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实验:大班教学场景中语音识别演示实验教具的设计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an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音识别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人工智能技术,借助它可以实现交互对话、搜索新闻、天气查询等功能。使用语音识别技术的语音助手尽管种类很多,但是其工作原理大致相同,都经历了“识别—决策—控制”的过程。目前,使用如掌控板一类的教具已经很容易将此过程在演示实验中实现,即借助掌控板实现语音控制灯的开启和关闭,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音识别技术并实现语音控制功能。
  在大班教学的分组实验中,语音识别且反馈的过程是很快的,但这种“快”会掩盖语音识别的具体过程。为了让语音识别的过程显性化,笔者使用掌控板制作了一款语音识别演示教具(如图1)。识别步骤为:第1步,通过麦克风收集学生说出的指令;第2步,通过降噪等功能将学生说出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掌控板生成录音文件;第3步,将录音文件上传到云端语音识别服务器;第4步,云端的语音服务器结合声学模型、语言模型对录音文件进行解析,生成文字信息并将文字信息传回到掌控板;第5步,根据文字内容进行条件判断,生成相应指令,并根据指令完成相应任务。这款演示教具的右下角是一个旋钮,从右向左,逆时针依次为:录音、生成音频、音频上传、文字下载、开灯和关灯。学生通过旋转旋钮来进行语音识别的各个步骤,教具将掌控板进行录音、声音数字化、录音上传、数据下载等步骤形象化,让学生感知云语音识别的过程,理解现有语音助手的工作过程,掌握云语音识别技术。
  演示教具的控制系统设计
  笔者设计的这款演示教具使用了两块掌控板,一般而言,如果是学生分组实验,一块掌控板就足够了。本演示教具使用两块掌控板的原因在于,一块作为控制板通过旋钮控制演示板上的各种输出设备发出动作或者亮光等效果,提醒学生注意语音识别的各种步骤;另一块则作为语音演示板,在控制板的远程控制下显示最终的控制效果。
  同时,在控制板上连接一个旋钮控制器,通过旋转相应的角度实现对语音识别的过程分解,最终达到分步演示的效果,控制板上的OLED屏幕用于显示每个步骤的内容。旋钮旋转到语音识别的各个步骤,以下器材依次运动,以实现演示教具的演示功能。首先,舵机1控制代表声波图片卡摆动,表示语音识别过程中的录音步骤;其次,舵机2摆动表示将获取的声音数字化并存储的过程;再次,10灯珠灯带中流水灯向上向下的过程表现音频上传云语音识别服务器及识别后的文字下载过程;最后,控制板发出控制信号,语音演示板上的LED灯展示语音控制灯的开启和关闭(如图2)。
  语音识别教具的程序流程
  本语音识别教具的程序设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控制板的程序设计,另一部分为语音演示板的程序设计。控制板的程序需要通过旋钮控制器实现,分为7个部分:START、录音、生成音频、音频上传、文字下载、开灯、关灯。这个过程通过P0端口连接旋钮的输入值来实现对屏幕、舵机及灯带的控制。具体过程如图3所示。
  语音演示板主要接受控制板的命令,根据广播的内容完成相应程序指令,实现控制LED灯的开启和关闭。语音演示板接收到廣播为“start”,清空屏幕;接收到广播为“kai”,清空显示开灯,3个LED灯亮白灯;接收到广播为“guan”,清空显示关灯,3个LED灯关闭。程序流程如下页图4所示。
  在本程序中,语音识别演示板可以看作是一种通过无线连接的输出设备,该演示教具的重点是通过舵机、灯带、语音识别演示板表现线性结构,通过交互体现具体顺序,突出语音识别的核心过程,以便对单机版语音识别实验的过程展示得更直观、细致。
  师生共同设计演示教具的教学意义
  制作演示教具的目的是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展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在本语音识别演示教具的设计中,笔者以语音方式控制LED灯的开启和关闭为演示内容,并结合掌控板进行制作,引导学生理解语音助手的工作流程及相关技术,以期突破语音识别的教学难点。同时,教具的制作过程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并将教具的制作作为项目学习的课题,以引发学生对教具制作的深入思考及探究。
  演示教具的设计是师生共同进行知识梳理,并用可视化的互动媒体手段实现的一种过程,这个过程在呈现上需要一定的技巧。例如,在音频文件需要上传语音服务器才能够实现语音识别、生成文字,然后将服务器数据下载到掌控板的过程中,笔者尝试了多种方案,最后选择了使用10灯珠灯带进行演示,并利用流水灯的方式体现数据的上传和下载过程。流水灯的效果是一种比喻,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网络中“包”的作用,因为LED灯本身就是一个个的数据包。
  虽然本语音识别演示教具直观展现了语音识别的过程,但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用旋钮演示各个步骤,理论上学生并不需要真正说话,就可以控制最后的灯光的状态。后续,笔者还将针对互动演示教具继续探究,希望将演示教具和分组教具更好地结合起来,真正达到环境育人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作者所在学校初一初二两个年级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为例,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数据分析工具Pandas对数据进行导入、清洗、分析,以及使用第三方绘图库Python-Bokeh对统计结果进行可视化输出的方法,希望它能够在学生成绩统计应用中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Pandas;Bokeh;可视化;成绩统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计算思维的培养教育实践在我国中小学课程中得到积极开展,于是,衡量学生计算思维能力水平以及判断计算思维培养成效的评价手段变得至关重要。国外对计算思维的研究开展较早,经过多年的发展,针对计算思维评价方面的研究也得到了深入开展,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仍旧比较薄弱。在基于量表的评价方式中,土耳其学者柯尔克玛兹(Korkmaz)等人设计开发的针对大学生计算思维的评价量表在学界获得了较高的认可
期刊
摘要:近几年,编程教育逐渐成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编程教育“如何教”成为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探索的重点内容。根据日常实践经验,作者总结和归纳了小学编程教育的一些有效教学策略,以期能够帮助信息技术教师对小学编程教育教学策略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小学;编程教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1)21-0062-02  随着时代的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在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中,将混合式教学法与课程教学进行整合与重构,实施以“项目为导向,任务为驱动”的“项目+任务”教学法。作者利用混合式教学平台,通过设计与医学专业相关的项目(或任务),采用上述教学法指导学生“学中做,做中学”,以期能够达到增强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项目;任务;混合式;基础课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
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数据与计算》,有一个答题卡填图识别算法解析示例,因为贴近生活,学生们都很感兴趣。这个案例可以进一步拓展,如通过文档高拍仪对答题卡数据进行采集,那就能实现一个真实的答题卡识别工具。当然,最好的拓展莫过于自己搭建一个功能更加强大的智能文档高拍仪原型,那样不仅可以识别答题卡,还可以识别文字、二维码之类。  文档高拍仪原型的功能分析  文档高拍仪的基本功能是图像采集,增强功能是光学
期刊
许多人对教师的核心素养都做过论述,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来自教学一线的我,总觉得对教师的核心素养要结合实际分开讨论,除了最重要的通识素养以外,不同类型的教师,其核心素养不同,即使相同,其排序也会有异。只有明确了,才能指导各地的域本培训。  优质资源就是跨不过这最后六米  偏远地区的学校,师资匮乏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年前就有人用空中课堂为此探过路。  那时的空中课堂还是稀罕物。
期刊
编者按:语音识别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如在车载导航、智能家居、日常办公等领域都有涉及,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由于语音交互是一种更便利、更自然、更高效的沟通形式,所以它必定成为未来最主要的人机交互接口之一。那么,你真的了解语音识别技术吗?它的发展历程和技术原理又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了解。  语音识别技术又称ASR技术(Automatic Speech Recognition),指机器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