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阶段计算的重要性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21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包含了计算的准确率和正确率两方面的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因为数学学习中几乎都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从低年级的学生入手,认真、严格的训练,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
  从参加工作到现在,一直从事于小学低年级中年级数学教学。这几年也深刻的体会到一个孩子如果不会计算或计算能力不强,对这个孩子的学习数学影响非常大。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重点从以下方面进行训练。
  一、要熟练的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
  低年级作为关键的起始阶段,加、减、乘、除的入门学习对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无论是两位数乘除两位还是两位数乘除三位数,或其他更复杂的计算题,它们的基础都是“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这些基础的知识不过关,达不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程度造成的。如果“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没有熟练撑握,到了中高年级必然算不快、算不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特别到三、四年级时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时,计算基础都是“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要从低年级开始抓。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否强都会直接影响以后学习数学能力。因为数学学习中几乎都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有些学生因为计算能力不强,做应用题时,能列算式可不会计算。可见计算对于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可见小学阶段小学生的计算能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计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从低年级循序渐进不断地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
  二、培养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许多学生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会发生错误,甚至随时把数字写错。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想要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是很困难的。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1使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要求学生对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做到不错不漏。2使学生养成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3使学生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书写格式要规范。同时,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认真笔算,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列竖式计算时,数位要对齐,数字间要有适当的间隔,进位的确数字要写在适当的位置上,退位点不能少。4使学生养成估算和自觉验算的习惯。教师要教给学生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提倡用估算进行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三、讲清算理是关键
  大纲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
  如教学《用两位数乘》要使学生理解两点:①24×13通过直观图使学生看到,就是求13个24连加的和是多少,可以先求出3盒的支数是多少即3个24是多少,再求10盒的支数是多少即10个24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从而让学生知道,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要分两步乘,第三步是相加,这样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通过例题教学,使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②计算过程中还要强调数的位置原则,“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算”就是求3个24得72,所以又要和乘数3对齐写在个位上。“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就是求10个24个得240,(也可看成24个10)所以4要写在十位上”,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道理。这样,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法则。
  四、思维训练是核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要教学生学会,并促进会学,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计算教学同样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并加强思维训练。
  计算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计算能力强与否会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因此小学低年级计算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要在每一个学习阶段不断的训练。才能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的数学能力不断增强。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承担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其人力资源不足问题越来越突出。为解决短期内人力资源不足问题,编制外用工模式因其具有一定的临时性
初中时代的学生的思维能力都比较活跃,上进心都比较强,是一个人一生中学习的重要阶段之一。而初中数学对于所有的中学课程来说是一科比较难的课程,我国的初中学生的数学成绩整体比较差,这就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而产生我国中学生数学成绩较差的原因有我们教师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用新时代学生的学习发展,以及过去的死板教学模式更是束缚着学生自身发展。从而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都不强,而数学
2019年全国Ⅱ卷第22题几乎涵盖了学生所学极坐标方程的所有知识,最大程度做到了既注重教材基础知识考查,又回归解析几何的本质.本文以此题为例,以曲线与方程关系为基础,以转
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增强自身的数学素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以及做大量训练题的数学教学模式。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充分发挥自身创造性,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
期刊
新课程改革结合小学数学实际,提出了许多新思路,同时,《新课程标准》规定: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采用各种方法,有意识创新能使学生产生认知需要的情境,让学生在丰富的思维情境下进行自我探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一些体会。  一、充分设置悬疑  思维从问题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悬疑最容易激起人的探究反射,如在教“年月日”一课时,通过一幅图画,给学生设计了
期刊
嫉妒是个古老的心理现象,它伴随着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无论是英雄豪杰还是平民百姓,都可能有心生嫉妒的时候.古今中外有很多和嫉妒有关的故事,中国有三国时期的
期刊
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  1 预习方法的指导。初一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先
期刊
长期以来,不少教师把教材看成是教学的唯一依据,这样就极大束缚了教师的创造性。反思之余,我们要力求做到“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主动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使用教材,努力使自己成为教材的促进者、开发者。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我在创造性使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材上做了几点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