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万九千六百年的约会

来源 :求学·文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xt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文系”这个标签,在外人眼中或是超脱世俗、清高自持的象征,或是风流蕴藉、顾世无俦的才气,再不济也至少该当“饱读诗书”这四个大字吧?——非也非也,安得促席,且听我两语三言。
  
  “中文系不培养作家”
  无论是思慕已久還是机缘巧合,每一个第一志愿填报中文系的孩子多少都是有些文学梦的,若称才高八斗不够火候,文艺青年也当之无愧。而就读于北京大学,更是每一个中文人的梦想。入学之初,谁不幻想着虫鸣夏夜,邀二三好友至未名湖畔,谈诗论画,品人生几何,兴至则来,兴尽则返。
  不料良辰美景尚未来得及消受,开学典礼上便遭系主任温儒敏老师当头棒喝“中文系不培养作家”,培养的是“语言、文学、文献等方面的研究型人才”。“研究型人才”,寥寥几字浇灭了大家伙风花雪月的白日梦。
  我的第一堂课,非慷慨悲凉的魏晋风骨,非丰神情韵的大唐气象,亦非筋骨思理的两宋华章,遑论五四思潮、新时期文学等后来者。旁人兴许猜不到,北大中文系大一新生的第一门课名曰“现代汉语”,学的是那世界语言之本——每一个用于传递信息的符号都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入门方知不易,原来这汉语真乃最难分析的语言之一,七大方言区的语音、语法各异不说,单普通话的语法就在大规则之外又有许多例外。而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这十八个字的解释就可以是一部多卷本的皇皇巨著啊。可即便浪漫文学的春秋大梦被浇了一头冷水,有些惝恍失落,但“现代汉语”打开了文学的魅力之海。
  
  艰涩文学史必修之利器
  学校里总有那么些关于中文系的传言,据闻每个理科生都暗恋过中文系女生,又言中文系的人论文两三万字尚属平平,更有言甚者曰中文系乃北大养老院之一。对于前两项尚可接纳,第三项却实在是外人对我们的误解。
  且不论语言学国际音标的大舌小舌、送气不送气、清音浊音等各种挑战口腔的高难度训练,也不论古典文献学埋首烟波浩渺的古籍资料室、终日冷对竖排繁体书的艰苦,便只说那众人心中万般美好缠绵的文学。
  提及文学,不能不说说那陪伴每个中文系学生长达三年之久的文学史学习。在汉语言文学的课程设置中,文学史作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之“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先秦两汉文学史、魏晋隋唐五代文学史、宋元文学史、明清文学史、现代文学史、当代文学史、西方文学史、东方文学史,虽不求字字甚解,但也须粗通些许,这一个“些许”可是囊括了洋洋上下五千年、浩浩幅员万丈余的文章事。
  文学史至少属热闹红尘之物,读尽天下好文尚可遍览历史,可那文学理论真真愁煞人也。汉语言文学论文与那一般书评、影评差别之处,多半便体现在这“理论”二字。中国古代文学主情主理之争、出世与入世之别,西方传统中现实与浪漫的纠葛,争的多半不过是那“文学到底是什么”的问题。比迪·马丁说:“如果没有受过文学理论的教育,学生们很少会有机会清晰地去思考问题。”文学不仅是语言的艺术,还是一个国家国民情感和真善美的追求,文学理论帮助我们形成“批判性思维”,提供给我们一个阅读和思考的场所,教会我们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虽然有些有时枯燥乏味,但想要彻底通晓文学,就必须抱有沉潜的心态。
  
  长期投资操守性情
  然而,汉语言仍是每个文化人不忍抛弃的词语,它直连汉文化最精巧幽深的传统。汉唐雍容魏晋风流已远了,汉语言仍是连接古今沟通的桥梁。
  宋元文学史课上,张鸣老师一袭长袍、两袖清风,颇有古意,更兼有苏轼之豁达豪放,故同学敬称其为“夫子”。夫子精心于北宋,尤慕苏轼之风,介绍苏轼、黄庭坚之流时往往细细品赏,待北宋文学史讲完学期已过大半,南宋、元朝只好匆匆带过。谈及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时,讲到东坡曾与友人在书信中自言此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夫子笑曰:“东坡‘呵呵’实为千古放达第一人也。”
  最后一堂课,夫子谓:“北宋哲学家邵雍曾推衍,天地万物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为一因缘际会,虽今日离愁别绪,但想到十二万九千六百年后大家仍会相会于这间教室,又复宽慰尔。”
  纵然理论研究破了我们那文学梦,但夫子那一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却唤出了教室里每个人“生生世世中文人”的信念。北大中文系有孔庆东这样侃侃而谈的老师,有黄怒波那样一掷千金的企业家、慈善家,有刘震云这般妙笔生花的作家,亦有最年轻省长“封疆大吏”胡春华,但更多的毕业生还是在平凡的岗位做普通的人。
  每一个中文人身上都会有共同的印记,是那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态度,是一种从容不迫、云淡风轻的气魄,还有一份坚守自持的内心。这样说或许我还不够资格,但要知道兵利甲坚只能逞一时之快,操守性情才是安身立命之道。中文系便似那长期投资,急不得,观后效。
其他文献
中山大学最浪漫的地方叫康乐园,诗人也称它康园。康乐园布满了层层叠叠的植物群落,高大的古树、洒满光斑的灌木丛、繁花似锦、绿草如茵……其中,我最爱树。这里的树不仅数量多,种类也多,不少是珍稀树种。  而中大的树要数逸仙大道上的最为壮观。康乐园以逸仙大道为中轴线,向两旁伸展开来,路两旁有各种各样的树木:高大挺拔的棕榈树、盘根错节的榕树、古老的千百层……每天穿行于葱茏的树木中,不觉让人变得心旷神怡。树木在
期刊
一、世界产业转移的历程  1.产业转移的概念  产业转移是指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国际产业转移和区域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主要指在通常情况下,发达区域的部分企业通过跨国直接投资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区域转移的现象。区域产业转移是指一个地区或者国家不同区域存在经济水平的差异,造成在生产成本等方面存在着很大
期刊
学校档案  厦门大学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由华侨(陈嘉庚)创办的大学,也是唯一地处经济特区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设有150多个研究机构,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学校已与17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建立孔子学院达13所之多。因地理位置优势,已成为台湾研究的重镇和两岸学术交流的重要高校。其校园依山傍海、风光秀丽,是公认的环境最优美的中国大学校园之一。  招
期刊
对于热爱读书的人来说,世界上最壮美的宫殿莫过于书海浩瀚的图书馆。能捧一杯清茶安安静静地看一本好书,对于浮华尘世间的我们,是一件幸事。    “书馆我最大”——中山大学图书馆  说到大学图书馆,中山大学首屈一指。创办于1924年的中山大学图书馆,是目前全国占地面积最大的高校图书馆(120007平方米),它分别由4个校区图书馆和3个学科分馆组成。馆内的阅览座位多达11892个,检索和服务终端就有502
期刊
“岷山峨峨开天府,江水泱泱流今古”,这句诗融入了四川大学的所有景致。其实,地处成都平原的川大并不见峨眉,为何诗中却说“岷山峨峨开天府”?因为抗战时期,川大文、理、法等院在峨眉度过了近四年的艰难岁月,所以“峨眉”对川大的意义也成了一种永恒的精神象征。如今,川大新校区有人造山“不高山”,山名看似谦卑,却流露出“大”的底气。“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暗含着“大学,非大楼也,乃大师也”的精髓。  大学之“大”
期刊
注:分數截至截稿日期公布止。
期刊
湖南大学以岳麓山为根,岳麓精神为魂。  来到岳麓书院,每处建筑都轻盈且充满灵性,而空气却很厚重。有人解释:它吸进去的是文化,吐出来的是底蕴。正是这厚重的底蕴,引得数以万计的文化人到此,创造和传播文化。余秋雨在其著名的文章《千年庭院》中写道:“一千多年来,岳麓书院集中了海内外最高水平的教育家,其中有世界一流的文化哲学大师朱熹、张栻、王阳明,而它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可列出一份让人叹为观止的名单。”  南宋
期刊
东湖之滨、珞珈山下,便是武汉大学。如诗如画的风景,引得无数游客慕名而来。武大学子总会把印满校园美景的明信片寄送给亲朋好友,因为这儿的景色着实让人钟情。  武大文学院的苏雪林教授曾发表了一些关于《红楼梦》的独到见解,震惊学术界,苏教授却说:“没有山风呼啸,何来清逸高论?”她认为是珞珈山孕育了她的才华。不仅是苏教授,不少武大学者都爱在他们的学术论文后面写下“于珞珈山”的字样,似乎文章也会因此染上几分隽
期刊
有一天,当你听到自己对自己说“我做不来这个”、“我一定不行”,请你一定要慎重地问一问自己,为什么我做不来?是真的不行,真的不在行吗?是否曾想过要给自己一次尝试的机会?  事实上,很多我们认为自己能做好的事情,首先就是因为我们在心里真的相信自己能做好。——自信,源于我们敢于给自己一次大胆尝试的机会!    “你真是个不会说话的人!”  “你怎么能这样呢!有像你这么说话的吗?”  ……  多年来,像这
期刊
写下题目的前一秒钟,我的音乐播放器里还循环着《中国话》。没错,这首歌几乎已经成了我们对外汉语人K歌时的必点曲目。不是因为浩渺歌海中终于觅得一首与专业共鸣的调子,而是那句“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一语道出了对外汉语人的骄傲。    汉语学习攻坚战 语法语音要先学  对外汉语专业是隶属中文系的,较之汉语言文学专业,对外汉语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对“语法”更有倾向性,侧重点放在语言学的学习上,特别着重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