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沉默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an_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沉默是金”,这几乎是每一位读过书的中国人都知道的一句话。为什么沉默是金呢?“言多必失”、“祸从口出”,这估计就是人们最容易想到的对“沉默是金”的注解了。
  其实,沉默还有其他一些理由。举几个例子与诸位把玩。
  聂卫平是个下围棋的。聂先生有一大业余爱好——打桥牌。聂先生的桥牌还不是一般水平,他经常在一些相当高层次的桥牌比赛中获得好成绩。
  说实话,记者(尤其是所谓的好记者)那种刨根问底的精神有时也是令人讨厌的。一次,有一位《棋牌报》的专业记者遇到两位国内桥牌界的权威人物。记者问:“依二位看,聂卫平的桥牌水平怎样呢?”两位桥牌大师顾左右而言他。对记者的问题避而不答。记者严重不爽。
  后来,这位记者先生在《棋牌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对两位桥牌大师的沉默进行了“入木三分”的分析。记者认为,此类沉默有兩种原因:一是被评者水平太次,权威人物根本不屑于评,评了反倒有失身份;二是被评者水平太高,高到可与专业高手等量齐观,而这位被评者又是个非专业人士。评他水平业余吧,人家的成绩明摆在那儿。评他水平与专业高手等量齐观吧,那咱这真正的专业高手的脸面往哪放呢?显然,聂先生的桥牌水平不属于太次的那种……
  后面的话记者没明说。那意思就是:正因为聂卫平这个业余牌手的桥牌水平太高,高到让权威人物脸上挂不住的程度,所以权威人物只好选择沉默。此为有苦说不出的尴尬之沉默。
  当年,米开朗基罗受邀为新落成的大教堂做穹顶雕塑。雕塑完成了,教皇带着一大帮主教们前来“验货”。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当然是美轮美奂。主教们看得笑逐颜开。那些雕塑反映的都是《圣经》里的故事。对于这些故事和人物,主教们当然都是评论权威。
  教皇开口了:“小米啊——××的鼻子好像高了点,他的鼻子是没有这么高的。”
  助手们都为米开朗基罗捏一把汗。老米的臭脾气业界闻名。有谁当面说他的作品不好,他一定要和你辩个脸红脖子粗。若你能把老米辩服了,他能恼羞成怒地挥起大锤把自己殚精竭虑的作品当场砸掉。
  助手们胆战心惊地看着老米。老米二话不说,叫助手们抬了架长梯子来,从地上抓起锤子和凿子,爬了上去。
  老米在××的鼻子上叮叮当当地敲打一阵,碎石屑纷纷落下。
  老米回到地面,看着教皇。教皇笑容可掬:“对了!对了!这就合适了。”
  主教大人们前呼后拥地跟着教皇走了。一位助手看出了破绽,问:“米老师,××的鼻子并没有动?”
  米开朗基罗答:“当然没有动。”
  “那?”
  老米伸开握着凿子的手,那手心里还留着小半把碎石屑:“这些都是从地下带上去的。”
  我敢说,当时若有政治学院的教授在场,一定也会高呼:“老米,I服了YOU!”
  面对教皇(绝对权威)的无理批评,米开朗基罗采取了另一种沉默。此为强烈自爱下的技巧高超之沉默。
  秦桧杀岳飞的故事国人皆知。当时很多人问:“杀岳飞,何罪名?”秦桧的回答后来成了名人名言——“莫须有!”
  其实,秦桧面对众多质询的回答也算是另一种沉默。此为居高临下的不屑之沉默。
  上面这几种沉默似乎都有点另类。当然,更大面积的沉默还是跟“言多必失”、“祸从口出”的理由直接相关的。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康乾时期的“文字狱”,当代的“反右”、“文化大革命”。在那些历史时期,不沉默是有杀身之祸的。张志新烈士不沉默,杀身之前还要把舌头割了。
  所以,大家不要被本文前面的几个例子所误导。我说了,那只是与诸位把玩而已。“沉默是金”的首要注解还是“言多必失”、“祸从口出”。
其他文献
第一章  把孩子从负螺旋状态解放出来    1.带着一个谜出发  北京市打算在2003年教师节向全市推介一位模范特级教师,北京市委教育工委邀请我采写。那时我想,北京市有14万中小学教师,200万中小学生,还有10万大学教师和100多万大学生,是中国师生最多的城市,要向全市推介一位特级教师,这是个怎样的教师呢,总不寻常吧!我想写“中国亟须变教育”蓄日已久,便答应先去访问。  这是2003年春。出发那
目的:探讨共享决策模式对脑梗死患者的决策意愿及病情管理的影响。方法:将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04例脑梗死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顺序进行标号,之后
在5种不同温度条件下研究了苹果全爪螨(Panonychus ulmi Koch)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并探讨了吉林延边地区果园苹果全爪螨种群消长规律。结果表明,苹果全爪螨夏型卵发育起点
对于中学,尤其是高中的学生来说,“问题”学生的问题虽然各不相同,但其实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其个性表现都很鲜明,特别是我们通常所称的“问题”所在,几乎每个人都能一服就看得清清楚楚了。这是我们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难点,但也是我们管理的一个优势。  例如,我们班级中个性最为鲜明的王同学就是一个典型的“特殊学生”,他的“特殊”不仅仅表现在不肯服从班级的要求和规定,更重要的是,就连校纪校规也不放在眼里。其最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