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才选材和育才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hg54h446jn6gf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生物学竞赛是中学生物教学的一项重要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重要途径。它为一些学有余力且对生物学有特别兴趣的学生提供了施展能力、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和平台。在数年初中生物学竞赛辅导的基础上,笔者总结出:竞赛辅导要出好成绩,应做好挑才、选材和育才三部曲。
  1 第一曲——挑才
  
  “谋事在天,成事在人。”挑选好优秀的参赛选手,是竞赛辅导成功的一半。初中生物学竞赛一般是在八年级举行,所以教师应在七年级就要开始物色选手,到八年级确定参赛名单时,人数控制在40-50人左右为宜。笔者是根据以下几方面进行挑才的。
  
  1.1 要有学习兴趣
  显然,在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这件事情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那么他们一般都会非常愿意去做,既使再苦再累,困难重重,也会心甘情愿地去做。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激发他们积极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兴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活他们的思维活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对记者说:“只要田里有稻子,从播种到收获,每天都要下田,这是我的本职工作,也是我的兴趣。”他还在80岁生日时许下愿望:“到90岁时,实现第四期超级杂交稻亩产1000kg的奋斗目标。”因此,在挑选学生参加生物竞赛时,学习兴趣应成为教师考察的首要因素。
  
  1.2 要有良好学力
  生物学竞赛属于基本学力、发展性学力、创造性学力和创新能力的考试,与学生学力和学业成绩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学力是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以及在接受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方面的能力。不管是省市的生物竞赛,还是全国和国际生物学竞赛,其内容均超出一般学生的学力范围,甚至超出学生的学历范围。在挑选竞赛苗子时,教师应主要根据学生七、八年级生物各次考试的成绩和辅导前的选拔考试成绩以及在生物研究性学习中的表现情况,经综合排名,择优挑才。
  
  1.3 要有坚强毅力
  毅力也叫意志力,是人们为达到预定的目标而自觉克服困难、努力实现的一种意志品质。在所有的成功者中,有没有毅力,坚强不坚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对失败者来说,缺乏毅力几乎是他们共同的问题。可以说,毅力是实现目标的桥梁,是驶往成功彼岸的渡船,是攀上高峰的阶梯。如果没有15年的坚持,达尔文不会写出《物种起源》,就不会成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创始人;如果没有27年的执着探索,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就不会面世。生物学竞赛和其他竞赛一样,是竞争很大的比赛,参加者不仅要在周而复始的上课、实验、复习、练习、考试的枯燥生活中能忍受单调和寂寞,而且在精神上要经得起失败与成功的磨砺。同时,参加者还要应对日常课程的学习,按时完成各科作业和参加相关测验等。因此,参加生物学竞赛的学生应具备坚强毅力。
  如何选出有毅力的学生呢?一般地说,专心听课、能自制、处事果断、有自信心、能经受得起挫折的学生,毅力较好。此外,也可以留心观察学生在平时生物课中是否有追着老师问的习惯,即是否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在生物实验课中,是否有积极主动参与实验,甚至对实验提出建议的学生。如果有,这样的学生应是竞赛好苗子。
  
  2 第二曲——选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基础再好的竞赛苗子,如果没有好的竞赛辅导教材,也难出佳绩。三国时期,吕布因拥有赤兔马而骁勇善战;后来赤兔马更助关羽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可见,选材对竞赛辅导有着重要意义。市场上有关初中生物竞赛的教材有不少版本,辅导教师应对这些教材有所了解,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特色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筛选。选出适合的辅导教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笔者先后参考的辅导书主要有:①陈放等主编的《生物奥林匹克竞赛教程》(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该书共分11章,内容包括生命的物质基础、细胞、微生物、种子植物的结构与功能、植物类群和分类、植物的生长与发育、动物及人体生理、生物的遗传与进化、生态学征和动物行为。②施忆主编的《初中生物竞赛培优教程》(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该书分为基础篇、演练篇、实验篇和模拟篇。③王月玲主编的《初中生物学竞赛解题方法大全》(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该书分为题型介绍和实战训练两部分,题型介绍包括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与发育及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和健康的生活等10章,每一节均设有赛题精讲和针对训练。④柯雪主编的《初中生物竞赛方法指导》(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该书分为上篇生物思想方法、中篇综合应用专题、下篇竞赛仿真试题和竞赛真题测试。⑤董仲文和陈悍东主编的《初中生物奥赛教程》(湖南科技出版社,2009),该书内容包括总论、专题讲练和综合能力测试。⑥吴侃主编的《金版奥赛教程生物·初中分册》(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该书分为科学探究、生物与细胞、植物、动物、人体生理、微生物、遗传与变异及进化、生物与环境和竞赛真题等9部分。
  可见,不同版本的辅导书都有着各自的特色。为此,在选材上,笔者一贯的做法是有辅导教材,但无定材,多数情况下是一材为主,二材为辅。
  
  3 第三曲——育才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辅导竞赛,就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参加竞赛的学生也是一样,只有在老师的辅导下,经过刻苦训练,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虽然教无定法,但育才需策。
  
  3.1 专题辅导。夯实生物学基础
  万丈高楼平地起。初中生物学竞赛离不开对中学生物学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科学事实)和基本实验操作的考查。为了夯实学生的生物学基础,教师应采用专题形式进行辅导,共分为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地生活和实验等¨个专题。每学完一个专题进行一次考查,保证学生逐步消化和吸收好各专题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
  
  3.2 同伴效应,烧亮智慧的火焰
  为了解决如何让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掌握那么多竞赛知识的问题,笔者以班级为单位,组建竞赛小组,利用合作学习弥补自主学习的不足。每一周,教师应至少组织一次各小组成员集中一起讨论,弄明白各自遇到的难题和困惑,并分享好的做法。每两周,安排一个探究实验给各小组,笔者只给出实验主题和目标,让学生自己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为了充分发挥好同伴效应,教师还可让学生建立生物学竞赛QQ群。这些做法受到学生的喜爱,他们参与的热情高涨,讨论的氛围热烈。
  
  3.3 把脉心理,收获意外的惊喜
  关注心理有惊喜。2009年笔者辅导的学生邓永洲的成绩在年级和班里,都属于中上层。不过,他勤奋好学,有毅力。为了激发他的潜能,笔者不仅鼓励他说:“成功偏爱有准备的人,多点看书,多做练习,老师相信你能行!”,而且还把我的一些辅导书借给他看。他很珍惜,也很努力,最后居然考了全校第4名的好成绩。另外,有的学生可能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影响了其他学科的学习,从而中途选择放弃。在2010年的竞赛辅导中,笔者就遇到两位这样的学生,当时都已交报名费。为了让他们战胜自己,找到信心,在课堂笔者激励他们不轻言放弃,在课后专程去找他们谈话特为他们制定备考方案。笔者还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给他们打气。后来,这两位学生终于克服心理压力而参加竞赛,并获得省级奖励。
  
  参考文献:
  [1]魏威,浅谈生物学竞赛活动对学生学力发展的影响[J],中学生物学,2006,22(10):28—29
  [2]。朱国容,开展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
  培养生物学科技后备人才[J],生物学教学,2007,32(6):66—67
其他文献
摘 要 借助300多年的光合作用科学史研究文化,以生物学核心素养为支点,搭载光合作用的“过去-现在-未来”为主线,设计“资料提炼-科学家扮演-小组合作-模型构建-展望未来”的生物学核心素养载体主轴,利用40分钟的时间,培养学生不同层次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 生物学核心素养 光合作用 科学史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生物学核心素养是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
摘要:社会标签理论观点认为,每个人都有“初级越轨”的可能性,但真正进入越轨生涯的是在被贴上某种“标签”的情况下产生的。S校A班在“被标签化”的过程中体现出升学困境、心理困境和发展困境的特征。基于此,采用了多样化的方法帮助S校A班处理自身所面临的成长困境并试图“去标签化”,希望能对青少年的成长与管理有所帮助。  关键词:标签化 成长困境 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文件编号:1003-7586(2009)11-0038-02    下面是一节生物学科学业水平测试的迎考复习课。课前,在黑板前面,几位学生正在绘制一幅自然生态系统的风景画,这里有森林、草地、小河、太阳,还有各种各样的动物。随着上课铃响,班级里的学生安静了下来。一位学生主持站到了讲台前面,声情并茂地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到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讲述。接下来,学生节目接连不断,有关于生长曲
摘 要 围绕“种群的特征”这一节内容,以学生常犯的错误为主线,通过揭示这些错误的本质,对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实施错误资源化开展了实践探索。提出了错误资源化应用于高中生物学的教学策略:善于识错,自然生成;引导思错,深化理解;自主纠错,辨析提升;梳理记错,强化记忆。还探讨了教学中实施错误资源化的价值追求。  关键词 高中生物学 错误资源化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在教
2014年3月,“核心素养”的概念第一次出现在《教育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的理念开始被探索与挖掘,它指导着课程改革,成为制定课程标准和学科质量标准的重要依据。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公布。生命科学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也是培养核心素养必不可少的通识教育。本次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后,高中生命科学的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生命观念、科
生物核心素养是公民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之一,涵盖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四个方面。这些素养主要依托在校期间的生物课程习得和巩固。常规的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基本分两步走:教师梳理基础知识,学生练习反馈应用,主要目标为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如何将高三复习课由培养学生解题能力转变为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笔者以一轮复习课“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及癌变”为例做了初步尝试。  1教材分析和设计思路  
摘要 主要从深挖核心概念,构建知识网络;研读教材插图,提高信息转化能力;立足教材实验,培养探究能力;延伸教材知识,开拓生物视野四方面阐述在高考生物复习中如何高效回归教材。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核心概念 教材插图 实验探究  中图分类号C633.91  文献标志码B  生物学教材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浙江学选考命题往往以教材核心概念或科学实验为背景,考查概念识记、理解应用、科学探究和信息
“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课改以来在各种所谓的“示范课”、“竞赛课”、“优质课”的观摩与评比上,总是要弄一些新“形式”。当然,这本身无可非议,也是必要的,问题是这种“形式”是否是“有意味”(对学生学习、理解对应课本内容有意义)的呢?即是否真对学习、理解本节课内容是有必要、有意义的呢?在此仅以特级教师夏茂林的一堂示范课为例浅谈如何创建
摘要 采用苹履虫替代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进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探究,通过实验设计的改进,降低实验难度,增强可操作性。  关键词 种群数量变化 实验改进 实验材料 酵母菌 草履虫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教科书中设置了实验“探究种群数量变化”,旨在让学生通过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连续7d的观察,探究变化规律,进而统计数据,构建数学模型
摘要:故事教学法有着众多超越传统教学的优势,课堂教学互动性更强,收效更明显,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课堂。高职院校学生對思政课学习兴趣不高,教师反映教学效果差。依托故事教学,可以将教学内容贯穿于故事中,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基于此,试以“基础”课中《中国精神》一章为例,阐述如何将故事教学法应用于高职思政课中,以期为思政教师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故事教学法 思政课 中国精神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