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富二代不敢任性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pjk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资本张扬
  日本选出了“2014年最优秀经营者”,第一名是孙正义(日本软银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第二名是丰田章男(丰田汽车公司社长),第三名是柳井正(日本迅销有限公司社长,旗下拥有服装品牌“优衣库”)。
  如果问日本人:“孙正义的孩子是谁?”一万个人中估计没有一个人能够答出。如果你上网去找柳井正的儿子是谁,估计勉强还能找出两条搜索结果。
  上日本雅虎网查询,得到的信息是,孙正义有两个女儿,但是找不到一张照片,也查不到名字。有关柳井正孩子的消息也很少。
  与日本经济杂志《东洋经济》的老编辑森内先生谈起上述现象时,森内说,原因很简单,无论是软银还是优衣库,之所以成功,除了孙正义和柳井正个人的经营有方之外,还有银行的援助、股东的奉献、员工的勤奋、客户的支持等其他综合因素。换言之,公司不是“私人之物”,而是“大家共有”。软银和优衣库有今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如果你把它“私有化”,当成“我家的公司”,结果就会众叛亲离。
  所以,作为这两家公司的家族成员,是万万不可打着公司或者家族的旗号招摇过市的。
  孙正义个人一年纳税近4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1亿元),无论是对于公司,还是对于社会来说,他都是一名有功劳者。但是,他的女儿如果张扬的话,那会带来两大问题:第一,女儿的不谨慎行为或者个人绯闻,将会给父亲带来直接的不利影响,损害父亲的形象与声誉,甚至影响公司的经营;第二,有钱人的孩子张扬的话,会成为“社会公敌”,因为你张扬的资本与财富都不是你自己创造的。
  想接班先锤炼
  假如要让自己的孩子接班的话,在日本那绝对是要采取苦行僧的手段千锤百炼。
  别的不说,就说丰田汽车公司社长丰田章男。
  丰田章男是丰田公司创始人丰田喜一郎的第四代长孙。他先就读于日本著名的庆应大学,再在美国巴布森学院读完硕士,在美国联邦投资银行工作了两年,学习美国企业、美国的资本运作模式。
  1984年,27岁的丰田章男进入丰田汽车公司,到他52岁接班出任社长,这一条当家的路走了整整25年。在这25年中,他在丰田汽车公司里都干了些什么?
  进入公司前,父亲丰田章一男对他说了一句话:“从今往后,你只是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员,不会对你有什么特殊的照顾。”所以,丰田章男和其他素不相识的大学毕业生一起,向公司人事部递交了就职履历书(当然,履历书上刻意隐去了家族背景),然后经过人事部面试、笔试,最终获得录用,被分配到一个小城市的只有五个职员的丰田專卖店干了三年的卖车活儿。
  三年的卖车工作,让丰田章男知道了顾客需要什么样的车,丰田车有哪些地方不合消费者胃口。卖完车后,他被调到位于静冈县的一家汽车工厂去当了一名小小的“系长”(班长),学习汽车的组装生产。结果在第三年,出了差错,被免去系长职务,降为一般职员。但是丰田章男很努力,最后当上了车间副主任,此后被调往美国,去当汽车销售经理,学习如何将汽车卖给美国人,打开美国市场。
  一直干到美国销售公司的社长后,丰田章男才被调到丰田汽车公司总部,参与本部生产管理,随后又负责整个公司的汽车销售。担任丰田汽车公司董事,是在2000年,进入公司之后第十六年。担任公司副社长,是在2005年,已经摸爬滚打了20年。正式接班出任社长是在2009年,当年他已经52岁。
  相比之下,中国网络上追捧“中国首富”王健林的儿子王思聪,并赞赏他“任性”,很难让人理解。
其他文献
日本的老两口,女方先走了,男的很快就会跟着而去。要是男的先走了的话,你看着吧,女的顿时年轻了起来,精精神神的,准能再活个几十年。  我有个客户,老爷子退休以后不到两年就得了胃癌。两个儿子一个在泰国当厂长,一个在马达加斯加卖章鱼,老爷子是半夜3点钟走的,就老太太一人在身边。老太太也傻了,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医院的护士叫她打电话给亲戚朋友。这老太太当时可能真是糊涂了,就记起来我的电话号码了,半夜打电话过
因为地理环境以及文化差异,“豪宅”一词在人们心中的定义是大不一样的。例如在东南亚,豪宅所代表的是高价优质的住宅,而在西方人眼里,低密度且拥有十几亩甚至更大的私家花园,才能称得上豪宅。  看过一些对国内顶级豪宅的介绍,占地面积都是以亩为单位计算,可见面积与空间是衡量豪宅的一个重要因素。就这一点而言,国土狭小的日本显然无法攀比。此外,因为日本自镰仓时代以来,从主导国家命运的士族精英到普通的市井百姓,普
农场成了主题公园  花花绿绿的,每个小孩子的衣服上都贴着一张彩色纸片,上面写着名字和所在的幼儿园。这一天,来农场的孩子太多,布鲁明顿市附近幼儿园3~5岁的孩子,像撒了欢儿的小马驹,几乎都跑到这里来了。  这一天,是这里的农场日。这个位于印第安纳州门罗郡叫作佩登的农场,已經有150年的历史。一年一度的农场日,都是在十月的金秋季节举行。  农场以库房为中心的小广场四周,鳞次栉比地摆满了各种摊子,是农场
我们这儿毗邻大学城,属新城区,有一对叫罗杰和丽莎的外国老夫妻就住在楼上。后来打听到,他们来自美国。  罗杰精神矍铄,性情随和,中文说得很顺溜。他一周只有六次课,空余时间在社区做义工,免费教宿舍楼的孩子口语课。时间一久,罗杰成了这一带的“名人”。  刚开始,有人把他们叫“老外”,罗杰不停地耸肩:“我和你们一样在公园打太极拳,去超市买菜,打扫大院,照管花木,给可爱的天使上课,怎么是‘老外’呢?叫我‘老
邓军平2009年移民英国,在一家上市公司工作,还交了个英国女友琼斯。两人很快发展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2013年4月,婚房装修完毕,两人决定空置半年再入住。  8月的一天,邓军平发现新房居然被几个流浪汉给占了,他们还更换了门锁。邓军平报了警,可警察却爱莫能助:“除非你有法院对他们的驱逐令。”邓军平上网查询后,瞠目结舌———流浪汉占房的情况早就存在了,他们甚至还建立了一个名为“占房者咨询服务”的网站,
来美国前,一直听说美国是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崇尚个人主义,只讲个人利益,不顾集体利益。但孩子一进学校读书才发现,这里处处讲的是他人,是合作,最严防的是“自我中心”。  美国小学的最初一年不是一年级,而是学前班,这一年的主要目的与其说是教知识,不如说是让孩子们在心理、感情、社交上适应学校的群体生活,明白人和人相处的一些基本规则。其中的一个办法,就是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为同学们服务。比如在全班排队集合时,
老同学聚会,我从校友口中听到一个有关晚年活法的真实故事。  老校友刚从美国探亲旅游回来。他儿子博士毕业不久,还在合伙租房住,却以虔诚的孝心为来探亲的父母租了一套房。房东是位八十多岁的老太,三间卧室外加很大的客厅,月租金不过50美元。在当地,同样的地段和房子,月租至少也得一千七八百美元。老太却专事零租(不搞月租),这样即使天天有房客,满打满算一个月下来也只能进账一千四五百美元。她为啥爱搞这种虽不赔本
来德国留学已一年多了,欧洲人的高消费让我不堪重负,生活越来越拮据。前一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洛阳大叔在美国校园门口卖肉夹馍”的故事,灵机一动,我何不做些小买卖来弥补日常生活开销呢?  说干就干,我暗中打听了小镇的批发市场,选定了一批常用的日用品,准备大干一场。德国的管理是很严格的,他们的“城管”是不是很厉害?我孤身在外,人地两生,买卖不成再被重罚,我得不偿失呀!  为了保险起见,我千方百计去了解情
老年痴呆症患者随着病情的进展会逐渐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在通常条件下,他们想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是不可能的,他们上街可能会走丢,记不得自己家人的名字,就连去小店里买个日用品也是困难重重。患者往往被锁在家里或者送去养老院———普通人的日子,跟他们基本上是永别了。  在荷兰却有一个例外。阿姆斯特丹郊外有个专为老年痴呆症病人设计建造的村子。整个村子只有一个出入口,除此之外,这个村子跟所有正常的村子一样。村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