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田径能力是其他运动形式的基础能力,田径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一个人基本运动素质和能力的高低,而跳跃就是田径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所以说,丰富跳跃形式,提升跳跃能力,就是提升学生田径能力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关键词】 跳跃形式;田径能力;小学课堂
跳跃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技能,是人体的基本运动形式,也是田径运动的重要内容,而田径运动素有“运动之母”的美誉,所以说,努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跳跃能力,不但能够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劳动、工作奠定基础,而且能够为学生未来的运动发展奠定体能基础和素质基础。小学阶段,老师如何抓住学生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对学生进行各种形式跳跃能力的训练,就成了文章接下来要探究的内容。
一、组织丰富多彩的游戏
田径跳跃项目基本就是以向上跳跃为主的跳高和以向前跳跃为主的跳远,但是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老师可以转变这种围绕跳高和跳远进行的竞技化运动教学,把跳高和跳远融入到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游戏当中,这种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组织形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学生们快乐地游戏,老师快乐地教学,这才是课堂应有的状态。
在小学二年级的跳跃教学中,课堂上,老师组织了两个教学游戏。第一个是在热身准备阶段,老师设置教学情境,老师扮演一名篮球健将,学生们充当篮球,并且把篮球编号。游戏开始,老师说“我拍三号、四号小篮球”,那么三号、四号学生就双脚连续跳三次,看谁跳得高。老师无规则地喊号,学生们注意力高度集中。第二个游戏,安排到课堂主体部分,游戏的名称“跳格子”。把学生分成五组,老师画好五组相同形式的格子,写“1”的单脚跳,写“2”的双足跳。学生首先分组练习,然后小组比赛,看哪一组最先跳完。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老师不可能进行单调、枯燥或者专业性强的跳跃指导,只能是抱定一切学习都是“游戏”的指导思想,在“玩中学”“乐中学”学生们才有兴趣,注意力才集中,课堂才好组织,教学效率才高。
二、变化不同的教学场地
小学生好奇心强,如果老师的课堂能够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那么学生就会始终处在一种跃跃欲试的兴奋状态。一般情况下体育课堂,学生们就会想到操场,这就是学生们固定的思维,这种固定的思维就会限制学生们的快乐。所以,老师不妨变化一下教学的场地,比如学校的楼梯、操场以外的任何辅助学生跳跃的地方,甚至校外,这些都可以成为提高学生跳跃能力的教学场所。
在水平二的跳跃练习中,首先是组织学生在操场上游戏,游戏的名称叫“小兔子采蘑菇”主要锻炼学生双足向前跳跃的能力。但是小学生毕竟是小学生,对任何事情的热情都不会保持很久。当学生们的热情逐渐減弱的时候,老师把学生带到一处比较宽敞的楼道内,然后利用楼道里的楼梯对学生进行跳跃能力的训练。利用楼道学生可以往上跳,也可以往下跳,虽然跳跃难度要比平地上大,但是由于教学环境的改变,学生的积极性还会非常地高涨。
这节课,老师改变了以往体育教学学习场地在操场上的惯例,将学生的活动从操场改至比较宽敞的楼梯内,这样的变化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的积极性。但是,为了保障教学活动安全、有序地展开,任何教学环境的改变,老师都必须对学生进行更多的纪律教育。
三、联系生活和其他运动项目
跳跃本来就是人们生活的一项技能,所以,跳跃教学就应该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另外小学阶段的跳跃不应该是单纯的跳高、跳远,因为我们锻炼的是学生的基本跳跃能力,并不是对学生进行专项的体育训练,所以老师完全可以把教学的视角放得更宽泛一些,任何的运动项目,任何的学生游戏,只要有利于学生跳跃能力的发展,老师都可以运用到课堂上来。
在小学高年级的跳跃教学中,老师设置问题情境,进行导入:“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哪些基本的活动能用到‘跳跃’的基本动作呢?”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老师继续引导:“跳跃不但与我们的生活相连,而且你的跳跃能力提高了,你的整体运动水平就会提高,比如篮球‘盖帽’‘扣篮’等等,都得需要超高的跳跃水平。”老师的引导充分活跃了课堂,在这样的课堂气氛基础上,学生们进行体验练习,老师安排跳绳和原地纵跳摸高练习互相补充。
学生就在生活之中,生活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如果教学能够和学生鲜活的生活结合在一起,那么就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这种理念尤其适合年龄较小的学生。并且宽阔的教学视角,丰富的教学内容,总比狭小的视角、单一的内容更会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总之,跳跃是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之一,在各种形式的跳跃教学中,老师应该在遵循“健康第一”基本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在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丰富跳跃形式,努力提升学生跳跃的兴趣,强化学生跳跃的能力,以达到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里规定的关于跳跃的各项教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高永强.浅谈小学体育有效教学构建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4(06).
[2]蒋齐.构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0).
【关键词】 跳跃形式;田径能力;小学课堂
跳跃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技能,是人体的基本运动形式,也是田径运动的重要内容,而田径运动素有“运动之母”的美誉,所以说,努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跳跃能力,不但能够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劳动、工作奠定基础,而且能够为学生未来的运动发展奠定体能基础和素质基础。小学阶段,老师如何抓住学生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对学生进行各种形式跳跃能力的训练,就成了文章接下来要探究的内容。
一、组织丰富多彩的游戏
田径跳跃项目基本就是以向上跳跃为主的跳高和以向前跳跃为主的跳远,但是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老师可以转变这种围绕跳高和跳远进行的竞技化运动教学,把跳高和跳远融入到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游戏当中,这种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组织形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学生们快乐地游戏,老师快乐地教学,这才是课堂应有的状态。
在小学二年级的跳跃教学中,课堂上,老师组织了两个教学游戏。第一个是在热身准备阶段,老师设置教学情境,老师扮演一名篮球健将,学生们充当篮球,并且把篮球编号。游戏开始,老师说“我拍三号、四号小篮球”,那么三号、四号学生就双脚连续跳三次,看谁跳得高。老师无规则地喊号,学生们注意力高度集中。第二个游戏,安排到课堂主体部分,游戏的名称“跳格子”。把学生分成五组,老师画好五组相同形式的格子,写“1”的单脚跳,写“2”的双足跳。学生首先分组练习,然后小组比赛,看哪一组最先跳完。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老师不可能进行单调、枯燥或者专业性强的跳跃指导,只能是抱定一切学习都是“游戏”的指导思想,在“玩中学”“乐中学”学生们才有兴趣,注意力才集中,课堂才好组织,教学效率才高。
二、变化不同的教学场地
小学生好奇心强,如果老师的课堂能够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那么学生就会始终处在一种跃跃欲试的兴奋状态。一般情况下体育课堂,学生们就会想到操场,这就是学生们固定的思维,这种固定的思维就会限制学生们的快乐。所以,老师不妨变化一下教学的场地,比如学校的楼梯、操场以外的任何辅助学生跳跃的地方,甚至校外,这些都可以成为提高学生跳跃能力的教学场所。
在水平二的跳跃练习中,首先是组织学生在操场上游戏,游戏的名称叫“小兔子采蘑菇”主要锻炼学生双足向前跳跃的能力。但是小学生毕竟是小学生,对任何事情的热情都不会保持很久。当学生们的热情逐渐減弱的时候,老师把学生带到一处比较宽敞的楼道内,然后利用楼道里的楼梯对学生进行跳跃能力的训练。利用楼道学生可以往上跳,也可以往下跳,虽然跳跃难度要比平地上大,但是由于教学环境的改变,学生的积极性还会非常地高涨。
这节课,老师改变了以往体育教学学习场地在操场上的惯例,将学生的活动从操场改至比较宽敞的楼梯内,这样的变化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的积极性。但是,为了保障教学活动安全、有序地展开,任何教学环境的改变,老师都必须对学生进行更多的纪律教育。
三、联系生活和其他运动项目
跳跃本来就是人们生活的一项技能,所以,跳跃教学就应该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另外小学阶段的跳跃不应该是单纯的跳高、跳远,因为我们锻炼的是学生的基本跳跃能力,并不是对学生进行专项的体育训练,所以老师完全可以把教学的视角放得更宽泛一些,任何的运动项目,任何的学生游戏,只要有利于学生跳跃能力的发展,老师都可以运用到课堂上来。
在小学高年级的跳跃教学中,老师设置问题情境,进行导入:“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哪些基本的活动能用到‘跳跃’的基本动作呢?”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老师继续引导:“跳跃不但与我们的生活相连,而且你的跳跃能力提高了,你的整体运动水平就会提高,比如篮球‘盖帽’‘扣篮’等等,都得需要超高的跳跃水平。”老师的引导充分活跃了课堂,在这样的课堂气氛基础上,学生们进行体验练习,老师安排跳绳和原地纵跳摸高练习互相补充。
学生就在生活之中,生活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如果教学能够和学生鲜活的生活结合在一起,那么就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这种理念尤其适合年龄较小的学生。并且宽阔的教学视角,丰富的教学内容,总比狭小的视角、单一的内容更会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总之,跳跃是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之一,在各种形式的跳跃教学中,老师应该在遵循“健康第一”基本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在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丰富跳跃形式,努力提升学生跳跃的兴趣,强化学生跳跃的能力,以达到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里规定的关于跳跃的各项教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高永强.浅谈小学体育有效教学构建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4(06).
[2]蒋齐.构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