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调和前人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词、曲的旧选本中,常见不标举词调、曲调而题做“前调”的,不标举作者姓名而署做“前人”的,这一“前”字意指调名和作者与该选本中前一首的相同。从选本中引述此等词、曲时,自须恢复原名而不能径作“前调”或“前人”。《读书》一九八三年十期115页上有这么一段话:“辛弃疾以文为词,如《前调》‘杯,汝來前’一首,就是一个例子。”此处引辛词应称《沁园春》而不应漫云“前调”,外加一个书名号就更叫人摸不着头脑了。
  
其他文献
说,“特务”这个名词还是二十世纪阶级斗争中的产物,丁易撰写这部《明代特务政治》,用了“特务”这个词汇,不过是取其鄙斥专与人民为敌的鹰犬们之意。  丁易不是专门从事历史研究工作的人,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部书?据我所知,丁易在他短促的一生中,无论是写小说,写杂文,都是和当时的政治斗争密切相关的。他撰写这部书,可以说完全是解放前在国统区的政治斗争的需要决定的。  丁易生长在所谓书香门第的家庭,有较好的读书环
2020年2月2日,曾光在北京参加一场关于疫情的研讨活动。(本刊记者侯欣颖/摄)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暴发后,曾光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频繁在媒体发声,成为热点人物。74岁的他还开通了微博,为公众释疑解惑。1月31日,《环球人物》记者就此次疫情采访了曾光。“如果疫情拐点出现,武汉人有很大的贡献”  4个月前,《环球人物》记者曾采访曾光,谈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作为中
《读书》今年第五期“读书献疑”栏发表朱正先生的《〈傅斯年全集〉里的一封信》,指出《傅斯年全集》把“马”错认作“与”,致使一封信无人能看得懂。这确实是太不应该发生的事。这一点我是非常赞同朱先生的。不过,朱先生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傅斯年的手书再怎么潦草,也不会写出简体的‘与’字来的”,我则认为不对。因为我平时看过不少明清人士的稿钞本,知道古人常写出“与”字来。记得鲁迅手稿中也是有的。翻一翻许慎《说文解字
本期栏目的分享嘉宾是左宏梅老师,2021年是她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相识的第13个年头。在不断学习和探索中,她将自己的心得撰写成文,先后有12篇文章在杂志上发表。在努力提升个人专业技能的同时,她不断发挥自身的专业影响力,通过多种形式带动和促进区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逐渐形成了一些校外教育机构实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經验和做法。2020年,她与她的团队一起,创新工作形式,协同社会资
建筑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的身上体现着一个时代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技术等等。可是自来谈建筑的,多着眼于建筑物的群体布局,结构造作,材料运用等方面,较少注意于意识形态方面的研究。《曲阜孔庙建筑》在这方面有新的突破,本书注意到了把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分析。  在旧时代,除了曲阜、京师建有孔庙以外,各府、州、县都建有孔庙(称文庙或圣庙)。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这种
近年来,随着中西文化的研讨和比较的兴起,人们越来越重视中国哲学思想史上的许多问题。在一本本、一篇篇新论佳作中,有两本书脱颖而出,影响颇大,令人瞩目。这就是李泽厚同志的两本论著:《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九年版)和《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五年版)。留心的读者会觉察,两书在出版上相隔六年,而且是由近及古,旨趣有异,个中必有原因。  近来,得知有人斥责李泽厚在后一著述中“背叛”
摘要:幼儿时期所受的教育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幼儿教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教育理念、发展的眼光、教育技能、行为举止,健全的人格都直接熏陶感染着幼儿。  关键词:教育观念;发展眼光;教育技能;行为举止;健全人格    一、现代的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是人们对于教育活动认识的结晶,它既集中反映教育现实的变化,又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现实的存在。南京师范大学鲁洁教授指出,教育的现代化首先要
〔摘要〕本活动设计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自我挑战,感受同伴温暖。通过简单设计的椅子桥,让学生置身一个人为制造的视觉剥夺空间里,学生蒙眼走在其上,在同伴的鼓励和帮助下进行自我挑战,通过与同伴的沟通交流、合作互助,深刻体验同伴情谊,提升学生的信心和勇气,拉近同学关系。  〔关键词〕走盲桥;高中生;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03
岁月不居,一本杂志从诞生到弱冠之年,如呱呱坠地的婴儿成长为青春少年,时光见证了流淌的岁月,见证了众人的付出与汗水。多年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栉风沐雨,历经草创时期的曲折迷茫,发展中的求索奋进,二十载艰辛伴着欢欣,玉汝于成,熠熠芳华。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全国唯一一份专注服务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专业期刊,自2001年7月创刊伊始,沐浴改革春风,与时代同行。二十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科学
荒芜先生去世近二十年了,带着他平生的遗憾、郁闷和悲哀。而他的音容,棱角分明地留在他的几卷遗作里。旧有所谓“怒书”,不多见但不可无;我说荒芜的诗就是“怒诗”,不但大违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也超出了这一诗教标榜“兴观群怨”对怨艾所允许的限度。  在这方面还是西人说得好:“愤怒出诗人”,或译“义愤出诗人”,总之这样的诗人写的是“怒诗”吧。荒芜的怒诗,如果不是更早,那大概在一九六六开始的十年浩劫中,遭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