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与不同分娩方式盆底结构超声影像差异及临床意义

来源 :现代医药卫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yi870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盆底超声观察妊娠、阴道自然分娩和选择剖宫产对盆底解剖结构的影响,探讨盆底解剖结构的变化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相关性。方法所有入选对象均来源于2015年1~12月该院收治患者,共计220例。其中对照组65例,均为未生育者,并应用二维超声对其最大Valsalva动作下前盆底的正中矢状面图像进行观察;病例组1共72例,为阴道自然分娩者;病例组2共83例,为行剖宫产术者,两组均于孕32~40周、分娩后6~8周、12~14周应用二维超声观察最大Valsalva动作下前盆底的正中矢状面。观察项目包括:膀胱尿道后角(β)、膀胱颈下降距离(BND)、膀胱后壁与站立位垂直线的夹角(γ)等。对观察到的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发生率为0;病例组1、病例组2于分娩后6~8周SUI发生率分别为29.17%(21/72)、6.02%(5/83),分娩后12~14周SUI发生率分别为20.83%(15/72)、3.61%(3/83)。病例组1、病例组2各时间段SUI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49、8.78,P<0.05)。最大Valsalva动作下,病例组1、病例组2所测得的BND均高于对照组,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例组1所测得的BND高于病例组2,γ低于病例组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引起的盆底解剖结构及功能的改变与产后SUI有关,阴道自然分娩对盆底的影响明显高于选择性剖宫产。盆底结构的超声影像可为早期诊断和预防PFD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为贯彻落实中央相关决策部署和任务要求,推动儿童福利保障工作,我部自2013年开始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0个市(县、区)开展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试点工作,探索建
目的通过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安全合理的理论依据。方法对该院2015年度门、急诊及病区上报的119例ADR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由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比例最
采用<sup>13</sup>C-NMR及二正丁胺滴定法研究了端羟基聚乙二醇(PEG)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之间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发现在三苯基铋(TPB)的催化下,对[NCO]是零级反应,即反应与IP
针对云南曼龙沟矿区的复杂地质条件,分析钻探施工过程中遇到技术难点,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为项目的高效完成提供技术支撑,也为类似复杂地层条件下的钻探施工技术提供借鉴。
从天津市渤海油田某污水处理厂污水中分离出3株菌,选出其中1株生长最快,对原油和聚合物去除效果最佳的菌,并对该菌的降解特性进行了研究。优化了温度、接种量、pH和DO等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