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说到怎样的教师才是好教师,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评价的标尺,这把标尺因所持有人的文化差异,学识修养及所站角度不同而有差异,但又具有共同点。在这里,我站在一个教师的角度上对我们这个行业的“好”进行一个自我观点的阐述。
关键词:教育事业;尊重;沟通能力;终身学习
一、好教师要以教育为事业
众所周知,教育是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水平的最根本原因之一,它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文化工程,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全身心的投入,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而不是事情。事业和事情,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两者在时间、空间和性质上,都绝不相同。以教育为事业,就会付出自己的精力和心血,而且会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就会自觉加大工作的力度和情感投入。以教育为事业才不会为目前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吓倒、退缩,或失去信心,而会在思考之余,积极地在实践中去寻找出路,努力将自己锻炼成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先行者,在教育事业中实现生命的意义。上海市特级教师余漪老师无疑是以教育为事业的典范.投身教育事业60年,她始终站在教育第一线。呕心沥血,,把做人,育人作为教师工作的制高点,坚持以人为本,教书育人,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思想教育渗透于与教学中,坚持不懈地进行教育改革,研究和思索,先后出版了《涌动生命的课堂》《余漪教育思想》《岁月如歌》等文集。现年85岁高龄的她仍在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教师而努力开展培训工作。她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的态度是每一个教师学习的楷模。
二、好教师要关爱学生
现代教育要面向所有学生,学生作为接受教育的主体,他们是有感情的,爱,正是情感教育的源泉。教师的爱比起父母的爱来说是更深层次的爱,是理智的、广博的。作为教师能够以一颗火热的心去欣赏每一位学生,去欣赏他们的闪光点,则是关爱的最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教师的关爱还表现在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发言,再弱小的声音都代表着一种心声。尊重他们的行为,因为尊重就会常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懂得换位思考[1]。明白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学习是件苦差事,作为教师,要考虑学生怎样能学得快乐,这就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因为尊重而不会在群体中呵斥犯错误学生,不会在教学中忽略学困生,更不会高高在上,发号施令让学生产生卑微感,在他们心理成长中投下不该有的阴影,教师的尊重会让学生意识、体会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关爱是相互的,教师怎么做他们都在看着、模仿着,并将学到的表现在他们的言行中,所以,在听到有的老师抱怨说教了一群小冤家时,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成了这样。关爱是有回馈的,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对哪位教师有感情,就会自然而然地对这个教师所任教的学科产生兴趣,乐于去学习这门课程,也不会对这门课程产生厌学现象。因此,好教师在教学中除了拥有高超的教学技巧,关爱学生。注意态度,以多鼓励,少批评,多谈心的方式善待学生,不在自己手中毁掉任何一个幼小的心灵,使其始终保持良好心境去学习时,一定是一名好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的一场情感交流的盛宴。
三、好教师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教育就是交流,好教师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现代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带领学生面对问题共同合作思考、讨论,师生互动交流学习。知识的获取是探究过程、体验过程、获取结论的过程。教师作为学生的的引导者,要想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良好的沟通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因素。现代教育的构建也需要良好师生关系的支持。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因而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以及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好的教师能借助良好的沟通方式走进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促成师生之间的信任,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可以交流的朋友,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良好的沟通能力还有利于教师与家长建立起和谐的关系,赢得家长对教师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让他们成为坚强的后盾,教师的工作就会轻松很多。环视四周,不难发现,好老师在工作中不但受到学生喜爱、教学组织能力强,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是生活中的乐观派。良好沟通能力是好教师保持愉悦、阳光心态的基础[2]。
四、好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
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这一理念对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是对当代教师的需要,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教育发展的要求。“教书者先强己,育人者先律己”,教师只有终身加强思想修养、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坚持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价值观才能引导学生树立各种正确观念,教育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培养学生成为身心健全的社会人。在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知识爆炸的当今社会,学生的认知水平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具有了更高的起点,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教师只有用连贯的、持续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有足够的把握,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要構建自己的教育人生必须关注自己的专业发展,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态度的提升,这也需要通过不断的总结、积累和学习才能形成自己的真知灼见。过去有一个比喻,给学生一滴水,老师要有一桶水,而现在是老师要有源源不断的泉水。这些泉水从哪里来呢?这就要求教师要终身学习。正如古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为此,好教师通常有终身学习的理念,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不断地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拓展自我的效能,让自己成为一名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教师。
参考文献:
[1] 周婷. 浅谈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J]. 文学教育(下),2014,(2).
[2] 郑淑云. 浅析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养[J]. 文学周刊,2014,(5).
关键词:教育事业;尊重;沟通能力;终身学习
一、好教师要以教育为事业
众所周知,教育是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水平的最根本原因之一,它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文化工程,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全身心的投入,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而不是事情。事业和事情,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两者在时间、空间和性质上,都绝不相同。以教育为事业,就会付出自己的精力和心血,而且会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就会自觉加大工作的力度和情感投入。以教育为事业才不会为目前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吓倒、退缩,或失去信心,而会在思考之余,积极地在实践中去寻找出路,努力将自己锻炼成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先行者,在教育事业中实现生命的意义。上海市特级教师余漪老师无疑是以教育为事业的典范.投身教育事业60年,她始终站在教育第一线。呕心沥血,,把做人,育人作为教师工作的制高点,坚持以人为本,教书育人,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思想教育渗透于与教学中,坚持不懈地进行教育改革,研究和思索,先后出版了《涌动生命的课堂》《余漪教育思想》《岁月如歌》等文集。现年85岁高龄的她仍在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教师而努力开展培训工作。她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的态度是每一个教师学习的楷模。
二、好教师要关爱学生
现代教育要面向所有学生,学生作为接受教育的主体,他们是有感情的,爱,正是情感教育的源泉。教师的爱比起父母的爱来说是更深层次的爱,是理智的、广博的。作为教师能够以一颗火热的心去欣赏每一位学生,去欣赏他们的闪光点,则是关爱的最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教师的关爱还表现在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发言,再弱小的声音都代表着一种心声。尊重他们的行为,因为尊重就会常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懂得换位思考[1]。明白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学习是件苦差事,作为教师,要考虑学生怎样能学得快乐,这就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因为尊重而不会在群体中呵斥犯错误学生,不会在教学中忽略学困生,更不会高高在上,发号施令让学生产生卑微感,在他们心理成长中投下不该有的阴影,教师的尊重会让学生意识、体会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关爱是相互的,教师怎么做他们都在看着、模仿着,并将学到的表现在他们的言行中,所以,在听到有的老师抱怨说教了一群小冤家时,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成了这样。关爱是有回馈的,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对哪位教师有感情,就会自然而然地对这个教师所任教的学科产生兴趣,乐于去学习这门课程,也不会对这门课程产生厌学现象。因此,好教师在教学中除了拥有高超的教学技巧,关爱学生。注意态度,以多鼓励,少批评,多谈心的方式善待学生,不在自己手中毁掉任何一个幼小的心灵,使其始终保持良好心境去学习时,一定是一名好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的一场情感交流的盛宴。
三、好教师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教育就是交流,好教师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现代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带领学生面对问题共同合作思考、讨论,师生互动交流学习。知识的获取是探究过程、体验过程、获取结论的过程。教师作为学生的的引导者,要想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良好的沟通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因素。现代教育的构建也需要良好师生关系的支持。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因而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以及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好的教师能借助良好的沟通方式走进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促成师生之间的信任,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可以交流的朋友,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良好的沟通能力还有利于教师与家长建立起和谐的关系,赢得家长对教师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让他们成为坚强的后盾,教师的工作就会轻松很多。环视四周,不难发现,好老师在工作中不但受到学生喜爱、教学组织能力强,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是生活中的乐观派。良好沟通能力是好教师保持愉悦、阳光心态的基础[2]。
四、好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
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这一理念对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是对当代教师的需要,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教育发展的要求。“教书者先强己,育人者先律己”,教师只有终身加强思想修养、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坚持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价值观才能引导学生树立各种正确观念,教育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培养学生成为身心健全的社会人。在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知识爆炸的当今社会,学生的认知水平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具有了更高的起点,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教师只有用连贯的、持续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有足够的把握,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要構建自己的教育人生必须关注自己的专业发展,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态度的提升,这也需要通过不断的总结、积累和学习才能形成自己的真知灼见。过去有一个比喻,给学生一滴水,老师要有一桶水,而现在是老师要有源源不断的泉水。这些泉水从哪里来呢?这就要求教师要终身学习。正如古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为此,好教师通常有终身学习的理念,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不断地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拓展自我的效能,让自己成为一名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教师。
参考文献:
[1] 周婷. 浅谈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J]. 文学教育(下),2014,(2).
[2] 郑淑云. 浅析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养[J]. 文学周刊,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