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与学的完善,需要师与生的努力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ingbo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但中学数学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的观念能否真正转变。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新课程的教学观,才能使中学数学课程改革能够深入下去,使新的中学数学课程标准能够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的目的。
  以下是我个人对新时期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教师要提高认识,转变理念
  
   新《数学课程标准》体现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活动的教与学不仅形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一对一的关系,也形成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关系等多重的网状关系,而教学就是在这种网状关系中进行的。教師和学生是教或学的中心人物。只有充分认识,转变理念,才能完善好每一堂课。
  
  二、学生要努力拼搏,积极进取
  
  当今社会,特别是农村的孩子,部分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高,在数学学习中,存在以下不足:基本概念、定理、公式模糊不清;学生自学能力差: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不能回答教材中叙述的问题,说不清楚掌握了哪些,读书被动,无自觉性;课堂缺少解题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避而不答;对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不复习,不愿弄清所学的内容,马虎应付,遇难不究,抄袭了事;总之,在他们的身上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恶,而后放弃,为了要应付考试,只得背着沉重的包袱,硬着头皮去学,死读死记不求甚解,或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正是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教学,特别是分组探讨,很难取得很好效果。每位学生只有从内心深处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与实效性,做到努力拼搏,思想上积极进取,数学教学将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课堂中,调节好师生的关系
  
  教学中应有互动、协调的师生关系。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教学,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都具有独立人格价值,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和表达的最基本的形式和途径是交往。如果师生人际关系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将严重剥夺学生的自主权,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摧残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将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怨恨和抵触情绪,师生关系将经常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让学生体会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张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种分享理解,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换。
  总之,新教材带来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巨大变化,给教师、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创新的空间。教与学的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和学生不断地形成新的基本技能,不再以知识形态来呈现,而是以行为的方式来呈现;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探索,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作者单位:贵州省从江县贯洞二中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初中生的素质及其后续学习的能力,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产生了部分数学“潜能生”,怎样防止和转变初一年级数学“潜能生”,大面积提高数学素质,将是摆在初中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初一年级 数学教学 潜能生    实行义务教育后,初一年级数学“潜能生”占有相当比例,生源素质偏差的普通农村初中,状况更是令人担忧。小学数学主要是四则运算,思维
研究性学习方式是现在教学改革中非常热门的话题之一。所谓研究性学习方式就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互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虽然指向这种新的学习方式的定向性课程——研究性课程已经成为一门专门的独立的课程,但笔者认为将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渗透到学生的学科学习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毕竟在现阶段的教学条件下,学生的学科课程还是学生获取
[摘 要]音乐源于生活,优美动听的旋律中饱含着世间万物的丰富情感。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在音乐教学中进行情境激发、体验、创作,能让学生深刻地感受艺术,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情境体验;启迪;创造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8-0056-02  《啊哈!黑猫警长》是动画片《
摘 要:平面设计之“版面构成”也叫“版面设计”,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视觉表现的基石。在商品经济高速发展,设计同质化问题日益严重的时代背景下,版面设计作为一种技术与艺术高度统一的艺术形式,其历史、发展、概念、创意、形式,构成之形式法则的重要性逐步为大众所关注和了解。版面构成艺术已成为在“眼球经济”“读图时代”满足大众物质、精神的审美诉求提升的最佳选择,同时也成为审美视觉认知最
一、教师专业化的概念    所谓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具体包含两层意义:既指教师个体通过职前培养,从一名新手逐渐成长为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成熟教师及其可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也指教师职业整体从非专业职业、准专业职业向专业性质进步的过程。  
[摘 要]设计有效的实践活动是品德与社会课程实施的关键。在设计实践活动时,教师要具备目标意识、情境意识、支架意识,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制定整合知、情、意、行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真实自然的情境中生发问题,通过合适的支架解决问题,形成真实的道德情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实践活动;目标意识;情境意识;支架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
明人张岱曾说:“古人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时则袁中郎。”初中语文教材撷取了包含这三名记游高手在内的数篇山水游记,教师在执教时,将他们的妙点归纳起来,让学生学会板块积累,然后将积累的知识点进行能力迁移训练。    一、妙用词语与改写练习    准确运用词语能够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人们常说的“妙笔生花”也正是这个意思吧。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诸多山水游记都具备用语准确这一妙点。如:素湍绿潭(
[摘要]我们完全可以在平常的科学教学中注意挖掘一下每一课的STEM元素,进而设计出适合本课的STEM活动,以平常心来践行sTEM教育;当然,如果能结合一些科技活动项目,以这些活动为载体,进而设计出一整套STEM系列活动,实实在在地践行STEM育就更好了。毋庸置疑,我们不管以哪种方式来践行STEM育,都能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培养实现“中国梦”的人才打下基础。我们可以在解决“难题”中完善科学探究
[摘 要]小学班级管理中,我们要正视“后进生”的存在,并付出足够的关爱之情,促进这个群体的转变。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抓住教育切入点、促生后进生成长点,为后进生创设适宜成长环境,从思想上形成触动和激励,让后进生在实践历练中形成良好精神品质。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技巧  [中图分类号] G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8-0088-02  
初中思想政治课,由于其学科本身的特点、性质决定,在教学过程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科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知与行的统一。这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该学科获得好的数学效果,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主要任务是两个方面: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觉悟水平和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课如何实施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