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肽序列靶向超声微泡结合对比超声评价肿瘤新生血管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rewe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携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肽序列靶向超声微泡结合对比超声评价肿瘤新生血管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声振法制备普通脂质微泡(MB),通过共价偶联的方法,将RGD肽序列连接在MB外壳,制备成靶向超声微泡(MBRGD).6只接种人肝癌HepG2细胞14 d的裸鼠(模型组)和6只未接种HepG2细胞的正常裸鼠(对照组),经尾静脉弹丸式注射等量MB和MBRGD,两次注射间隔30 min.注射10 min后,分别行肿瘤和骨骼肌的对比超声检查,测量肿瘤和骨骼肌的第1帧对比超声图像的声强度(VI),并对肿瘤组织和骨骼肌组织进行抗αvβ3-整合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模型组注射MBRGD和MB后,肿瘤第1帧对比超声图像分别显示显著及轻度的超声显影,VI值分别为17.03±3.58和5.33±1.71,注射MBRGD后的VI值是注射MB的3.18倍(P<0.05).对照组注射MBRGD和MB后,骨骼肌第1帧对比超声图像均无明显超声显影,VI值分别为3.10±0.48和2.90±0.2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显示,αvβ3-整合素在肿瘤新生血管内皮高度表达,而骨骼肌组织血管内皮却未见明显表达.结论 应用MBRGD行对比超声检查可有效评价肿瘤的新生血管,将有助于肿瘤性质的早期判断.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癌胚抗原(CEA)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评价指标的价值.方法 以血清肿瘤标志物CEA和(或)CYFRA21-1升高的228例初治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以化疗为主的治疗手段.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判断疗效,并分析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变化与近期疗效及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关
目的 探讨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DDP)同期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其毒副反应.方法 90例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分为多西紫杉醇联合DDP同期放疗组(简称DP组)和5-氟尿嘧啶(5-Fu)联合DDP 同期放疗组(简称PF组),化疗每4周1次,共4个疗程;放疗剂量为50.4 Gy/28次.结果 DP组和PF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84.5%和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
腹腔镜技术已成为未来外科的发展方向之一,并已广泛地运用于普外科的各种手术中。但腹腔镜小肠切除术在小肠肿瘤,特别是恶性肿瘤方面的应用报道较少。我院从2003年4月至2010年3月间共施行了8例腹腔镜辅助下小肠切除术治疗小肠肿瘤,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目的 探讨孤立性纤维瘤(SFT)的影像学特点、临床表现和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经病理确诊的SFT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临床特征和病理学表现.结果 27例SFT中,发生于胸部18例,腹部4例,腰骶部1例,盆腔3例,左肩后部1例.恶性8例,良性17例,交界性2例.CT扫描23例,均见包膜,其中16例良性SFT为边界清楚的类圆形肿块,大部分密度均匀,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6例恶性SFT边界不清,与
目的 探讨乳腺癌各分子亚型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情况.方法 分析1153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情况将乳腺癌分为4种分子亚型,即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和Basal-like型.分析各分子亚型乳腺癌患者在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况、临床分期和预后的差异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由中华肿瘤杂志编辑部主办的“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新概念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12月4—5日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有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340名代表与会,特邀专家有孙燕、万德森、蒋国梁、赵平等教授。会议学术氛围浓厚、交流范围广泛、探讨深入,受到与会者的关注,对我国的肿瘤诊治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医认为,肿瘤的发生、转移与脏腑经络失调、阴阳气血亏损、邪毒聚集流散有关,正气内虚是复发转移的根本原因,余毒未尽是复发转移的直接原因,因此,治疗上多以攻补兼施为主。康赛迪胶囊(复方斑蝥胶囊)是由斑蝥、刺五加、黄芪、人参、女贞子、山萸肉、三棱、莪术、熊胆粉、半枝莲、甘草等中提取的一种多靶点双相广谱抗肿瘤中药,具有破血消瘕、攻毒散结、益气养阴功效,对控制癌症的复发与转移,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较好的疗效。
一、相对理想的个体化治疗均存在特异性靶位1.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CLL是一种恶性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近年来,由于新药及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CLL治疗进展迅速,从以往的维持姑息治疗过渡到治愈性治疗的新阶段。国际CLL8和CLL11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对初治CLL采用加入利妥昔单抗(美罗华,R)的FC方案(R-FC)治疗,
2009年度中华肿瘤杂志共刊出论文241篇,经过全体编委认真评议,从中选出优秀论文14篇,现予公布。中华肿瘤杂志编辑部将向优秀论文的作者颁发获奖证书,以褒扬作者在肿瘤学研究中所做的突出贡献,并衷心感谢广大作者对本刊的大力支持。希望藉此加强本刊与作者的联系,鼓励作者朋友继续向本刊投优秀稿件。
目的 探讨SLP-2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18例新鲜配对的食管鳞状细胞癌及正常食管上皮组织,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LP-2蛋白的表达水平.将220例配对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正常食管上皮组织构建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LP-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SLP-2蛋白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