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国的文史类刊物中,我看了不少,但真正能让我倾心、受益终身的还是首推《世纪》。
我与《世纪》结下不解之缘,还得从2006年4月份参加邵阳市政协文史座谈会说起。会议期间,文史委主任刘维瑶向我推荐一本杂志——《世纪》,回家捧读,篇篇精彩,让我爱不释手。不久,我拭着把不久前写的一篇拙作寄到《世纪》编辑部,很快,编辑部老师用电脑打印稿给我回复修改意见,并建议节选其中一段作为笔记掌故发表,经过编辑部老师的指导,《谭人凤统组湖南“洪门会”》在2006年第4期得以发表。最难忘的是编辑部老师又给我寄来热情洋溢的长信,讲明了《世纪》的办刊宗旨,用稿要求,以及写作技巧等等,使我受益匪浅。通过编辑部老师的鼓励和鞭策,以后我陆续在《世纪》发了六七篇稿件。其中有两篇影响最大,一篇是由刘甫江口述,我整理的《我在林彪身边的日子》一文,在2009年第4期发表后,先后被《人民文摘》、《军事文摘》、《大周报》、《知识博览报》、《党史纵横》、《文史拾遗》、《中国文学》、《文史博览》等20多家刊物转载,其间,林彪的女儿林立衡还通过各种渠道问到刘甫江和我的电话号码,来电赞扬我俩能够公平、公正、客观地记叙了他父亲的往事,对我们表示钦佩和感谢!北京大学的孔教授还在网上撰文高度赞扬我实事求是的写作态度。
“积跬步而至千里,积溪流而成江海。”我与《世纪》的深深结缘,她给了我历史知识的积累,知识视野的开阔,为我在今后文史写作的道路上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作用,让我受益终身。值此《世纪》20周年大庆,让我向编辑部的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礼!并祝贺《世纪》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作者为湖南省文史学者)
我与《世纪》结下不解之缘,还得从2006年4月份参加邵阳市政协文史座谈会说起。会议期间,文史委主任刘维瑶向我推荐一本杂志——《世纪》,回家捧读,篇篇精彩,让我爱不释手。不久,我拭着把不久前写的一篇拙作寄到《世纪》编辑部,很快,编辑部老师用电脑打印稿给我回复修改意见,并建议节选其中一段作为笔记掌故发表,经过编辑部老师的指导,《谭人凤统组湖南“洪门会”》在2006年第4期得以发表。最难忘的是编辑部老师又给我寄来热情洋溢的长信,讲明了《世纪》的办刊宗旨,用稿要求,以及写作技巧等等,使我受益匪浅。通过编辑部老师的鼓励和鞭策,以后我陆续在《世纪》发了六七篇稿件。其中有两篇影响最大,一篇是由刘甫江口述,我整理的《我在林彪身边的日子》一文,在2009年第4期发表后,先后被《人民文摘》、《军事文摘》、《大周报》、《知识博览报》、《党史纵横》、《文史拾遗》、《中国文学》、《文史博览》等20多家刊物转载,其间,林彪的女儿林立衡还通过各种渠道问到刘甫江和我的电话号码,来电赞扬我俩能够公平、公正、客观地记叙了他父亲的往事,对我们表示钦佩和感谢!北京大学的孔教授还在网上撰文高度赞扬我实事求是的写作态度。
“积跬步而至千里,积溪流而成江海。”我与《世纪》的深深结缘,她给了我历史知识的积累,知识视野的开阔,为我在今后文史写作的道路上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作用,让我受益终身。值此《世纪》20周年大庆,让我向编辑部的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礼!并祝贺《世纪》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作者为湖南省文史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