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兴趣 训练观察 引导积累 启发想象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huihuang88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主要体现在读、写两个方面,而写又是主要矛盾。学生进入写作阶段后,“写”就体现在作文上。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固然要加强基础知识和写作技能的教学,但最根本的还是要在培养兴趣、提高能力下功夫,不但要告诉学生“这是什么”,还要告诉他们“应该怎么样”。
  一、培养兴趣
  指导学生搜集文章,变为自己的“作文集”。喜爱范文、熟悉范文,正是学生写作文的起始,让学生在作文园地里精心采撷,把自己喜爱的、可借鉴的作文编成集子,变为自己的“作文集”。
  让学生品尝作文成功的快乐。诱发写作动机的心理因素之一就是“出于能获得荣誉和利益的喜悦”。基于此,教师应该把奖励当作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催化剂。
  唤起学生写“故事文”的欲望。低年级学生对讲故事、听故事如痴如醉,用写“故事文”引学生作文入门,可促进写作的积极性。
  二、训练观察
  大千世界,有写不尽的人、事、物、景,然而,学生作文往往空洞无物,这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观察,而是在观察时,没有得到正确的指点。因此,只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海洋里去遨游,去观察,去体验,学生就会用自己的笔描绘这个色彩绚丽的世界。
  1、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在生活中如果不去做一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许多有用的材料就会从自己的鼻子尖下溜走,写起文章来必然笔重千斤。因而,要指导学生处处留心周围的事物。如写一个熟悉的人首先就要确定观察的对象,然后设法接近他,观察人物的肖像、衣着、举止、言谈、内心活动等,以防“身在此山中”,“不识真面目”。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去细致深入地观察,提高观察质量。如指导学生观察菊花,通过视觉,了解菊花的形状、颜色、姿态;通过嗅觉,闻到它的花香;通过触觉,摸到它的实体;通过味觉,尝到它的滋味。
  2、就地摄取素材观察
  经常接触的,不一定就是熟悉的。比如学生写“我家的住房”,学生天天生活其中,时时举目可见,但不一定都能写好,原因是没有留心观察。因此,要指导学生善于就地观察熟悉的环境。如校园。教室、院内……使学生懂得一个道理,只有仔细观察才能熟悉事物,只有熟悉事物,才能写好作文。
  3、带着感情去观察
  小学生在观察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一般伴有一定的情感。如看到美丽的景物,欣赏悦耳的音乐,一定会感到心旷神怡;看到丑恶的事物,听到刺耳的声音,一般会感到厌恶憎恨。也有的学生在观察中漫不经心,对观察的对象冷冷冰冰,写起文章来平平淡淡,没有半点生气,缺乏真情实感。可见,培养学生带着感情去观察很有必要,达到古人所说的“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的境界。
  三、引导积累
  蜜蜂每酿一公斤蜜,需飞行45万公里,要在100万朵鲜花上辛勤采蜜;提炼出人丹那么大的镭,需在8吨重的矿石。同样的道理,要写出好作文,也如“采蜜”、“炼镭”一样,应掌握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采集原材料,建立一个用于自己的材料仓库。
  1、从生活中采集作文的原始材料
  整天把学生关在教室里面,学生无事可写。教师也感到无题可出。因此,要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深入生活。采集素材。一是要组织学生亲自去“干”。 如野炊、郊游、参加文体活动等。二是要带领学生到现场去“看”,看时圆时缺的月亮、东升西落的太阳、 电闪雷鸣的夏夜、白雪皑皑的大地。万木争秀的群山、热闹非凡的市景、安适静谧的公园、小巧玲珑的玩具。
  2、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
  学生进入中年级后。就可要求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分两大类积累素材。第一类专记自己的,总题目为《我的足迹》或《随笔》;第二类专记他人的,总题目可为《我周围的新鲜事》或《大海拾贝》。这类记录不要求学生写成完整的短文,只简要记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点。定期检查,交换浏览,这个小小的素材仓库里,东西积累多了,写作文时就可信手拈来,得心应手了。
  3、向报纸、杂志等多种媒体采集素材
  学生读课外书。读网上信息,大多是“用眼睛”去阅读,印象不够深。如果要求把书中的人物或情节概括写出来。看书读网的心理状态就有所不同,就要用脑子”去阅读了。这样,既提高了读书的质量,又搜集了作文的素材。
  四、启发想象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说得好:“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修订版“大纲”也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因此,小学生作文,虽不是艺术创作,但同样需要比较丰富的联想。要形象地描绘客观事物,就需要运用生动的比喻,拟人的手法;要完整地刻画每个人物的形象,就需要对他们的内心活动作合理的推测;要比较深刻地揭示某一事物的象征意义,就需要开展较丰富的联想。怎样才能解生神思飞动、文潮奔涌、浮想联翩呢?
  1、睹物想象
  小学生联想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的心理特点,所想象的内容常以某种具体的东西作为直接依据。
  比如:一个小小的地球仪,上面只有线条、颜色和简单的文字,让学生站在地球仪前,去寻找向往的首都,寻找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并用已有的地理知识、生动的语言,把寻找到的地方描述出来。除此,还可经常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想象。如带学生去春游,同学们对薄公英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就可让学生以《飞呀,飞呀》、《我的旅行》、《我是一棵蒲公英》等为题,分别介绍了自己的家,家里有哪些人,长大准备飞到哪里去,想干什么,使同学们张开了想象的翅膀,激起了浓厚的写作情趣。
  2、听录音想象
  作曲家创作美妙的音乐,也是来自生活的源泉。听鸟鸣,想象茂密森林的良辰美景;闻水声,想象泉水叮咚的溪流,波光粼粼的湖水,汹涌澎湃的大海;录上一段马达声、车鸣声、人流声,想象出海的场面,告别的情形,欢腾的闹市……
  3、续写想象
  许多课文的结尾有有尽而意无穷,让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续写下去,既巩固了课文所学的知识,又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如《月光曲》一文结尾写道:“贝多芬直奔回客店把月光曲记录了下来。”可启发学生想象贝多芬在记录曲子时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记录过程中,他的神情是怎样的,有哪些动作。
  
其他文献
背景冠心病是缺氧导致的多基因遗传病,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1α)是机体细胞在低氧环境中产生的一种转录因子,通过激活涉及细胞生存的多种基因的表
[摘 要]新课标下,技校计算机教学的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了解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的日常使用知识和技能,掌握使用计算机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真正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去。针对技校计算机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还需做如下改进。  [关键词]技校计算机 教学策略 几点思考  现代社会是一个急需综合性技能人才的社会,要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较高的综合素质的初中级计算机技能型人
“风雅颂杭州民间艺术展示”(以下简称“风雅颂”)是杭州市集萃全市民族民间艺术的收集、整理、保护、开发的表现平台,也是展现我市广大群众文化工作者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的新载体,该活动由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杭州文化馆承办,各县(市)、区文化主管部门承办,始于1999年到2013年,已历时14年共举办了7届,其成果斐然。 至今,“风雅颂”不仅仅是一项市民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而且
[摘 要]兴趣是儿童认知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愉快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又作为是否贯彻愉快教学的标志。  [关键词]语文 教学 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在愉快、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的环境中学,学生才会更自觉,更主动地参与学习,学习积极性才能充分的发挥,并在不知不觉中解决问题,从而心理上得
[摘 要]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音乐 审美 趣味  一、注重有效聆听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学习音乐,首先要学会聆听。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调皮好动,思想不易集中,注意力容易分散,而养成有效聆听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一门德育教育学科。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材料、善辩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一、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师生互动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