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学习的信息技术课教学规划设计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035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规划设计是指对项目进行具体的规划或总体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项因素。在进行项目学习的规划设计时,首先要从整体出发,在预期目标、发展方向、控制指标等方面进行前期规划,其次要细化每个环节、每个步骤,做好充足的准备和有效的预设,完善设计方案。
  一、 项目学习规划设计步骤
  (一)项目任务设计
  项目学习包含了知识学习、技能培养等一系列学习目标。因此,项目学习任务要围绕教学模块进行设计。教师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帮助学生分析、设计项目,帮助学生明晰完成项目需要学习哪些知识、要达到何种能力水平。
  (二)项目资源开发
  1. 考虑项目整体,开发学习资源
  在充分考虑项目整体设计的基础上,教师要建设支持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掌握与操作技术相关的视频类资源及对学习过程进行明确指导的文本类资源,给学生提供学习参考的软件类资源。
  2.结合学情需要,选择学习工具
  学习工具分为三类,交流讨论的工具,如QQ、微信等;信息存储类的工具,如教学网站、QQ微云等;记录、评价学习过程和展示学习成果的应用软件,如思维导圖、问卷星、PPT等。
  (三)学习策略设计
  项目学习通常综合使用多种学习策略,主要如下:
  1.创设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感同身受地思考如何完成“工作”。
  2.梳理知识与技能,录制微视频,提供“学习支架”,解决学生差异性问题。
  3.设计具有引导性、示范性的学习成果样例,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
  4.设计学习日志表,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与步骤,教师通过查阅学生学习日志获取学情,有针对性地进行问题反馈及解决。
  需要说明的是,学生建立起牢固的知识基础,是完成项目学习的必要条件。尤其是概念性的基础知识内容,可以通过传统的讲解、演示等教学方法展开,避免学生的无效探究。
  (四)学习过程设计
  1.在开展项目学习活动前,学生要了解项目学习的方式、过程及特点。
  2.依据课程标准及教学模块要求,教师确立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3.根据项目学习目标,各小组通过头脑风暴,讨论预期成果。
  4.组长分解项目任务,将具体任务落实到人,并形成项目学习计划书。
  5.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达到知识的内化吸收以及迁移,并完成个人工作。
  (五)项目评价设计
  评价在项目学习实施过程中发挥着导向、监督和指导作用。具体如下:
  1.过程性评价
  学生每节课填写学习日志,从学习效果、问题解决、合作学习、作业完成、学习感受等方面对学习情况进行记录。小组长填写小组评价表,评价指标主要有知识掌握、合作精神、工作态度等。
  2.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由三部分组成,终结性测试成绩、成果展示及答辩、成果报告。
  测试题主要从基础知识掌握、学习能力、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四个方面命题,旨在通过测试考查学生在项目学习中的整体学习情况。
  学习成果汇报既是学生对学习成果的展示汇报,也是对学习过程的反思、总结与展望。在成果展示课上,学生通过作品演示及介绍,将内化的知识可视化表现出来,并形成学习成果报告。
  二、教学思考
  长期以来,教师与学生都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教学形式。而基于项目的学习是一种体验式学习过程,是基于真实情景的学习环境下,以问题的解决为导向,开展方案设计、小组合作、新知学习、实践探索等一系列完整而有序的学习活动,有效提升学生对信息问题的敏感性、对知识学习的掌控力、对问题求解的思考性。教师和学生从项目学习的设计到教学过程的实施,承担着不同的角色责任,共同完成学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是项目设计者和实施者,真正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的引领者和咨询者,既是指导教师,又是助学伙伴。通过学习目标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推动学生自主思维,在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中建构知识。
  本文通过基于项目学习视角的教学规划设计,力求能够把握住项目学习的本质,有效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作者单位  陕西省莲湖教师进修学校
其他文献
<正> 治疗方法: ①尽快在耳尖、尾尖、四蹄放血。 ②中毒轻的可灌服牛乳、鸡蛋清。 ③静脉或肌肉注射1%美兰溶液,每10公斤体重注射1毫升。如无美兰溶液,可给泻药或呕吐药,并静
<正>近年来,全球超重和肥胖的发病率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中国健康营养调查数据显示,从1993年至2009年的17年间,成年人超重/肥胖的患病率从13. 4%增
一、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多方保障课程实施  宁强县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北依秦岭,南枕巴山,境内有长江的两大支流汉江和嘉陵江形成的复杂水系,蜀道之一金牛道穿境而过,山川河谷构成了这个山区县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宁强原名宁羌,明洪武31年在现在的县城所在地设置宁羌卫,明成化20年升为宁羌州,民国31年改宁羌县为宁强县,于右任曾为宁强县题赠“安宁强固”四字,而宁强的民间音乐舞蹈艺术活动,可追溯到夏商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