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高种植效益

来源 :农家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ing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水稻种植在我国粮食作物种植中占据很大比重,水稻的良好种植不仅能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粮食,还能够为种植区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要想达到以上目标,就必须不断完善水稻种植技术,以此提升水稻质量和产量,最终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就现在的水稻种植状况而言,虽然通过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避免了一部分病虫害,使水稻种植得到了良好的效果,但长期使用农药和化肥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影响,最终影响未来的水稻种植效益。为此,需要通过加强水稻种植技术来实现增产增效的目的。
  关键词:水稻;种植技术;种植效益
  提高水稻种植技术,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因此,要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条件,实现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达到水稻种植“提质增产”的效果。本文首先对叶龄种植技术的优化措施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水稻种植中的“三控”技术,为实现种植效率的提升提供了技术参考。
  一、叶龄种植技术的优化
  在水稻生长的各个阶段,其茎、叶、根等组织器官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叶龄种植的技术原理就是通过监测、对比和分析这些变化,对水稻进行科学管理。叶龄种植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其优势在于实现了对水稻的动态监控,同时显著降低了管理成本,对于提高农民的种植收益有很大帮助。
  1.科学确定叶龄观察点。建立叶龄观察点是叶龄种植技术实施的第一个环节。观察点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后期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因此,需要综合考虑水稻的品种、气候条件、种植时间等因素,在综合分析各项数据的基础上,确定多个观察点。以便于随时获取水稻的生长情况。对于水稻植株上新长出的幼叶,也要及时做好标记和记录。
  2.不断优化种植技术。在确定叶龄观察点的基础上,还需要结合本地区的自然条件、种植模式等因素,对种植技术进行优化。在农村地区,新的种植技术的推广往往面临较大阻力。虽然叶龄种植技术具有多种优势,但是由于缺乏种植经验,许多种植户仍然选择传统的种植方法。这就要求技术人员和地方政府要做好叶龄种植技术的推广工作,通过先行试点的方式,展示该技术的实际种植成果,以此来吸引更多的种植户使用叶龄种植技术。
  3.合理利用田间诊断技术。田间诊断就是要求种植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对水稻的实际生长情况进行检查和判断。以便于及时发现水稻生长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实现种植收益的提升。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田间水分、杂草、病虫害等因素,都会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造成影响。要想将以上问题有效控制,就必须运用好田间诊断技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治理。近年来,水稻种植逐渐形成了规模化发展趋势,实现了公共基础设施(水利设施、交通设施等)的高效利用,也提高了管理效率,成为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一种可行性手段之一。
  二、水稻种植“三控”技术的优化
  “三控”技术是农业种植中一种相对宽泛的概念,对于不同的农作物,“三控”技术的具体内容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单就水稻种植方面,“三控”分别是控苗技术、控肥技术和控病、虫技术。
  1.控苗技术的优化。(1)在进行水稻田间管理时,经常会发现一些无效的分蘖。这些水稻不仅能会占用田间的空间、吸收养分,而且由于自身的抗病能力低,容易成为稻田病害的“缺口”,对整个稻田种植结构产生破坏造成水稻的减产。通过控苗技术优化,可以在水稻插秧过程中,筛选掉那病弱的稻苗,从源头上降低了水稻幼苗长势不良的问题。(2)在水稻幼苗生长过程中,也可以提高抗病能力、抗倒伏能力,实现了对稻田资源的最优化利用。此技术除了对水稻苗的选择和种植有直接影响外,还会对稻田施肥的数量、时间产生影响,避免农户过量使用化肥造成烧苗,以更低的成本换取更高的种植效益。
  2.控病虫技术的优化。病虫害也是造成水稻减产的重要因素,从水稻的销售价格来说,受到病虫害影响的水稻的市场售价也会大打折扣。不同地区水稻种植中易出现的病虫害种类也分为多种。以东北水稻产区为例,主要的病害有稻瘟病、白叶枯病。对于水稻常见病害的控制,一方面需要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品种,另一方面则是要注重做好田间管理,在连绵雨天,应当注意清沟排水;常见的虫害有灰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对于虫害的防控,如果虫害发生在水稻种植早期,可以采用农药喷洒防治,如果在水稻成熟期发现虫害,应当以生物防治为主,或是采用新型的低毒高效化学药剂,降低水稻中的农药残留。
  3.栽插技术措施的运用。实验表明,在水稻栽培初期采用晚播种与晚育苗以及晚插秧模式,会使得水稻的直链淀粉含量缩减,降低整精米率,也会降低精蛋白质含量,减小胶稠度,降低硬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稻米加工难度。另外,水稻插秧方式也会影响水稻品质,若插秧太密,会影响水稻的营养吸收与光合作用,使得稻米垩白度与垩白率提高,而相对的降低蛋白质含量、糙米率以及整精米率。因此,在实际插秧栽培中,要调整好插秧育苗的时间,采用合适的方式改善稻米品质。比如采用人工插秧方式,在初夏(5月1O日一2O日)进行插秧,秧龄大概为30d一45d,而叶龄则为4-5叶,平均秧苗高为15cm-2Ocm。在插秧的过程中,对株穴距离进行严格控制,比如每亩(667m2)两万株穴,每个株穴6—7苗。注意插秧時要插直,并且保证均匀,不适宜插得太满,避免出现飘秧、过夜秧、深水秧。
  4.灌溉技术措施的运用。在水稻灌溉方面,灌溉方式与灌溉水质对稻米品质造成的影响比较大,应对水稻栽培采用适用的水质以及灌溉技术。在灌溉水方面,适宜采用自流清水灌溉方式,而灌溉技术方面,则应该注重促进水稻分蘖,让水稻根系的发育达到理想状态。一般会在水稻生长早期挖浅水层,在水稻分蘖之后,可以为其根系提供足够的活力,使得稻田处于湿润状态而形成满水增氧的良好生长环境。在水稻生殖生节期的期间,应该挖水层达到5cm一6cm深度,创造深水扩胎的良好生殖环境,使得水稻孕穗期可以获得充足的水分。同时,有效抵制突发低温状况。孕穗期结束后,可以采用浅显交替技术保持水稻根系活力,防止水稻贪青晚熟问题的出现。而在水稻生育期后,不适宜立即停止灌溉。
  三、结语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为了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必须要对水稻种植技术进行与时俱进的优化,以符合现阶段人们对水稻产量和质量的要求。以期为农民降低水稻种植成本、提高种植经济收益提供了技术支持。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虽然依赖化肥、农药的使用可以有效提高水稻产量,但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食用安全隐患。因此,必须要研发和推行科学的种植技术。既要实现水稻增产,又要保证水稻质量和维护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宏辉.如何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高种植效益[J].农村科学实验,2017(7):66-66.
  [2]韦明球,袁智波.新时期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高种植效益[J].农民致富之友,2017(8):157-157.
其他文献
摘 要:于玉米而言,其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玉米的产量会对农业经济效益产生直接影响。由于玉米的生长特性,玉米的产量与诸多因素有关,例如病虫害、气候环境等。现阶段我国对玉米的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且进行了不断创新,使玉米的产量逐渐提高,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将对玉米栽培管理技术进行相应的分析,并探究病虫害防治要点,希望可以促进玉米栽培管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玉米;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續发展,我国水稻-大蒜-大豆的种植范围越来越广,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在这种形势下,人们对于水稻-大蒜-大豆一年三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但却缺乏一定的理论支持,水旱多熟高产高效轮作模式不仅可以全面提高作物的产量,同时也能够为城郊农民创造较大的经济效益。为此,本文章主要针对兴义市“水稻-大蒜-大豆”一年三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与研究。 
摘 要:雷波脐橙本身具备植株生长效果好、病虫害发生几率低以及早熟丰产的特征,在国内水果市场具有较为突出的市场价值。但病虫害问题造成雷波县脐橙减产,需要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简要分析了雷波县脐橙病虫害发生现状,应对具体的防控措施展开了讨论,仅供参考。  关键词:雷波县脐橙;病虫害;现状;防控技术  一、雷波县脐橙病虫害发生现状  雷波县由于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越的自然优势,脐橙种植具有重要的商业
摘 要:水稻远比旱作农业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特点。水稻在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的同时,构成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生态系统。中国古代农业起义地区多数发生在旱作农业区,很少发生在水田稻作农业区。  关键词:水稻;生态农业;作用  生态农业是指在基于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条件下,遵循生态学基本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通过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来进行集约化经营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本身就是一个
摘 要:农业经济一直是中国的主要经济形式,在中国当代社会的国民生产总值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是农业种植经济的大生产国。农业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成本可以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影响甚至决定整个农业种植业的经济发展水平。  关键词: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成本;影响因素  一、影响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成本的因素  1.政府对粮食作物生产的补贴制度和各种农业福利政策。全面直接补贴农作物综合直接补贴农作物生产是金融工
摘 要:蜜柚的种植和生产是广东梅州地区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举措,蜜柚的生产对拉动梅州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文章结合广东梅州地区实际情况,从整地种植、肥料施加、土壤管理、树冠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分析怎样实现梅州地区蜜柚的高产,旨在能够更好的发挥出蜜柚在拉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广东梅州;蜜柚;生产;栽培技术  广东梅州拥有几百年的蜜柚栽培历史,且依据当地土壤、水温等因素生
摘 要:根据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节能减排”以及现代农业的发展,我们致力于创建集低碳、节能、环保、旅游于一身的新型高科技农业生态建设项目,这极大地促进了传统农业向工业化农业的发展,也对地区的农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本项目把被动式概念、光伏发电和农业大棚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被动式大棚”,即将被动式节能技术和光伏发电相结合和的新一代大棚,保温蓄热性好,采光充足,低能耗,高效益。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