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热性惊厥26例急救护理体会

来源 :大家健康·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qidf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院前急救、护理及家庭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小儿热性惊厥26例患儿的院前急救,包括及时控制抽搐、降低体温、吸氧、积极防治脑水肿等抢救。结果经及时、快速、准确的院前急救护理,26例患儿均转危为安,无1例经院前急救后在转送途中再次出现热性惊厥。结论在高热惊厥发作时,如能得到院前及时、有效地急救与合理的护理,可以大大降低惊厥时神经系统后遗症。
  关键词 小儿热性惊厥 院前急救与护理 家庭预防 急救指导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19-(2010)-07-03
  
  小儿热性惊厥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发病率为3%~5%,复发率为30%~40%,多发生于6个月~3岁,平均18~22个月。以起病急、发热、突然抽搐为特点,表现为阵发性四肢和面部肌肉抽动,多伴有两侧眼球上翻、凝视或斜视,神志不清,有时伴有口吐白沫或嘴角牵动,呼吸暂停,面色发绀,发作时间可持续几秒至几分钟不等,有时发作甚至呈持续状态,若不及时采取止痉等急救措施,可危及生命。
  
  1 临床资料
  
  收集我中心2008年1月~2009年12月接诊的26例患儿,男14例,女12例。6个月至1岁患儿7例(占26.9%);1至2岁6例(占23%);2至3岁8例(占30.8%);3岁以上5例(占19.3%)。首次发病17例(65.4%),复发者9例(34.6%)。
  
  2 现场急救措施与护理
  
  2.1现场止痉
  一旦患儿出现惊厥,应就地抢救,使患儿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停止或减轻抽搐是急救的关键,反复的惊厥会导致脑细胞的损伤。选用用药方便、作用快、毒性小的止痉药物,首选安定0.3~0.5mg/kg静脉注射,注射速度为1mg/min,1~3分钟即可生效,必要时20分钟后可重复1次,1次总量不超过10mg。安定静脉注射给药后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观察患儿的四肢肌张力及呼吸情况,尤其是呼吸。当肌张力降低、患儿安静时可停药,以防药物过量而抑制呼吸。
  
  2.2保持呼吸道通畅
  惊厥发作时立即松解患儿衣领、衣服、裤带,取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避免呛咳,防止误吸引起窒息。若出现窒息时用多层纱布包裹压舌板至于患儿上、下臼齿之间,防止舌咬伤。
  
  2.3吸氧
  因惊厥时氧的需要量增加,及时吸氧可提高患儿血氧浓度,对改善脑细胞的缺氧十分重要。不论有无紫绀,均给予中流量或高流量吸氧,给鼻导管吸氧0.5~1L/min或面罩给氧2~3L/min。
  
  2.4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建立静脉通路可以保证及时、正确用药,尽量使用留置针,防止抽搐时针头滑脱。对持续、频繁抽搐患儿,可用20%甘露醇减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运用甘露醇时应观察液体有无外渗,防止外渗而引起皮下组织坏死。
  
  2.5降温
  送往医院途中,用毛巾浸泡凉水后拧干,放在患儿头部,用毛巾包裹些碎冰块放在前额效果更佳。也可浸湿大毛巾包裹躯干部,包括腋下和腹股沟处,也可头枕冰袋。降低头温可减轻脑组织充血,促进散热,增加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减少脑组织的耗氧量,降低机体代谢率。
  
  2.6心理护理
  关心体贴患儿,操作熟练、准确,取得家长信任,消除恐惧心理,对家长给予安慰并认真做好解释,以取得家长的配合。
  
  3 结果
  
  26例患儿经院前积极、有效、准确的抢救后,患儿惊厥发作停止,效果满意,至送达医院这段时间无1例再出现惊厥发作。
  
  4 家庭护理
  
  4.1减少刺激,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对患儿刺激,切忌家长搂抱、按压患儿,切勿用力摇晃患儿,不可将患儿抱起或高声呼叫。抽搐期间口腔分泌物增多,立即让患儿去枕平卧,解开领口,头偏向一侧,使分泌物自动流出,清理口鼻腔分泌物,防止呕吐物或唾液吸入呼吸道而引起窒息,切忌给正在惊厥的患儿喂水或食物、猛烈摇晃、强制按压抽搐的患儿等,不仅会造成误吸、误伤,还会造成骨折和窒息,甚至耽误治疗而引起脑损伤,特别是对学习记忆的影响。一旦患儿出现窒息时,可用铝匙柄或筷子裹以手帕(布条)等置于患儿上、下臼齿之间,防止舌咬伤。
  
  4.2降温及体温观察
  物理降温:1)温水擦浴。温水擦浴时要注意避开患儿的耳廓、枕后、心前区、腹部、阴囊及足底处,因耳廓、枕后、阴囊处可引起冻伤,心前区可引起反射性的心率减慢,腹部可引起腹痛、腹泻。2)头部冷敷。用毛巾浸泡凉水后拧干,放在患儿头部。3)浸湿大毛巾包裹躯干部,包括腋下和腹股沟处。4)酒精擦浴:30%-50%酒精用小毛巾蘸湿,擦小儿的四肢,在其手心、颈部、腋窝和大腿根部(腹股沟处)要多停留一会,因为这些部位为大血管走行处,便于散热,同时足部应注意保暖,忌擦后颈和前胸、腹部,因为这些部位对冷刺激敏感,可引起不良反应。在退热过程中,严密观察体温变化,每1小时测量体温1次,并注意观察有无易激惹现象,以防惊厥发生。退热不要求体温降低太快,一般从高热降至低热即可。采取退热措施后,30分钟复测体温1次,同时观察有无体温骤降、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等虚脱现象,以便及时处理。
  
  4.3止痉
  按压急救穴位,以拇指指尖按压人中穴,人中穴位于鼻唇沟的上1/3与下2/3交界处。按压时注意不要太用力,避免损伤患儿皮肤。
  
  4.4保证充足的营养,按时添加辅食,科学喂养,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注意预防感冒,根据天气的变化增减衣服,遇到上呼吸道感染流行季节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活动,避免交叉感染。适当的户外活动,增强体质,加强体格锻炼。在家中备好必需的物品和药品,如体温计、压舌板、退热剂、解痉剂等。
  
  5 讨论
  
  小儿高热惊厥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惊厥原因,是小儿常见急症,一般都认为与婴儿时期神经髓鞘发育不完善,大脑发育不成熟有关,或是非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感染所致大脑胶质不成熟有关,或是非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感染所致大脑皮质运动神经元突然异常放电,全身或局部肌肉出现暂时的不随意的收缩。小儿高热惊厥起病急,常致窒息而发生脑缺氧,在其急救处理程序中,迅速控制惊厥和高热是其关键。快速的院前救治及护理能有效防止惊厥性脑损伤,减少并发症,对提高小儿热性惊厥的治愈率、降低病残率有重要意义。高热惊厥大多预后良好,但2%~5%患儿可诱发缺氧性脑损伤导致严重后遗症,甚至引发癫痫,其发生率于复发次数有关。积极做好患儿家长高热惊厥防范的有关知识教育,使患儿家长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控有关疾病知识,可减少小儿热性惊厥的发生,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医院作为兼具企业性质和公益性质的一类特殊机构,其财务预算是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医院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医院的资金投放、各项收入支出、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