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语文高效教学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qk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近年来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对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认识的加深,课堂教学结构由封闭向开放的转变,以及时代对未来成员素质的要求,发展兴趣爱好已开始贯穿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关键词:高效教学;好学;教学观
  一、开篇引趣,诱发好学之乐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推动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并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意向,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措施。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导入新课,如果开头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人们常说“兴趣是成功的一半”就是这个道理。
  语文教学的开篇引趣有以下几种:
  (1)审题入手,开门见山。这是一种直接导趣,诱发学生好学的方法。教师直奔主题,能引起学生极大的求知乐趣。
  (2)描摹开始,创设情境。情感只能产生于一定的情境。因此,新课开始时教师要千方百计去创设情境,酝酿气氛,让学生触景生情,诱发出某种情感。
  (3)巧言悬念,引起注意。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教师巧立悬念,可以激起学生探究底细的兴趣。
  (4)介绍背景,作好铺垫。
  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些人、事描写迄今已久,且带着浓厚的时代特点。这类文章,教师应先介绍当时当地的情况,为学生学习下文做铺垫,引起学生对内容的兴趣。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
  教师要关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和培养人的工作中,了解儿童,创设师生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体验学习和成功的快乐。教师要有宽容心,允许学生犯错误,允许学生失败,关心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和完整人格的发展,不用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进步,人人有目标,人人有自信,人人有动力,人人有方法。人人有成就感。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潜能开发,使之成为有创新精神、有独立人格、有良好道德修养、自强、自立、自信、自尊的人,解放他们的大脑和双手。 新课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体验及理解,能动地认识和改造知识,赋予知识以个性化的意义,课堂也不再是传授知识的圣殿,而是发展生命的乐园。作为课堂教学不可缺乏的一部分――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评价也应该体现这一理念。因此,教师应该善于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敏锐地捕捉存在于他们身上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亮点,并及时地给予赏识,把爱的阳光洒向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心田。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一个小男生:父母离异,寄住在外婆家里。因为生活中缺少家庭的温暖和双亲的呵护,他性格内向,郁郁寡欢。他每天都蜷缩在座位的一角,那胆怯的眼神似乎怕见到春天的阳光,让人瞧着好心痛!下课的时候,我只要一走进教室,总会挤点时间,温和地"赶走"他的同桌,陪他一起做作业,和他一同读课文。时间久了,其他同学也明白了我的良苦用心,只要一有空大家就围过来与他谈天说地。看着他又害羞又激动的样子,我总是喜欢走过去,轻轻地抚摸他的小脑袋。渐渐地,他敢于和同学们亲近了。当他第一次在课上主动地站起来回答我提出的问题的时候,真的,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从容地、有条理地回答完问题后,我仍然激动地凝视着他,赞许地频频点头,很久都没有回过神来。他似乎也很兴奋,不时地用眼睛瞅着我,这时,我觉得自己和这个孩子的心贴得好近、好近。这次小小的成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转变,他成了一个敢于发言而且爱笑的阳光男孩。
  三、.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
  有什么的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那么有什么样的教师可能就会培养出什么的学生。教师的素质与观念、能力同样会决定学生的素质、观念。作为教师要与时俱进,终生学习,不断地与外界学习交流、合作,以达到更完美,更适合,更有效的意识。教学中注意改观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为教而教,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一致的,我们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作为教师就应走出 "应试"的局限,从"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角度重新思考,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观念更新,以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解放学生,不要压学生、治学生,使教学活而不乱、活而有序,让学生在提问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创新与探究意识。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总之,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鼓励学生质疑和提问,要转变意识和思维。提问和质疑并不是挑战教师教学的权威,而恰恰是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到教学互动的表现,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分析的习惯也是基础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目的之一。
  五、加强训练,提升语文能力
  拓展练习并非课后的题海战术,而是注意拓展练习的有效性。首先,练习要有创新性,结合所学课文设计的拓展练习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教《月光曲》时,设计的练习是:请欣赏贝多芬的钢琴曲《田园》,谈自己听钢琴曲《田园》时的所思所想,再写成一篇小短文。这样的题型把课文与拓展练习联系起来,既深入理解了文本又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次,学生的作业要精选有针对性的题型。例如学生经常把“戊、戌、戍”等字混淆,就可借助句子有意识地组词填空,以便巩固这几个字。另外要根据练习中常犯的错误,改进备课与教学的过程,真正形成创新的高效教学模式。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要想培养其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就要从小学语文的学习开始抓起。掌握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采取一定的措施去解决这些问题,就能有效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郑霞.增加识字乐趣激发识字意愿.教学月刊,2008(10)
  [2]邓红正.浅谈课外识字方法和途径,2009(2)
其他文献
一直以来,作文课是让学生厌烦、教师头疼的课。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生活经验欠缺,表达能力不强;另一方面是“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阅”的传统作文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写作状态,从而对作文产生了畏难情绪和厌烦心理。如何将“新课标”的精神落实到小学作文教学中去,让学生喜欢作文,轻轻松松学作文,提高写作能力呢?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一、身先示范,让学生爱上作文  
摘 要:日本中学实施“TT”教学法,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外语学习的能力,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与英语国家人士交流的能力。笔者在日本研修期间参加了四所中学的英语教学,感受到了“TT教学法”。  关键词:“TT教学法”;ALT; 学生  一、“TT教学法”模式的含义及规模  TT即Team Teaching,顾名思义就是合作教学的意思。它是一种由JTL和ALT共同合作来开展英语教学的模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创新教学理念过程中,实验教学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化学;现象异常;教学质量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当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与预期效果不相符的情况。这里我归纳了一些在高中化学实验中遇到的异常实验现象,它会对我们的课堂教学产生一定的干扰作用,但问题的关键是当实验出现异常现象或实验失败时,我们教师不应掩饰失败转而强调书本知识,
摘 要:历史教师应该分析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点燃他们对历史探索的热情,改变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尴尬的局面。  关键词:历史教学;诱发兴趣;创新能力  在愈演愈烈的追求升学率的教育大背景下,中学历史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长期以来,中学历史被人当作“副”科,是“死记硬背”的代名词,往往只有在高中甚至直到高三才能唤起学生的重视,这在当今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是非常令人费解的
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质上是解决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矛盾的过程。数学对很多人来说是枯燥的、深奥的、抽象的,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不等于说就是难学的。有位数学名人曾说:“掌握数学,就是善于解题,但不完全在于解题的多少,还在于解题前的分析、探索和解题后的深思穷究。”学生的学习,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认识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在此本文结合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我的高中教学经验,
摘 要:英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针对每个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智力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教师应该摒弃妨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方法,争取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正是考虑学生差异度的教学方法,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指导,让学生扬长避短,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实行分层教学,把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更好的感受英语的价值和意义,调动学习的积极
文明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人生存、交往的基础。文明礼仪是传承文明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千百年来礼仪之风传承至今,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  讲究文明礼仪,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个人而言,如果养成不文明的习惯,就处理不好同事关系、家庭关系和师生关系,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