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市场化目标现状及对策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me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阐述了科技期刊市场化的含义之后,明确了科技期刊市场化的途径、目标和优势,并对部分国外的办刊模式做了分析。结合科技期刊在知识传播体系中的作用,针对我国科技期刊市场化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策:要转变观念,更新科技期刊办刊思路;探索和更新工作方式,努力实现期刊现代化;要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
  关键词:科技期刊;市场化;目标;办刊思路
  中图分类号:H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0)05-0151-04
  
  一、科技期刊市场化的含义目标、途径及优势
  (一)科技期刊市场化的含义
  所谓科技期刊的市场化,是指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发行以及相关的经营活动中,以市场需要为导向,按产业方式和规律组织各种活动的一种办刊模式和管理模式。市场化体现了科技期刊办刊的目的、效益、原则,显示了科技期刊在知识经济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在知识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期刊的市场化是科技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市场化则是将科技期刊纳入知识经济的框架中,将科技期刊作为知识体系的中心环节,引发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通过对无形资产(信息和知识)的经营,获得科技期刊的最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将是一种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开放的办刊模式和期刊管理模式。[1]
  (二)科技期刊市场化的目标
  从提高科技期刊质量的角度看,质量是科技期刊的生命力。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观念支配下,人们对科技期刊质量的要求也有所不同。随着人们认识的发展,科技期刊的质量观点也将不断发展。但其中一点,即科技期刊服务于读者、服务于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水平,永远是评价科技期刊质量的基本指标;提高科技期刊质量,永远是办刊人员不变的追求。[2]科技期刊要达到这一目标,不仅要深入了解读者需求,更要深入到知识创新的各个环节,捕捉和挖掘社会需要的信息,提高期刊服务水平。为了适应读者需要,还有必要提前介入知识创新环节,发掘知识资源,促使和引导研究人员按市场需要、社会需要进行知识的生产和创新。根据市场需要组织科技期刊的出版工作,这既是提高期刊质量的需要,也是科技发展和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科技期刊市场化的途径及优势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把物质生产和知识生产结合起来,大幅度提高了产品的知识含量,并为社会带来巨大财富,从本质上讲它仍然属于经济形式。构成知识经济的三大要素是创新、传播和应用。其中创新和传播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推广应用则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并反过来促进知识的创新和传播,进而在更高层次上提高知识的应用水平,三者构成一个自适应的循环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知识的创新是通过发展国家的科教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并形成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实现的;而知识的应用则是通过知识的传播环节,使社会创造的知识形态的成果推广应用到生产中,借以形成社会生产力和发展的动力。连接知识创新和应用的纽带是知识的传播和推广。在知识传播环节,科技期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直接地和系统地传播科技知识和创新成果的载体。[3-5]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人们对科技期刊在未来知识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关注,赋予的期望也越来越大。在知识传播环节,科技期刊有几个不可替代的优势:其一,科技期刊直接联系于科技界,其作者和读者都是从事科学研究和推广的科技人员,具有知识传播的组织体系。其二,科技期刊一般都建立了各具特色的质量保证体系,编辑本身通常也都是学有专长的科技人员,又有同行专家审稿,对科技成果具有一定的筛选、鉴别能力,使科技期刊在及时反映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的同时保证了其传播知识的权威性。其三,由于科技期刊系统地报道科技成果,因而它不同于一般的科技新闻和宣传报道,具有可操作性强的特点,科技期刊具有特定的读者和辐射范围,在特定的领域能够直接将创新成果应用于生产。[6]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人们迫切需要从各种渠道了解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了解科技发展中的创新成果,了解科技成果应用于社会生产的途径、方法。[7]尽管知识传播形式很多,如广播、电视、报纸等,但科技期刊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
  二、国外科技期刊的办刊模式
  保证最重要的观点和最正确的认识以最快的速度让科学家了解,正是科技期刊首先需要完成的任务。基于这样的认识,美国《科学》主编鲁宾斯坦(Ellis Rubinstein)的话就是,科技期刊的作用不仅在于为科学家服务,更重要的是要引导科学家的科研活动和科研方向。美国科学促进会主办的《科学》杂志是按市场化模式运作的。该刊创刊于1840年,目前已发展成为全世界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科技周刊之一。该刊工作人员共350人,其中本部人员250人,分20多个部门工作。该刊发行量1 615万册,其中个人订户1 415万。年收入4 000万美元,包括发行1 500万,广告2 000万,其他收入500万,年赢利1 000 万美元。[8]在引导科研方面,他们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现在他们所考虑的是如何将这种引导持久地保持下去。从引导科研到投资科研,他们实质上是把科技期刊置于知识创新、知识推广、知识应用的中心环节。从市场化的角度看,则是以市场需要(科学家和科研群体的信息需要)为导向,组织产品的生产(引导科研,投资科研项目,创造知识)、营销(期刊发行、知识传播、知识管理),最终实现为科学家服务,为人类服务的目标(推广、应用),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创新体系和产业链。《科学》杂志在其15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优势和规模效益。他们以期刊品牌和赢利用于新兴科技领域的投资,从中获得科技成果深度报道的题材和投资利润,类似于我国的高新成果风险投资。这为我国科技期刊在未来知识经济中的定位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三、我国科技期刊市场化的现状
  在未来的知识经济中,科技期刊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科技期刊编辑人员大有可为。然而,从现实看,我国的科技期刊要真正实现产业化,还有存在很多问题。概括起来,就是市场化不够,规模化不够。
  所谓市场化不够,是指科技期刊在发展过程中对读者需求关注不够,更谈不上按读者需求组织科研。这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在计划经济时代,科技期刊也是按计划报道的,不需要照顾读者“口味”。在传统观念中,科技期刊是被动反映科研成果的窗口,研究什么,就报道什么,至于读者和社会需要则是科研管理部门的事,与己无关。[9]这种脱离读者和社会需求的办刊指导思想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期刊管理人员和办刊人员的头脑中,以至于很多编辑人员认为提高科技期刊编校质量就是办刊的全部,科技期刊评比指标中过多地考虑编校质量而忽视期刊服务水平。
  市场经济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使办刊人员开始关注读者的需要,但上升到知识创新体系的中心环节的高度来认识读者和作者以及科技期刊的功能还不够。市场化不够,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对市场化的理解上的偏差。[10]许多人认为,科技期刊的市场化就是期刊走向市场,就是下海,就是通过自身有形的资源(载体、信息、不动产等) 优势在市场中进行再分配,从而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借以解决办刊过程的各种问题。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经济支配权,运用市场经济理论和法则,谋求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一致。这种市场化没有从科技期刊的本质来考察,而仅将办刊理解为一种经济行为,是不全面的。这种市场化的目标是建立法人制度,并期望通过这一制度的建立解决科技期刊出版过程中的全部问题(从实行情况看,与原先期望的目标相去太远,却是各刊社老总始料不及的)。[11]事实上,法人制度作为一种经济法律制度,只可以解决科技期刊经营活动中有关的经济法律关系,而办刊过程涉及的关系并非仅仅是经济关系(还有诸如劳动关系、组织人事关系、后勤关系、社会关系等等,远非法人制度所能协调的)。例如,关于“保证期刊质量”这一涉及科技期刊生存的原则问题,不能指望通过市场调节建立起科技期刊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质量保证体制,一方面刊社进入市场,另一方面业务主管部门和主办单位又加强对期刊的管理,出现了与市场经济不和谐的情况。法人制度建立后,刊社面临的将是来自方方面面的经济关系,经济关系上升为刊社的主要关系,对期刊质量和社会效益的追求将受到极大的削弱。
  所谓规模化不够,是指科技期刊发展水平不够,没有形成自身的“品牌”优势和辐射优势。从我国科技成果管理体制看,国家重视科技成果的研究,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相对而言,成果的传播和应用环节较为薄弱,科技期刊自然也在其中。科技期刊不是作为从社会发展对知识传播的需要而创建的,而是主办单位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申办的,如宣传单位形象、提供本单位科研人员发表论文的园地等,期刊定位也大多没有站在社会发展的角度,因此条块分割,重复办刊现象严重。从科技期刊自身看,由于重复办刊,造成科技成果的分流,形成不了品牌优势。从国家发展科技期刊的政策看,基本上也是外延发展,看起来规模庞大,却很少能形成规模效益和品牌优势。[12]由于读者可选范围扩大,争夺读者成为很多刊社无可奈何的竞争策略。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办刊思路必将成为历史。
  为了生存和发展,争夺科技成果的发表权,也就是争夺信息资源,将成为科技期刊竞争的主要方面,科技期刊的兼并和集团化势在必行。一旦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优势和辐射优势,科技期刊将延伸自己的服务范围,如直接介入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为了巩固自己的品牌优势和持续发展,也将直接介入成果的研究,如投资、控股,甚至按市场需要直接招标项目或建立自己的科研队伍,从而,科技期刊的出版过程变成了对信息和知识经营、管理的过程。这时的科技期刊不再是传统意义的科技期刊,而是一种信息分发形式;期刊主体工作不再仅仅是编辑出版,而是通过组织、分工、控制、联络、服务等形式囊括了科研、信息研究和处理、市场营销和策划、高新产业等各方面的内容;编辑人员也不再是传统意义的编辑,而是集信息生产、信息收集、信息研究、信息管理、信息分发、信息应用于一身,科研管理人员、编辑人员、情报研究人员、管理人员四位一体。也只有在这种产业模式下,科技期刊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展,科技期刊编辑人员的才能得到更充分地展现。[13,14]
  四、我国科技期刊产业化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更新科技期刊办刊思路
  把提高科技期刊的服务水平主动适应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纳入科技期刊发展的长远目标,致力于建立期刊的品牌优势和辐射优势。当前,有关期刊实行的国际化战略是提高科技期刊质量,建立自己的品牌优势的重要方面,应该引起重视。应以更新观念为突破口,深化改革,尤其是促进科技期刊管理体制的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科技期刊的集团化,优化办刊资源的配置,提高期刊辐射能力,为期刊发展进行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15]
  (二)探索和更新工作方式,努力实现期刊现代化
  科技期刊的市场化是以现代化为前提的。要提高期刊服务水平,就要致力于拓展科技期刊的服务范围,现代化的科技传播手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惟一途径。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对知识的需求,包括时间、空间、形式和内容上,都将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应针对读者需求进行各式各样的、随时随机的定题服务,从而突破了科技期刊现有的刊期、篇幅、栏目、发行方式、载体形式、出版方式、文本、出版管理等旧的模式。大量的信息收集、分发、研究工作将借助互联网实现,工作方式也将随之而改变。科技期刊工作者必须适应这些变化,并进行有关内容和管理工作的预研,为期刊发展奠定基础。
  (三)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
  实现科技期刊的产业化必须有适应期刊发展的人才保证,而人才知识结构的更新尤为重要。科技期刊的产业化是一个庞大的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体系,科技期刊是维系这一体系运行的纽带,期刊社和编辑人员都将是一个多功能节点。[16]从系统的观点看,这一节点的功能必须能够正常发挥,才有助于整体目标的实现。而要保证编辑这一节点功能的发挥,科技期刊工作者必须有与其所从事的工作和所联系的方方面面相适应的知识结构。这是期刊产业化为编辑工作带来的挑战,又是充分展示自我、发挥自身优势的机遇。知识经济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是深远的,为各个行业带来的话题也是数不胜数。但可以肯定的是,知识经济必将改变科技期刊的办刊思想、办刊模式、办刊方法和办刊内容,也将同时改变科技期刊编辑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观念、职能、工作方式。我们应该正视知识经济为科技期刊带来的危机和机遇,勇于自我否定和更新,将一个全新的科技期刊事业带入充满希望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李玉琴,伊陶,段玉玲.企业科技期刊发展方向[J].安徽冶金,2003(4):29-31
  [2] 王晓琪.科技期刊绩效评价与政策扶持[J].编辑学报,2006(2):97-99.
  [3] 游苏宁.对科技期刊国际化有关问题的反思[J].编辑学报,2008(1):1-4.
  [4] 李爱玲.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现状[J].编辑学报,2008(1):18-21.
  [5] 李胜利.我国科技期刊迈向国际化进程的几个步骤[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5):127-128.
  [6] 姜伟华.科技期刊如何面对市场经济[J].商业经济,2009(14):81-82.
  [7] 杜大力.中国科技期刊改革开放30年[J].编辑学报,2009(1):1-4.
  [8] 朱晓文,夏文正.美国化学会及其期刊的编辑出版[J].编辑学报,2006(3): 233-236.
  [9] 张品纯,苏婧.我国科技期刊体制改革形势分析[J].编辑学报,2009(2):129-132.
  [10] 金旭丹.科技期刊广告经营缺陷与优化策略[J].出版广角,2009(5):52-53.
  [11] 吴海涛.透视中国科技期刊的双向发展[J].编辑之友,2009(10):84-85.
  [12] 翟宇,郑迦文.期刊评价体系与非高校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生存现状[J].贵州社会科学,2009(10):133-136.
  [13] 周俊.水利行业科技期刊的经营发展思路与对策[J].湖南水利水电,2009(3):108-109.
  [14] 王定兴,李明喜,吴鸿霞,尹春霞.中国期刊业品牌战略之探析[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32-37.
  [15] 叶利荣.学术期刊的同质化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17-119.
  [16] 吴薇薇.科普类期刊品牌经营的调查分析[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9(5):60-61.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diting Work of Scientific Journals
  LIN Qing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Northwest A&F University,Yangling,Shaanxi 712100,China)
  Abstract: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editing work,and for the purpose of increasing the industry’s economic benefits,the paper makes a discussion on comprehensively understanding and correctly grasping the basic concept and requirement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in several aspects.And with the theory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s the guideline,it proposes some measures for strengthening the training of editors to improve their theoretical accomplishments and methodological arts in dealing practical issues,particularly to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n breadth and depth.The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specific requirements for handling properly the relationship among readers,editors and writers.
  Key words:scientific journal;editing work;theory;practice
其他文献
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到了小学中高年级,逐渐产生性别意识,学生们往往很敏感地看待与异性同学的交往,注意异性同学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内心更是在意异性同学对自己的看法。刚
硅树脂是一种主链为Si-O-Si,具有高度交联结构的热固性聚硅氧烷聚合物,其独特的分子链结构使得硅树脂不仅是一种耐高低温、耐老化和耐氧化的材料,同时也是一种无卤环保阻燃材
摘要:测算了1978年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并以收入来源分解基尼系数法对其增量进行了分解。研究表明,受改革进程和宏观政策的影响我国城乡差距表现出很强的周期性波动;体制变革促使城乡居民分项收入比重变化引起的结构性效应推动城乡差距长期上升,为缓解改革中的偏差采取的调整性政策使各分项收入在城乡间分布发生变化的分配性效应曾两次促使城乡差距短期缩小;综合两种效应分析,二元体制下的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对城乡差
早期教育研究表明:3~8岁是儿童逐渐形成自主阅读能力的关键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的目标中也强调了幼儿自主阅读的重要性,提出应“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
[摘要]以农村社区建设为载体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而农村社区管理体制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是新农村建设能否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广西农村社区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在管理体制等方面仍存在组织体系不完善、社区管理的各主体职、权、责界限不清等许多问题,我们应通过重建社区管理的财力投入和支撑体系等措施,构建和完善农村社区管理体制。  [关键词]广西;农村社区;管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C93-0 [文
在大众的思想观念里,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对象,而不能成为传播知识的对象。新课标在教育发展过程中,提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常常忽略学生的主体
绿色科学是当前的热点话题,代表了科学发展的方向。在小学科学教育体系中,呈现出了相应的变化。我们应将绿色科学知识生动、自然地渗透到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绿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