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想象的翅膀 体验生命的孕育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bei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运用“画面联想”和“动作联想”大胆想象,并练习写片段,使文字富有新奇感和画面感。
  2.渗透胎儿发育的常识介绍,学生通过体验自己成长的经历,感悟妈妈怀胎十月的辛苦。
  【教学重点】
  仔细观察图片和动画,运用画面联想和动作联想大胆想象,并练习写片段,使文字富有新奇感和画面感,从中渗透亲情教育。
  【教学过程】
  一、晒照营造氛围,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1.投影分享学生小时候有意
  思的照片并邀请全班学生一起玩“猜猜猜”的小游戏。(被猜中者跟全班分享照片背后的童年故事)
  2.出示胎儿发育的系列图片,邀请全班学生一起走进住在妈妈肚子里的那些日子。(生专注地看着画面,了解自己长大的过程。)
  3.看了你在妈妈肚子里长大的整个过程,哪些跟你原先认为的不一样呢?(生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和学习氛围,让学生产生一种迫不及待想学习的欲望,激发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课前必须根据所授的内容和相关联的事物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引领学生入情入境。】
  二、课中精心设计,带领学生参与体验
  1.激活经验,在观察中体验
  (1)仔细观察,画面联想。
  (屏幕出示婴儿图片1)仔细观察图片1,大胆猜测他在干什么。(学生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越细致越好。)
  (2)动作联想,丰富画面。
  (屏幕出示婴儿图片2)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手在干吗,脚是怎么踢的,一系列动作又是怎样连环发生的?抓住“看”“听”“尝”等动作来进行联想,从不同渠道想象体验,丰富画面。
  【设计意图:学生受到年龄限制,婴儿时代的记忆往往处于似懂非懂之间,体验难免肤浅、片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在观察中动用全身感官去看、聽、做、讲,从而加深对生命孕育的理解。】
  2.变换角色,在情境中体验
  (1)现在就让我们借助这两
  个秘诀,让自己变成一个小婴儿,大胆地想象在妈妈的肚子里还可能发生哪些有趣的事。(学生跟随音乐,慢慢回归到婴儿状态,体验自己成长的过程和美好。)
  (2)创设想象情境,教师配乐解说,引导学生穿越回妈妈的肚子里,感受其中的神奇美妙。
  (3)四人小组交流,分享自己奇特好玩的想法,师巡视随机点拨。
  【设计意图:角色往往决定着人的思维、情感、语言和行动。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变换角色,让他们以“主体”的身份去触摸,去体验、去感受……变想象体验为经历生活,变旁观者为当事者,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入情入境。】
  3.清单练笔,在写作中体验
  (1)出示动画,激发学生深层想象。学生根据清单要求,运用两个写作小秘诀,选择自己觉得有趣的一件事写片段。
  (2)学生分享自己的习作,师生交流。
  (3)小组内继续分享并推出最佳习作。
  (4)师生配合朗读传说《即将出生的婴儿与上帝的对话》,并谈体验后的收获。
  【设计意图:学生在前面的体验活动中,将大胆的想象与自己的生活经验链接。此刻,他们的创意灵感被充分激活,如同蓄积已久的山洪,一旦闸门打开,便奔涌而出,在酣畅淋漓的写作中获得情感抒发。】
  三、课后拓展延伸,拨响体验这根弦
  作业:爱写作的你,把今天的片段写成一篇文章。
  作业:爱看节目的你,推荐一起观看《妈妈是超人》。
  作业:爱读书的你,阅读《非常妈妈》《我的妈妈是精灵》《种植父母》。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任选喜欢的一项完成,亲手给妈妈制作一份惊喜。)
  【设计意图:体验式学习还有很多,课后作业中,不管采取哪种手段,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了解生命、走进生命。我们应该拨响体验这根弦,让学生透过语言的外壳寻找到生命的真善美,体验到母爱的伟大。】
  【教后所思】
  1.感知层面的体验。课前,教师让学生收集自己童年时期的有关照片,让他们对婴儿时期有一个大致了解;课上,通过游戏竞猜,不断丰富学生大脑中的表象,从而使原本陌生的记忆在他们的大脑中逐渐地清晰起来。
  2.感性层面的体验。在学生展开想象前,教师播放婴儿照片和视频,并结合课件画面进行互文叙述。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记忆中零星的知识活化为鲜明的表象,并逐步清晰、形象起来。这属于感性层面的体验。
  3.情境层面的体验。这一过程是至关重要的。在想象活动的开始,教师让学生闭上眼进行了一段极具仿真意味的叙述。其间伴随着节奏变幻的音效和教师断断续续、富有暗示性的叙述。音效和充满着诱惑的叙述,正如王崧舟先生在评课中说的:“就像是一味味药引子,酵化出学生想象世界的生动图景;又像是一块块吸铁石,吸附起学生心灵空间的每一个可资玩索的细节。”此时,学生全身每一个想象的毛孔都被打开,呈现在他们眼前的不再是课堂,而是好玩的肚皮世界。学生也不仅仅是课堂上的学习者,还是体验者与参与者。他们脑海中浮现的不再是枯燥的文字描述,而是生动有趣的穿越场景。
  4.写作层面的体验。课标特别强调“写作应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把这一要求贯彻于教学实践中,必须在“体验”二字上做文章。“体验”既有“领悟体味”“设身处地”的情境想象,又有“实行实践”“身体力行”的写作践行。前者是后者的铺垫,后者是前者的深化。
  这四个层面依次展开,可以使学生脑海中的表象渐趋鲜活、丰满。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相关素材引导学生进行多方位体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体验中自然收到教育成效。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光明区爱华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其他文献
师:同学们,初次见面,我们先彼此认识一下。  师:同学,你好!我叫吴淼峰。  生:老师,您好!我叫韩旭飞。  师:同学,你好!我来自绍兴市昌安实验学校。  生:老师,您好!我来自绍兴市北海小学。  师:同学,你呢?我是昌安实验学校的语文老师。  生:我是北海小学的一名学生。  师:老师一看就知道咱们五(1)班的同学非常不简单,都是生龙活虎的。不过呢,吴老师先要考考大家,你们能不能接受挑战?  生:
“泉水精神”“润智语文”是工作室近年来致力研究的课题。起初,我们将“泉水精神”定格在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精神引领层面,让师生有水一般清澈的心,有水一般绵延的爱,有水一般无私的奉献,有水一般广博的胸怀,倡导师生和谐地成长。于是,用“泉水精神”的崭新理念,为工作室文化建设安装了强大的引擎,我们每天实践着。后来,我们深入挖掘“泉水精神”的内涵,拓宽了研究视野,提出了“润智语文”教育,将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内
ICTs加强教学和学生学习  大多数国家已经为提高学生ICT能力建立ICT标准。21个国家中的15个在报告中载明学生ICT标准,这些标准既可与其他学生内容标准结合评估,又可单独进行评价。奥地利和法国的报告表明,在这两个国家中,学生的ICT技能评估结果与国家ICT标准紧密结合。有4个国家(智利、英格兰、荷兰和葡萄牙)由于当前没有国家的统一标准,而以地方标准代替起到国家标准的作用。  一些国家在全国范
四月初,觉醒的春意还不那么明显,到了黄昏,阳光一弱,寒凉很快浮起,凝聚在大地上。   一辆灰头土脸的长途客车,从水泥公路上拐下来,一头扎进了丘陵边缘,通向山里的沙土路。眼前的路看着平缓,客车行走起来,车里的乘客却觉得有些起伏,还不时蹦跳那么一两下,大致上,一直都在爬着上坡。车速慢了,声响透着乏力,仿佛显出老气横秋的暮气来。   前半程拥挤的过道上逐渐空荡,座位上原先那些紧闭着的嘴角松弛了,眼神温和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组课文  【教学目标】  1.温习、朗读、对话,深入感受童年。  2.思辨、聚焦、抒写,用心记录童年。  【教学过程】  一、童年的滋味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学完了第二单元的课文,这一组课文的主题是什么?  生:童年。  师:在这一组课文中,诗人、作家笔下的童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个词语说说。  生:有趣。  生:无忧无虑。  生:好玩。  生:
“童声作文”是指以儿童真实的生活世界和内心世界为习作对象,用儿童的思维去思考生活,用儿童的思想去感受生活,用儿童的逻辑去组织生活,最终用儿童自己的语言系统去表达生活,从而对儿童生活进行记录、整理、描述的一种习作。在电影《死亡诗社》中有一堂别开生面的习作指导课,基廷让学生托德朗诵自己的诗作,但是托德认为自己没有好的诗作推辞了。于是,基廷在黑板写了一个大大的“Yawn”,让他当着同学,发出“Yawn”
教学目标:  1.会写读后感,掌握写读后感的基本要素,做到“感想”真实、具体。  2.通过写读后感,促进学生养成乐于表达、乐于与他人分享的习惯。  课前准备:  准备两篇读后感范文:《勇敢面对挑战,会成功的——读〈鲁滨逊  漂流记〉有感》和《〈夏洛的网〉读  后感》。  教学过程:  一、说说辨辨,认识读后感  1.“一辨”,感受读后感的表达  形式。  (1)谈话:你读书时,是否哭过?笑过?或者
综观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第一课时教学所处的位置一直是尴尬的:它是语文教学绕不开的一道坎,因为第二课时的深入文本、品词析句、精彩生成都离不开它。但我们平时的教学研究又常常会避开它,因为潜意识中认为,第一课时的教学是无趣的,没有什么噱头,教师的教学风格或教学艺术往往难以展示,课堂不容易出彩。  其实,仔细琢磨,第一课时的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唤起学生学习新文章的欲望,能教会学生如何
选择阅读《修辞学发凡》这本书有三个原因:一是觉得需要“读几本磨脑子的书”,磨过脑子,才会有真正的收获,由此变得蕙质兰心;二是希望探究这部具有里程碑性质的重要著作,藉此拥有比较系统的修辞学知识体系,从而在工作中更有底气;三是希望借助书中理论解释实际工作中的困惑,惠及更多的一线教师。然而,几次捧起,几次又放下,毕竟读这类书,需要的不仅仅是厚实的学科背景,更需要沉静的心态,深知此乃修炼也。所以,边读此书
摘要 信息技术教育中应用到许多新理念、新技术,然而web2.0理念与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却非常少。利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实证研究等方法,论证Web2.0教育应用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以Writely.com网站为例,说明web2.0教育应用的方法与意义。  关键词 Web2.0理念与技术;Web2.0教育应用;Writely.com:协同编辑;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