).
  [5]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an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6]Krashen,S.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New York:Longman,(1985).
  [7]Selinker,L.Interlanguage.IRAL,[M].Reprinted in J.C.Richards.1984.Error Analysis:Perspectives 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pp.31-54). London& New York: Longman.10:209-231.
  作者简介
  伍宏捷(1978-),女,陕西省韩城市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现为陕西警官职业学院人文教学部英语教研室讲师,从事二语习得,外语教学方法、英美文学等问题研究。
  作者单位
  陕西警官职业学院人文教学部 陕西西安 710021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