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k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催化剂。而提高中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导入和提问的设计,就要巧用实例和数据,做好观察、实验,加强直观性教学,引导学生野外实地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做生物标本,学做课题调研。笔者就如何提高中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谈一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关键词:生物;兴趣;课堂教学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探究精神,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能激发其主动学习的催化剂。若学生对一门课感兴趣,他会对与这门课相关的问题、书刊等格外关注和重视,在学习这门课时也会非常兴奋,聚精会神。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
  一、注重课堂教学的设计
  一个良好的开端能派生出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是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比如,多媒体演示导入,多媒体中出现色彩斑斓的画面,能引起学生很大的求知欲望。而由学生生活常识问题导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比如,在教学遗传与变异时,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龙生龙,凤生凤”?又为什么会“龙生九子,各不相同”?在引发学生极大的求知欲时开讲新课,教学效果极佳。又如,在讲到蝙蝠发现和捕食飞虫之前,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这样的画面:根据科学观察发现,1只蝙蝠在10分钟内可以捕到145只昆虫,有时1只蝙蝠在短短的半秒钟内可以捕到2只蚊子,由此可见蝙蝠的捕食是多么迅速而准确!这样的画面可能会使学生产生疑问:既然蝙蝠在黑暗中具有如此高超的飞行和捕食本领,它一定有着一双极为敏锐的大眼睛。但事实上它的眼睛不但不大,而且视力极差,那么它到底靠什么来发现和捕食昆虫的呢?这时可以介绍这节课主要学习蝙蝠是如何发现和捕食飞虫的。这样的导言,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恰当地设置问题,加上运用实际例子和科学数据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落实启发式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生物教学中,教师必须常常提问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植物的光合作用时,先讲植物必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而吸水的方式是渗透作用,并在黑板上作图,让学生理解植物细胞怎样吸水、失水,以及失水对细胞产生的作用。继而设问:为什么卖菜的小贩要不停地往蔬菜上浇水?结合现实生活的实例引发设问,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兴趣。
  二、做好观察、实验,加强直观性教学
  生物学的很多理论来源于生物实验,因此,生物实验教学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激励学生勇于战胜困难,认真做好每个观察,通过实验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主动性。特别在实验课中,让学生动动手,动动脑,独立操作;在实验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寻找探究性的答案。例如,在教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时,指导学生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洋葱临时装片。利用直观教具可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又如,讲心脏的结构、眼睛的构造,用模型教学,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心脏和眼睛的结构。而在讲动物的类群时,带学生到动物园边看边听教师讲,效果也相当不错。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合理地选择、使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形象、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生物的奥秘。例如,做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时,先让学生看录像,使学生对这个实验的操作过程一目了然,对实验的兴趣也特别浓厚。所以生物实验等直观性的教学能使学生掌握实验操作的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利用现代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变抽象为具体、变静为动,增强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引导学生野外实地考察,并制作生物标本,学做课题调研
  一切理论知识都是在实践中产生的,但最后还是要应用到实践中去,生物知识也是一样。但是,生物教师普遍把学生的学习局限在书本上,这就无法开拓学生的生物视野,获得的知识也仅仅停留在理论的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无从谈起。因而,生物课教学要把大自然当成大课堂。教师应经常带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实地观察各种各样的生物,指导学生采集和制作生物标本,开拓学生的视野,寓教于乐,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兴趣。
  另外,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人格魅力也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之一。因此,教师要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宽松、幽默风趣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产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参考文献:
  黄培健.生物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考试周刊,2011(48).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中等职业技术教学逐渐被人们忽略。因此,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帮助文化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掌握一技之长。而审美能力是当代青年人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在中等职业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逐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中职美术教学;审美能力;培养  当前的中职教学主要采用美术作品鉴赏的方式开展美术教学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
期刊
摘 要:习题课是学习政治理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的教师并不看重习题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也有的学生认为政治理论知识只需要背诵。习题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帮助教师实时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本文从教师、学生和课堂三个方面来谈谈习题课在政治理论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习题课;政治理论教学;作用  学习政治理论知识,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期刊
摘 要:程序设计课程是高校推广的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本文从学生和教法两个角度分析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高校教育;数学专业;程序设计课程;研究  根据教育部规定,大学毕业生必须具有计算机二级水平,这也是用人单位衡量大学生计算机水平的重要标准。C语言属于计算机二级考试的一种,在许多非计算机专业均开设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本文主要针对数学专
期刊
摘 要:本文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为背景,以物流相关涉外工作岗位的需求为依托,结合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时的实际需要,探讨高校物流专业如何开展双语教学。还分析了以就业为导向的物流双语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该如何设定,并对实践性的双语教育模式做出了探讨。  关键词:双语教学;就业导向;物流专业  一、双语教学对就业教育的意义  2001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数学课堂教学,从学生数学直觉思维的现状、数学直觉思维的培养条件、培养数学直觉思维的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思维。  关键词:解题教学;数学直觉思维;培养  对于某一个给定的数学问题,在没有经过传统的数学逻辑推理,仅仅通过对该问题的内因感知和以往解题的经验,便可以作出快速的猜想和判断,进而解决问题,这种解决数学问题所用的思维方式称为数学直觉思维。  一、学生数学
期刊
摘 要:MOOC即慕课,意为开放式网络课程,这是一种新型的在线教育教学方式。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在数字化、网络化的大背景下,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本文章主要介绍了慕课的涵义、慕课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及如何建设慕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慕课;大学英语视听说;混合型教学模式  一、慕课的涵义  慕课是MOOC的音译,慕课是指大规模
期刊
摘 要:公共体育教学对学生的综合教育发展起着支撑作用。它能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激发组员间的竞争意识,促进小组全体学生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实施分层教学。在分组时,要依据教学实际,充分考虑学情,做到小组稳中有变,分合有机组合,积极尝试风暴式、情境式、合作式等应用方式。  关键词:分组教学法;高校;公共体育  公共体育教学对学生的教育发展起着支撑作用,只有实现学
期刊
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提升学生的物理素质具有重要作用。“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目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不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实验教学缺乏创新意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要积极尝试创新教育,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一、顺应素质教育要求,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
期刊
摘 要:高职体育课一直受到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创新教学模式和生本教育理念下,对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有了新的要求。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体育课堂教学的现状,然后细致地讨论了高职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要点。旨在为高职体育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体育;体育课堂;教学设计要点  一、高职体育课堂教学现状  在创新教学模式和生本教育理念下,高职体育课堂教学亟待改革。由于高职学生在年龄上与高中生相近,所以体育
期刊
摘 要:本文将探究式教学法应用于生物化学的课堂教学中,并通过增加课外实践,改革考核评价体系,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以课内外结合为导向”的转变,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探究式  探究式教学法是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著名课程理论家和生物学家施瓦布教授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将科学研究领域的探究方法引入课堂,在课堂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