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北昆士兰的荒野之息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df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约克角半岛

  澳洲地图的东北方向有个尖尖角,叫作“约克角”。尖尖角所在的约克角半岛,是远北昆士兰的一部分。这里又远又北,与都市绝缘。
  位于约克角半岛的莱克兰,在旅行指南上仅是一个Y字形交叉路口,有一间路边杂货店、一间简陋的汽车旅馆,其余土地都用来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

对抗甘蔗蟾蜍


  来到莱克兰的第一天,我就被这里荒凉的自然环境震惊了:“甘蔗蟾蜍(Cane Toad)”給了我当头一棒。
  刚从农场主口中得知这种神奇生物的我,第一反应是打开搜索引擎查询更多信息。那么,甘蔗蟾蜍是什么?
  作为地球上体型最大的蟾蜍,甘蔗蟾蜍是澳洲受外来物种入侵的典型例子。
  引进甘蔗蟾蜍的初衷,是为了帮助澳洲农民对付吃甘蔗的甲虫,可引进后人们才发现,这种夜晚出没的甘蔗蟾蜍对白天活动的甲虫不起作用。不起作用也就算了,澳洲北部的湿热天气还特别适合它们繁殖,加上有体内毒腺的神助攻,它们迅速占领了澳洲北部并向其他州扩张。
  太阳落山后,地表温度降低,甘蔗蟾蜍就成群结队地出来活动。天黑后随处可见它们的身影,草地上、走廊上、客厅的地板上……洗手间也未能置身事外—晚上推门进去,几只围坐在一起的甘蔗蟾蜍各自弹开,这瞬间仿佛人类才是闯入它们地盘的物种。
  洗了澡后我火速返回房间,还没睡着,恐怖的事情就发生了。紧挨着床的木墙里发出了奇怪的声音,像是有人用手掌在搓墙,时有时无。在紧张与害怕中,我不知不觉睡着了。第二天早上醒来,我迷迷糊糊看到房间的地板上有个黑影,定睛一看,居然是一只肥头肥脑的甘蔗蟾蜍,吓得我惊叫着逃出了房间。
  住我隔壁的泰国工友卓依循声而来,接着是农场主“嘭”一声推开他厚重房车门的声音(他住在一辆房车里)。当他们得知是一只甘蔗蟾蜍引发我的尖叫后,留给我一个“这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眼神便散去了。
  蟾蜍的素质也堪忧,经常随地大小便,半开放的客厅很快就有了味道。面对日益泛滥的甘蔗蟾蜍,农场主带领我们发起了反击。他买来滴露消毒液和喷壶,教我们用稀释的消毒液喷洒甘蔗蟾蜍背部的皮肤。
  消毒液的浓度越高,对甘蔗蟾蜍的杀伤力越大。农场主端着他刚刚稀释的消毒液,对着一只甘蔗蟾蜍来了个多连喷。第一喷以后,甘蔗蟾蜍就“愣住了”,此时农场主再乘胜追击连喷几下,蟾蜍便处于“石化”状态了。第二天去查看,就会发现它们还停留在昨天被喷的地方,化成了“蟾蜍石”,等待人类把它们僵硬的身体处理掉。
甘蔗蟾蜍

  至于消毒液为什么会如此有效,我猜是消毒液作用于布满细菌的蟾蜍皮肤,会给蟾蜍带去钻心疼痛,让它们痛到原地去世。用这一办法,我们消灭了大量甘蔗蟾蜍,夺回了我们的地盘。

荒野农场零距离


  农场里的主要经济动物是放养在各个山头的牛,我们居住区旁的牛院子也关了一些牛,这些牛通常是即将被宰杀或出售的。

  引进后人们才发现,这种夜晚出没的甘蔗蟾蜍对白天活动的甲虫不起作用。

  我们不定期跟着农场主驱车上山视察牛群,有时候巡山前,会在四驱车后备厢里准备几袋盐,供山上的牛食用。盐中含有牛在生长过程中需要的部分矿物质,但过量食用会造成盐中毒。为了让牛能及时喝水稀释体内盐分,我们常把盐放在山里的水坝附近。
农场里吃盐的牛群

  农场每年会有一到两次“牛群集合日”,以便检查它们的健康状况、出售或转移到新目的地等。我在农场期间,恰逢农场进行过一次集合,这次集合的目的是清点牛的数量,在新生的小牛耳朵上钉上有农场名字的“耳环”。
  集合牛群的方式有很多种,农场主说他年轻时候是骑马赶牛,现在已经不用那么老套的方法了。这次集合除了用到四轮摩托车,农场主还雇了一架直升机,请了几个牛仔来帮忙。
  直升机的作用是定位山里的牛群,飞行员负责判断直升机离地距离,不能距离牛群太近或赶得太急;农场主骑着四轮摩托车在地面辅助,大家一起合作把山上的牛赶到牛院子里。

  农场主因袋鼠吃庄稼而十分厌恶它们。

  给牛耳朵钉标记的过程是这样的:把牛赶进一个关卡后,牛仔们迅速用机关卡住牛脑袋,这时农场主用钳夹在牛耳朵上快速一夹,牛耳朵就戴上了有农场标记的“耳环”。农场主动作娴熟,他强调速战速决可以减轻这一钉给牛带去的痛苦。
  除了牛之外,农场里的常见动物还有牧牛犬、野生袋鼠、珍珠鸡、家猪和野猪。
  4只牧牛犬中有3只是澳洲卡尔比犬,另外一只为不明混血品种。每天遛狗的方式很彪悍,我们骑着四轮摩托车在农场里驰骋,让狗子们追着四轮摩托车跑。这项活动通常在傍晚进行,这也恰是袋鼠出没的高峰期,稍不留神就会发生狗子与袋鼠撕咬的暴力事故。
  作为澳洲国徽上的动物之一(另外一种是鸸鹋),袋鼠代表着一种只能前进、不会后退的励志精神,我曾想当然地以为它们是澳洲国宝级的动物。来此之后才知道,农场主因袋鼠吃庄稼而十分厌恶它们,还听说隔壁农场打死袋鼠来喂狗。   珍珠鸡是农场里佛系的存在,它们吃得很杂,食物包括蛇。在农场附近偶尔会见到一些小拇指粗的幼蛇,毒性不强,巡山时农场主曾指出路边的棕伊澳蛇和泰攀蛇。农场里极少见到成年毒蛇,这也许是珍珠鸡的功劳。
库克镇的中国人雕像

  农场里的家猪住在铁丝围成的猪圈里,每天只要喂它们吃一顿泡水的高粱粒。山里有野猪,它们常下山偷吃农场里的高粱粒,是农场里的“反派分子”。从外形上区分家猪与野猪很简单,野猪浑身黑毛,有的还长獠牙,跑得飞快。
  野猪也不是总能逃过我们的追赶,有一次家猪圈里居然混入了一只野猪,农场主得知后二话不说取了猎枪,跳上四轮摩托车开到猪圈外,隔了八九米,一枪就把野猪打死了。
  年轻时的农场主曾做过猎人,至今宝刀未老。我以为接下来可以吃野猪肉了,但农场主以“看不到野猪平时都吃了些什么,它们体内可能含有对人类致命的寄生虫”为由,让我们把死野猪运到林子里扔掉。

库克镇一瞥


  库克镇距离莱克兰82公里,是莱克兰附近人气旺盛的小镇。我第一次跟农场主过来送货,他就饶有兴致地告诉我镇上有中国人雕像。
  库克镇以船长詹姆斯·库克命名。效力于英国皇家海军的他,曾三次从英国出发探索太平洋。1770年7月,他在库克镇的奋进河附近停留了近48天,修理破损船只;在此期间,船上的随行人员探索搜集了上百种动植物标本带回英国。每年6月,库克镇都会举办“库克镇探索节”,节目之一就是重现当初库克船长来到这里的故事。
  100多年后的1872年,有人在约克角半岛帕默河一带的沙层发现了金子。这里很快成为继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之后的新兴淘金地点。先后有超过1.8万名中国人坐船从库克镇登陆澳洲去淘金,后来随着金矿减少,人们逐渐离开,一部分人改行從商并成为当地知名商人。
  农场主带我来看的雕像刻画了3个华人,他们分别代表了华人矿工、商人和园丁。商人和园丁的背面,分别用繁体字写着:“人无笑脸不开店”“真金不怕火炼”。
  坐着的矿工,代表了老一代移民在动身淘金前对这个崭新国家的思考。站着的两个人,代表了后来为澳洲商界和服务业的繁荣作出贡献的中国人。我未曾想过,100多年前,这里已有了数以万计中国人的足迹。
  对于生长在城市的我来说,远北昆士兰虽形如“荒野”,却有着它独特而迷人的“野性气息”。
其他文献
2月20日周四傍晚,内子不想做饭,决定去家附近觅食。我们走到布鲁克林第三大道近湾脊大道处,有一家新开的美式餐厅,食物是常见的汉堡三明治,无特别诱人的美食,倒是有一样不吃的非常诱人—脱口秀。  脱口秀在曼哈顿东村一带很多,在布鲁克林,而且是在餐厅里,第一次见。点餐后,吃到一半,脱口秀开始了。最先上的是一个爱尔兰裔的演员,讲了些黄段子后,逗得观众哈哈大笑、情绪高涨时,他突然问,大家知道新冠病毒吗?  
沿着潮湿的青石板一路蜿蜒,木质的吊脚楼上,摇曳的红灯笼像一簇簇跃动的火焰,窄窄的渡船傍在水边,远处炊烟缠绕着雾气中的白塔,神秘而宁静。  印象里,湘西的天总是这样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时光在这片仿若世外桃源的土地上静止,空气中氤氲着令人惬意的甘甜。  这时,酒便出场了。特殊的地域、独特的气候、多姿的文化,孕育了这座盛产美酒的“醉乡”。在一众令人沉醉的香甜、独特山水酿造的酒之精灵里,酒鬼酒独创的馥郁香
龙人形象(绘画 赵闯)  北京时间2021年6月25日,细胞出版社旗下期刊《创新》以封面故事形式,发表了来自中、英、澳研究团队的学术论文,谈及关于一块哈尔滨头骨化石的研究发现。  该研究以进化论学说为背景,认为这块头骨代表了一个新的古代人类物种。因发现于中国黑龙江地区,故它被命名为“龙人”(Dragon Man)。  据研究团队称,龙人与大荔人、金牛山人、华龙洞人以及夏河人,一起构成东亚地区特有的
谁是世界上最炙手可热的篮球运动员?你只要看谁的球衣最好卖就行了。  2015—2018年,世界上销量最高的球衣是黄蓝相间、印着金州大桥Logo的30号球服。而这件球服的主人便是斯蒂芬·库里(Stephen Curry)。  没有强壮的肌肉,没有伟岸的身躯,也没有惊人的弹跳,在库里之前几乎没有他的球星模板。白皙、瘦弱、娃娃脸,库里在中国一度被称为“小学生”“萌神”。“就是个小个子吧。”第一次看到库里
《茲山鱼谱》  上映日期:2021.3.31(韩国)  片长:126分钟  豆瓣评分:8.5  高分电影《素媛》《思悼》《东柱》《朴烈》的导演李濬益的第14 部作品,同时也是他的第二部黑白电影—《兹山鱼谱》,最初被认为没什么卖点,上映时却引爆了票房,轻松登顶韩国日票房冠军,力压同期上映的《哥斯拉大战金刚》和《鬼灭之刃剧场版 无限列车篇》。  《兹山鱼谱》以朝鲜著名学者丁若铨(1758—1816)流
每当我们打开微信,都能见到一张可称作“蓝色弹珠”的地球图片。这张图片呈现出人类所起源的非洲大陆,原影像在1972年由美国宇航员拍摄,曾被誉为“一张凝缩了人类全部历史的照片”。  除了探索辽阔的宇宙,人类还是唯一会探究自身起源的动物。人类为什么起源自非洲?又为什么走出非洲?为什么从最初娇小的鼩鼠,演化成能探究自身历史的智慧生物?就像所有的历史问题一样,回答这些问题不仅能让我们了解过去发生过什么,还能
英《自然》5月28日  尽管遗传学家早就能将遗传突变研究引入果蝇等生物模型,但涉及人类的研究却十分有限。研究人员显然不能故意将突变引入人类。因此,他们只能通过梳理基因组,寻找DNA 序列的变异,并使用统计工具来确定这些变异是否对性状和疾病有影响。随着基因组测序变得更快、更便宜,这些研究变得更大、更复杂。最近,《自然》家族的三家期刊发表了最新成果:一项对125748 个外显子组和15708 个全基因
飞机在波罗的海的上空徐徐下降,最终在芬兰湾的南岸降落。我走进爱沙尼亚塔林国际机场,通往行李区的入境走廊悬吊在空中,往下能看到正对着出境口的候机大厅。只见候机大厅摆着好几台跑步机和卧推杠铃,仿佛是一个健身房而不是迈出国门的重要枢纽。  一切井然有序,机场警卫说不上彬彬有礼,却说着流利的英语。我出示手机里的邀请函和主办方的电邮通讯记录,没多久就顺利过关了。警卫看了我的手机,非常自豪地说:“我们是一个电
2021年6月29日,英国伦敦,2020欧洲杯1/8决赛,英格兰VS德国  互联网上,流传过一句让无数人醍醐灌顶的“无用的废话”:现在是未来的历史。  但在今年夏天欧洲杯开赛的5天后,所有球龄18年起步的球迷都会发现:现在,其实只是复刻历史,然后再来一个略显平庸的未来。  英国学者、足球专栏作家西蒙·库柏说过一句人尽皆知的话:足球,就是和平时期的战争。以此类推,法国“老虎总理”克里蒙梭说的那句“战
01欧洲与硅谷暗斗,这一次你站谁?  长期以来,欧洲和硅谷一直相互争斗。布鲁塞尔认为,硅谷巨头是一群不尊重用户隐私的数据牛仔,而硅谷则对它认为的与进步背道而驰的“技术恐惧”感到愤怒。在混乱的新冠疫情中,角色发生了逆转。欧洲人迫切希望从手机中提取更多的用戶数据,以帮助抗击疫情,而苹果公司和谷歌则对卫生部门窃取的情报施加了严格的限制。法国数字部长塞德里克·奥(Cédric O)指责苹果和谷歌限制公共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