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立德培智”,也盼“私人订制”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by_18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生、后进生、希望生、待优生……”没错,你所看到的这一系列名字其实都是传统意义上所谓“差生”的衍生之词,现今它有一个更准确的名字,叫“后20%”学生。从差生、后进生再到待优生,这绝不仅仅是名字的更替,更蕴含着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到一線教师对“后20%”学生教育态度的转变,以及教育重视程度的提升。恶之弃之,抑或爱之护之,这已经不是一道师德的选择题,而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坚守教育良心的应然之举。抛开成绩的枷锁,斧正狭隘的偏见,赋予智慧的教管,这才是新时期正确对待学校“后20%”学生教育管理问题应该秉持的正确态度。
  三十多年的教育生涯,我从一个最基层的班主任到现在先后任职学校各项管理岗位,深切地感受到学校“后20%”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是学生管理方面避无可避的一个重要议题。教导处每年都会累积一大摞关于学校“后20%”学生的教育档案,每天教师口中也总会自觉不自觉地谈起班中那些令人头疼的学生,教导处、德育处也总隔三岔五地有教师带这些学生光临。“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学生?”紧皱的眉头、无奈的神思、挫败的神情,写满了教师的无助与无力。凝心思忖,当我们气急败坏的时候,是否简单、粗暴往往成为我们最直接的处理态度,而你也惯用同样的方式面对每一个教育对象,又是否你在对待“后20%”学生教育问题的时候,肾上腺素总会不自觉地分泌,你始终无法做到心平气和。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甘之如饴,用智慧的教育火花点染了无数个苍凉的心灵。立于旁侧而观之,基于多年基层教育及管理岗位工作的实践经验,我以为,针对学校“后20%”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应着眼“立德培智”,也盼“私人订制”。
  一、着眼“立德”,矫“行差品劣”为“行端品正”
  有人曾说:“智育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是危险品。”然而,“行差品劣”恰恰是学校“后20%”学生非常重要的一个特性,他们多半是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方面有严重缺陷的学生,存在如道德认知模糊、暴力倾向严重、师生情感对立等不良倾向。针对他们呈现的不同品行特征,教师的转化教育工作也应相应地予以针对性施教,对症下方。只要教师用爱的力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就不信教育的春风唤不回那些离失的正能量。
  1.道德认知模糊——攻心为上,刚柔相济
  道德意识模糊的学生,往往表现出是非不分的特性,他们因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上网吧、玩游戏、比阔气、讲排场,不自觉地沾染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习气。因为享乐、攀比主义占了上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行为表现极其恶劣,造成较大负面影响,这就需要教育者攻心为上,刚柔相济。
  偷窃钱财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小偷小摸的行为一旦得手,很快就会有后来反复作案的情况发生。李某,曾是我校一名已毕业的当地男生,家境相对宽裕,父母因工作忙碌对孩子疏于教育管理,在孩子用钱方面从不吝啬,便慢慢助长了他花钱如水的坏习惯。父亲常年出船,母亲辅其卖虾,有时因三更半夜卖货回来太累太困,回到家里把钱袋一放,便倒头睡去。这孩子竟趁着母亲休息之时趁机作案,从5元的小数额拿起,慢慢发展到几百元,因钱额基数大,母亲一直没有发觉。这孩子出手阔绰,请同学吃零食、买玩具、上网吧,然后再用钱封口,竟好久未被发觉。事情终究东窗事发,父母不能置信,同学一一摊牌,事实面前他不容狡辩,教师做了一番严厉的调查,痛陈小偷小摸的危害,给了他一个大大的下马威。在全班同学一片默然之际,教师放低语调,转而向李某讲述与父母交谈的境况,告知他们是如何的痛彻心扉,同时不时回忆讲述李某日常的优良表现,即便是当下的错误,也有乐于与同学分享的可取之处,错误的因缘皆因第一次的侥幸酿成,因此只要痛下决心,用正确的方式与同学相处,一定可以重获信任。一番狂风暴雨,再一轮和风细雨,李某早已偃旗息鼓,梨花带雨般地认错连连了。追其今后表现,再也没有类似情况发生。
  学校类似这样的案例还屡有发生,情节有轻有重,但终归是孩子因道德认识模糊导致的恶劣行为,一旦发现必须扼杀,但若一味上纲上线,用强硬的手段严惩,极有可能撕裂孩子的自尊,适得其反。如上例所示,打一棒揉三揉,攻心为上,刚柔相济,方为良策。当然,更多的时候,如果在其他孩子并未知的情况下,我们要以维护孩子的自尊为第一要义,务必为其三缄其口,才能被其信任,从而有效唤醒孩子扭曲的心灵。
  2.暴力倾向严重——当头棒喝,软硬兼施
  行差生因其在群体中的不受关注,往往通过暴力的行为来博取关注,并以此为乐,却不知如此恶性循环,引致其他同学更多的疏离,有的高段学生甚至“以大欺小”,将“魔爪”伸向低年级同学,进行钱物的直接侵犯和人身伤害。对于此类校园毒瘤,应一个也不能少地进行拔除,给予当头棒喝,软硬兼施。
  学校五年级有几位男生,身强体壮,却专门拉帮结伙对小同学进行“敲诈勒索”。别人向他借一元钱,他竟索要回五元钱,或者干脆就在路上拦住小同学搜其口袋里的钱物,不服从的就施行暴力,受害的学生开始一直敢怒不敢言。事情最终被受害学生家长反映到学校,面对如此劣迹,学校领导给予这两位男生一记当头棒喝,警醒他们这样做是违法行为,如若再犯,后果将不堪设想。孩子们明显被吓到了,他们最初只是以为好玩,学着电视“古惑仔”的范儿玩上一票,却不知后果如此严重。这一来二回,着实把他们威慑住,早已偃旗息鼓了。鉴于他们的优良态度,学校后续的处理并没有进行大会通报批评,并与受害学生家长协商,尽可能地遏制消息的流通。这样的处理方式也换来了孩子们的真诚承诺:悬崖勒马,痛改前非。
  “后20%”学生的暴力倾向在各个班级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年龄大、个子高、长得壮的学生尤甚,常常无来由地在班级里对同学进行暴力攻击行为。教师要力行“盯、观、跟”策略,并以软硬兼施的原则对其教化,同时创设机会让其有融入集体、帮助同学的机会和表现,教师则借机大肆表扬,想必久而久之,他们也不好意思对同学施暴了。总之,我们的教育既要让孩子们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又要让他们通过行为意识的改变,慢慢收敛暴力,和同学和睦相处。
其他文献
前段时间,笔者对区内部分学校进行了教育科研工作例行检查,特别是对教师主持的区级及以上规划课题给予了重点关注。检查中,笔者发现一些课题研究的实践活动缺乏针对性,研究质量不高,阶段性成果的梳理不清楚。再反观这些课题原先制定的研究方案,发现不同程度存在着研究内容不明确、研究目标不具体、研究路径不清晰等诸多的问题。显然,相关课题组在课题研究开始前,对所研究的问题还没有想清楚。这也许与当前教育科研倡导的行动
校园中的德育活动开展了多年,而当社会的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当信息的吸纳越来越普通,再用原来的老一套面对今天的新生代,无疑许多的德育形式不能不疲软了。当我们的学科教学越来越充分认识到兴趣对于孩子学习的重要性时,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时,我们的德育工作也应该静下心来,思考一下如何做学生喜欢的活动,寓教于乐,才能达到德育目的。  皮亚杰认为,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而且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
[摘 要] 人性的尊严,是一面鲜艳的旗帜,指引着我们的生活。年轻的学生应该珍惜人的尊严,将自己的尊严植根于崇高的信念和深邃的思想中,并体现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尊重自己独有的人格,尊重自己金子般的名誉,尊重自己的重任,尊重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珍惜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生命,珍惜一切与自己密不可分的人和物。自觉地做一个自信又谦逊的人、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  [关键词] 尊严;生命;成人典礼
山东省章丘市刁镇中心中学坐落在一代儒商孟洛川故里,长白山下,漯河湖畔。学校创建于1988年,占地面积4万余平方米,现有30个教学班,师生1800多人,这里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是教师成长的沃野。在近30年的发展中,有40多名教师荣获省市表彰,特别是冯启秀老师2006年荣获山东省创新人物提名奖、济南市优秀班主任,参加了全国骨干班主任国家级培训,其“六全式”班级管理模式得到省市专家的认可,在网络上迅速传播
——你拿到了大学文凭,并不代表你就是有文化的人。进一步的说,即使未来的你在某个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有自己的建树,同样不意味着你就具备了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那么,文化到底意味着什么?在个人品质上那就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出来的是:他能够独立思考,对世界和社会事物有客观清醒的判断;他心存大志,愿意为他人、国家和社会奉献;
随着现代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课程改革的深层次推进,普通高中教育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已成必然。特色办学是各学校走向多元发展的标志,是学校内涵提升的必经之路,也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高层次表现。作为各地重点发展的国家级、省级示范高中,不仅仅是高考升学的榜样,更应该是办学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典范。我校在培育多种有内在联系的特色项目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办学特色,学校内涵在此过程中得以提升。  一、培育好特色项目  特
案例    某校是地处县城的一所市级示范中学,多年来,不仅教育教学成绩突出,而且有关素质教育方面的活动也开展得井井有条。与众不同的是,学校一贯倡导“文明办学、清洁校园”的理念;广大师生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崇尚高雅,摒弃低俗,真正体现了学校乃书香文雅之地。为了纯洁校风,每当新学年开始,学校都要对入学新生进行言行举止等方面的规范教育,而对招聘而来的教师也有思想品德方面的严格要求。  与不少地方一样,近
【编者按】  有一种心情叫感动,有一种岁月叫成长,在记录心情的岁月里,我们愿与各位读者一起分享感动和见证成长。不知不觉中,《校长参考》已经10岁了,从创刊的那天起到去年年底,她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杂志全文转载31篇,其中有2个话题被全文转载;2013年,经龙源期刊网调查统计,她荣晋数字阅读影响力期刊排行第78名,这样微不足道的荣誉,不足以让我们沾沾自喜;未来前行的路上,我们将和读者一起共享她
[摘 要] 主题班队会是落实活动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湖北省黄石市黄石港区站在区域整体推进幸福德育的立场,分析学校主题班队会存在的问题,探索创新的内容、举措和机制。突出主题班队会的“四化”建设,从而提升区域德育的品质,促进每一名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 区域设计;幸福德育;班队会;研究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有效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自2013年起,湖北黄石市黄石港区在课
[摘 要] 本课题研究是在当前全社会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通过对普通高中传统课堂的转型升级,以构建新型课堂形态为载体,进而重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的应用型研究课题。通过在高中学段若干学科领域开展研究,通过推进课堂形态的变革,促动课堂形态实现“六个维度”的转变,最终达成增强教师科研能力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同行并进的师生“双赢”目标。  [关键词] 课堂形态;六个转变;师生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