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体化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融入了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打破了原有的学科式教学模式,按照典型工作任务驱动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将专业基础和专业课重组为多门一体化课程,每门一体化课程都由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引领,以利于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和职业能力。
关键词:电气 国家职业标准 一体化课程体系 典型工作任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7(b)-0173-01
我院电气工程专业是山东省“百强”名牌重点专业、济南市技工院校名牌重点专业,但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我院生源结构的变化,原有的学科式课程体系难以培养出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的电气高技能人才。2010年,该专业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全国技工学校一体化课程改革试点专业。我系在2010级高级班进行了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 课改工作组织保障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一体化课程改革试点工作,多次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研究一体化课程改革相关问题,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优先保障。成立了由系领导、骨干教师、企业专家组成一体化课程改革工作小组(以下简称课改组),认真学习人社部有关技工学校一体化课程改革试点工作的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召开数次会议讨论一体化课改工作,对一体化课改工作进行了分工,共同完成一体化课改试点工作。
2 确定试点班级
选定2010级电气高级班进行一体化课程改革试点工作,并对70名学生的专业基础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高技班学生文化课和专业课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低;在校学习时间短;培养要求高(学生必须通过职业资格高级鉴定考试才能被社会认可);课改压力大。
3 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
课改组根据现有生源的特点,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将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融入课程体系中,结合职业岗位要求及岗位工作任务整合课程教学内容,按照电气维修典型工作过程,构建“学习领域”,根据专业的课程标准将专业基础和专业课重组为多个一体化课程模块,每个课程模块都精选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用任务驱动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体现了“一条主线、二个阶段、三个领域、四个融合”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指导思想。
一条主线: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
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校内学习阶段,完成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第二阶段为校外企业顶岗综合技能训练,使学生提升岗位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三个领域:基础素质、专业技能、拓展技能学习领域;
四个融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课程标准和职业标准相融合;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相融合;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培养相融合。
4 校企合作开发任务驱动型一体化教材
电气课改小组和企业专家一起研究一体化模块教材的培养目标、设计典型工作任务,探讨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开发任务驱动型一体化教材。先后编写了多本一体化课程校本教学讲义。
5 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实施
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实施离不开一体化教师团队、一体化场地构建、一体化教学设计等。我系选用优秀的理论教师和实习教师组成一体化教师团队,参与人社部一体化课改标准及工作页的编写,学习理解一体化教学理念和方法,设计一体化教学方案,并和企业专家多次研讨修改一体化教学方案。根据现有实训条件,及时调整完善了一体化课改需要的实训设施,配备了一体化教学工作站,建立一体化教学实训中心。
5.1 用典型“工作任务”引领“教学活动”
为使一体化教学达到“学习的内容是工作过程中的知识,通过工作实现能力的提升”目的,课改组按照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精心设计学习过程,每个工作任务的学习又分为若干个“教学活动”,通过完成“创设情境,提出任务”、“分析任务,明确目标”、“任务实施,技能训练”、“能力提升,能力拓展”等教学环节,力求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工作全过程,使学生带着实际工作任务去完成项目训练,培养的学生职业能力和技术思维方式。
5.2 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一体化课程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设计者。在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把每个教学班划分成5个小组,择优选取小组长,负责带领、协调本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学生小组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精神,锻炼学生“与人合作”、“与人沟通”的能力。
5.3 用教学做一体的“过程评价”检验“教学效果”
由于一体化课程体系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引领,为检验任务学习的效果,课题组根据不同任务确定评价指标及观测点,构建了“教学做一体”的过程评价体系。这种评价方式强调的是过程,同时也给学生传递一个信息:平常不好好学习、到期末考试搞突击、混个及格的做法在这种评价体系中是行不通的。只有每个工作任务都一步步独立或合作完成,才能取得好成绩。
关键词:电气 国家职业标准 一体化课程体系 典型工作任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7(b)-0173-01
我院电气工程专业是山东省“百强”名牌重点专业、济南市技工院校名牌重点专业,但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我院生源结构的变化,原有的学科式课程体系难以培养出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的电气高技能人才。2010年,该专业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全国技工学校一体化课程改革试点专业。我系在2010级高级班进行了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 课改工作组织保障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一体化课程改革试点工作,多次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研究一体化课程改革相关问题,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优先保障。成立了由系领导、骨干教师、企业专家组成一体化课程改革工作小组(以下简称课改组),认真学习人社部有关技工学校一体化课程改革试点工作的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召开数次会议讨论一体化课改工作,对一体化课改工作进行了分工,共同完成一体化课改试点工作。
2 确定试点班级
选定2010级电气高级班进行一体化课程改革试点工作,并对70名学生的专业基础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高技班学生文化课和专业课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低;在校学习时间短;培养要求高(学生必须通过职业资格高级鉴定考试才能被社会认可);课改压力大。
3 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
课改组根据现有生源的特点,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将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融入课程体系中,结合职业岗位要求及岗位工作任务整合课程教学内容,按照电气维修典型工作过程,构建“学习领域”,根据专业的课程标准将专业基础和专业课重组为多个一体化课程模块,每个课程模块都精选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用任务驱动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体现了“一条主线、二个阶段、三个领域、四个融合”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指导思想。
一条主线: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
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校内学习阶段,完成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第二阶段为校外企业顶岗综合技能训练,使学生提升岗位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三个领域:基础素质、专业技能、拓展技能学习领域;
四个融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课程标准和职业标准相融合;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相融合;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培养相融合。
4 校企合作开发任务驱动型一体化教材
电气课改小组和企业专家一起研究一体化模块教材的培养目标、设计典型工作任务,探讨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开发任务驱动型一体化教材。先后编写了多本一体化课程校本教学讲义。
5 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实施
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实施离不开一体化教师团队、一体化场地构建、一体化教学设计等。我系选用优秀的理论教师和实习教师组成一体化教师团队,参与人社部一体化课改标准及工作页的编写,学习理解一体化教学理念和方法,设计一体化教学方案,并和企业专家多次研讨修改一体化教学方案。根据现有实训条件,及时调整完善了一体化课改需要的实训设施,配备了一体化教学工作站,建立一体化教学实训中心。
5.1 用典型“工作任务”引领“教学活动”
为使一体化教学达到“学习的内容是工作过程中的知识,通过工作实现能力的提升”目的,课改组按照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精心设计学习过程,每个工作任务的学习又分为若干个“教学活动”,通过完成“创设情境,提出任务”、“分析任务,明确目标”、“任务实施,技能训练”、“能力提升,能力拓展”等教学环节,力求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工作全过程,使学生带着实际工作任务去完成项目训练,培养的学生职业能力和技术思维方式。
5.2 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一体化课程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设计者。在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把每个教学班划分成5个小组,择优选取小组长,负责带领、协调本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学生小组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精神,锻炼学生“与人合作”、“与人沟通”的能力。
5.3 用教学做一体的“过程评价”检验“教学效果”
由于一体化课程体系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引领,为检验任务学习的效果,课题组根据不同任务确定评价指标及观测点,构建了“教学做一体”的过程评价体系。这种评价方式强调的是过程,同时也给学生传递一个信息:平常不好好学习、到期末考试搞突击、混个及格的做法在这种评价体系中是行不通的。只有每个工作任务都一步步独立或合作完成,才能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