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一氧化氮对UV—B胁迫下红松幼苗光合特性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ying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研究外源一氧化氮对增强UV.B辐射胁迫后红松幼苗光合特性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方法]设4个组:①CK;②SNP (0.01 mmol/L);③UV.B (4.22 kJ/(m2·d));④SNP(0.01 mmol/L)+ UV.B(4.22 kJ/(m2·d))。分别于处理1、3、5、7、9 d取样,测定各项生理指标。[结果] 施加外源NO,显著增加红松幼苗针叶光合色素含量,缓解UV.B对光合作用的破坏;外源NO处理降低UV.B胁迫对红松幼苗针叶细胞膜的膜相对透性的破坏及MDA含量的积累;UV.B处理和SNP+UV.B处理都提高了APX、SOD和POD活性。[结论]植物防卫反应信号分子NO广泛参与红松幼苗对UV.B胁迫的应答与防御。外源NO对红松幼苗由于UV.B辐射引起的氧化损伤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关键词 外源NO;UV.B胁迫;红松;生理指标
  中图分类号 S791.2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17-00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influence of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active oxygen metabolize of Pinus koraiensis Sieb. et Zucc. seedling what was in UV.B stress which had been enhanced by exogenous NO. [Method] Four groups in this experiment were set up: ① CK; ② SNP (0.01 mmol/L), ③ UV.B (4.22 kJ/(m2·d), ④ SNP (0.01 mmol/L)+UV.B(4.22 kJ/(m2·d).Then took samples from each group and measured physiological indexes when they had been disposed 1, 3, 5, 7, 9 days. [Result] Adding exogenous NO had not only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photosynthetic pigment content of Pinus koraiensis seedling needles but also reduced damage of UV.B to photosynthesis. Adding exogenous NO reduced damage of UV.B stress to the membrane relatively permeability of Pinus koraiensis seedling needles cytomembrane and accumulation of MDA content. Not only UV.B-dispose but SNP+UV.B-dispose could raise activity of APX, SOD and POD. [Conclusion] As the plant defense reaction signal molecule, NO partook reply and defense of Pinus koraiensis seedling to UV.B-dispose widely. Exogenous NO could relieve Pinus koraiensis seedling oxidation harm from UV.B radiation evidently.
  Key words Exogenous nitric oxide; UV.B radiation; Pinus koraiensis; Physiological indexes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气体活性分子,也是一种活性氮(Reactive nitrogen species,RNS)。它在植物体内主要通过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和硝酸还原酶(NR)催化形成[1]。作为一种化学性质活跃的生物自由基,NO在植物生长发育、抗逆性等多种生命活动中充当第二信使[2]。来源于NOS系统的NO是UV辐射下产生的信号分子。UV辐射导致的植物生长受到抑制是通过影响细胞壁降解酶活性,改变细胞壁化学特性和机械延展性而实现的。作为UV辐射的第二信使NO介导了这一过程[3]。NO作为UV.B辐射产生的第二信使已成为现今植物逆境生理和信号转导领域的研究热点[4]。
  Beligni等[5]研究表明,植物细胞内的NO具有双重生理效应,其中低浓度NO具有保护作用,而高浓度NO则具有生理毒性。前人研究证明,外源NO可减少胁迫条件下植物体内的活性氧积累,从而缓解干旱、低温等胁迫条件对植株造成的伤害[6-7]。段凯旋等[8]研究发现,适当浓度的外源NO可通过提高平邑甜茶根系和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降低铜、镉胁迫下O2-·产生速率、MDA含量,从而起到保护幼苗的作用。付士磊等[4,9]分别研究了外源NO对干旱胁迫下杨树幼苗和核桃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目前,关于外源NO提高植物抗逆性的报道主要集中于盐胁迫和干旱胁迫研究方面,且多集中于草本植物。关于木本植物的研究较少,迄今很少涉及外源NO对UV.B胁迫下红松幼苗生理作用的研究报道。
  红松(Pinus koraiensis)是整个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分布面积最大的三大五针松之一,是目前世界上珍贵而稀有的多用途树种之一[10]。选择3年生人工种植的红松幼苗为材料,笔者研究了外源NO对UV.B胁迫下红松幼苗光合参数、叶绿素含量以及活性氧代谢系统的影响,为了解NO提高植物抗逆性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1年1月3~10日在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重点实验室温室内进行。试验材料为3年龄红松幼苗,将幼苗随机分为4组,每组60株。供试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为:pH 5.6,速效氮200 mg/kg,速效磷90 mg/kg,速效钾200 mg/kg,有机质2.5%。试验设4个处理:①CK;②SNP (0.01 mmol/L);③UV.B (4.22 kJ/(m2·d));④SNP(0.01 mmol/L)+ UV.B(4.22 kJ/(m2·d))。CK为温室内自然条件处理。UV.B处理组为在温室内自然光照基础上人工增加4.22 kJ/(m2·d)辐射强度的UV.B(280~320 nm)光照。UV.B辐射处理通过悬在植株上方的UV.B辐射灯管产生。处理时间为每天12 h(6:00~18:00)。UV.B辐射强度用光谱仪AvaSpec 2048.2进行测定。生物有效辐射用Caldwell[11]文献方法标定到300 nm植物响应作用光谱加权处理获得。用文献[12]模型,算得补增UV.B辐射的强度。
  外源NO供体用硝普钠(SNP)制得。先配制1 mmol/L SNP母液,4 ℃保存,用时按试验所需的浓度进行稀释。CK和UV.B处理喷施清水,SNP处理用0.01 mmol/L SNP溶液100 ml均匀喷施于叶面。每个处理均随机取样,处理1、3、5、7、9 d后测定各项生理指标。
  1.2 试验方法
  1.2.1
  Pn.PAR响应曲线的测定。
  选天气晴好的上午,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在人工红蓝光源,气温(Tair) 24~27 ℃,相对湿度(RH) 50%~70%,CO2浓度为400 μmol/(m2·s),光合有效辐射(PAR)强度分别设定为1 800、1 200、1 500、1 000、800、500、200、100、50、0 μmol/(m2·s)条件下,测定叶片净光合速率(Pn)。用光响应模型,拟合Pn.PAR响应曲线[13]。
  1.2.2
  光合色素含量的测定。光合色素含量参考前人方法[14-15]测定。取0.05 g红松针叶,剪碎,放入试管中,加入5 ml二甲基亚砜(DMSO),黑暗下60 ℃水浴直至红松针叶完全变白,以DMSO为空白,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提取液480、649、665 nm的吸光值。根据相关公式,分别计算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总叶绿素的含量,单位为mg/g FW。
  1.2.3
  过氧化氢(H2O2)自由基含量的测定。H2O2与硫酸钛(或氯化钛)生成过氧化物-钛复合物黄色沉淀,可被H2SO4溶解,在415 nm波长下采用比色法测定[16]。
  1.2.4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MDA含量参照高俊凤[17]的方法测定。
  1.2.5
  NO含量的测定。
  采用试剂盒法(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取1 g针叶,加入40 mmol/L HEPES缓冲液(pH 7.2)3 ml,研磨,2 ml冲洗,用2层纱布过滤后,在8 000 r/min 4 ℃离心10 min,取上清液,参考说明书进行测定。
  1.2.6
  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参考前人方法[18]。取0.5 g新鲜红松针叶,在液氮中充分研磨,迅速转入含有5 ml 50 mmol/L磷酸缓冲液(pH 7.0,含1 mmol/L EDTA和浓度1%PVP)的离心管中,10 000 r/min 4 ℃离心15 min,取上清液,弃沉淀,再10 000 r/min 4 ℃离心10 min,上清液即为粗酶液,4 ℃保存,备用。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分别以每分钟A240、A290和A470变化值表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单位时间内抑制氮蓝四唑光化还原50%为一个酶活性单位(U)。
  1.3 数据分析
  用Excel 2003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检验(P<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Pn.PAR响应曲线
  由图1可知,不同处理对红松幼苗针叶Pn.PAR响应曲线的影响不同。处理9 d后,在PAR到达500 μmol/(m2·s)以后,SNP+UV.B处理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与CK相比,SNP处理和UV.B处理净光合速率数值差异不明显。
  2.2 光合色素含量
  由表1可知,处理9 d后,与CK相比,SNP处理增加了红松幼苗针叶中光合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总叶绿素)的含量,而UV.B处理和SNP+UV.B处理则在0.05水平显著降低光合色素的含量。
  2.3 H2O2含量
  由图2可知,4个处理对红松幼苗针叶中H2O2含量的影响不同。处理9 d后,与CK相比,其余3个处理都在0.05水平显著提高H2O2含量。UV.B处理H2O2含量最高,达到300 μmol/g;SNP处理H2O2含量表现为升高趋势;SNP+UV.B处理H2O2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
  2.4 MDA含量
  由图3可知,处理9 d后,与CK相比,其余3个处理红松幼苗针叶中MDA含量都在0.05水平显著增加。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与CK相比,SNP处理MDA含量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处理9 d后SNP处理MDA含量最高;SNP+UV.B处理下前2次取样MDA含量最高,而后含量降低,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UV.B处理MDA含量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   2.5 NO含量
  由图4可知,处理9 d后,与CK相比,其余3个处理都提高红松幼苗针叶中NO含量,最大值出现在SNP+UV.B处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不同处理对NO含量的变化各不相同。SNP和UV.B处理下NO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除第1次取样外,NO含量都高于CK,NO含量最大值有2次都出现在UV.B处理,而SNP+UV.B处理对NO含量并无明显的影响。
  2.6 抗氧化酶活性
  由表2可知,处理9 d后,4个处理对红松幼苗针叶中抗氧化酶活性影响各不相同。与CK相比,SNP和UV.B处理在0.05水平显著降低CAT活性,SNP+UV.B处理则在0.05水平显著提高CAT活性;与CK相比,其余3个处理都在0.05水平显著提高APX和SOD活性,APX和SOD活性最大值出现在SNP+UV.B处理;与CK相比,SNP处理在0.05水平显著降低了POD活性。UV.B处理和SNP+UV.B处理则在0.05水平显著提高POD活性,SNP处理下POD活性最小,仅为3.09 U/(g·min),UV.B处理下POD活性最大,高达74.78 U/(g·min)。
  3 结论
  (1)施加NO显著增加了红松幼苗针叶光合色素含量,表明外源NO有助于维持红松幼苗针叶的叶绿素含量,外源
  NO缓解了UV.B对光合作用的破坏作用。
  (2)外源NO处理降低了UV.B胁迫下红松幼苗针叶细胞膜的膜相对透性、MDA的积累。外源NO处理引起UV.B胁迫下红松幼苗针叶H2O2含量与H2O2代谢酶活力的变化,共同保护红松幼苗不受过多活性氧的伤害,对UV.B胁迫导致的红松幼苗活性氧伤害具有保护作用。
  (3)植物防卫反应信号分子NO参与红松幼苗对UV.B胁迫的应答与防御。NO作为UV.B辐射的第二信使介导紫外胁迫信号的转导过程,并诱发植物产生抗性反应。外源NO对UV.B辐射胁迫导致的红松幼苗伤害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参考文献
  [1]樊怀福,郭世荣,焦彦生,等.外源一氧化氮对NaCl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活性氧代谢和光合特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7,27(2):546-553.
  [2] JIA Y X,ZHANG L J,ZENG F L.Study of the function of ferritin in cucumber seedling leaves under oxidative stress[J].Journal of Lanzhou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2006,42(5):37-43.
  [3] QU Y,FENG H Y,WANG Y B,et al.NO functions an signal in UV.B-induced growth inhibition in pea stems elongation[J].Plant Science,2006,170:994-1000.
  [4] 付士磊,周永斌,何兴元,等.一氧化氮对不同耐旱性杨树幼苗抗旱性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07,26(7):967-970.
  [5] BELIGNI M V,LAMATTINA L.Nitric oxide in plants:The history is just beginning[J].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2001,24:267-278.
  [6] 刘招龙,郭团玉,孙益林.外源一氧化氮供体对高温胁迫下梨叶片膜脂过氧化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1):179-181.
  [7] 吴锦程,陈建琴,梁杰,等.外源一氧化氮对低温胁迫下枇杷叶片AsA.GSH循环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9,20(6):1395-1400.
  [8] 段凯旋,杨洪强,冉昆,等.一氧化氮对铜、镉胁迫下平邑甜茶幼苗活性氧代谢[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0):104-109.
  [9] 相昆,李宪利,张美勇,等.外源一氧化氮对核桃幼苗抗旱性的影响[J].林业科学,2007,43(10):122-126.
  [10] 胡静.红松偏雄、偏雌性别型鉴定技术研究[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8:1-2.
  [11] CALDWELL M M.Solar UV radiation and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higher plants[M]//CASTELLANI A C.Photophysiology.Vol.6.New York,USA:Academic Press,1971:131-177.
  [12] GREEN A E S,CORSS K R,SMITH L A.Improved analyt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ultraviolet skylight[J].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1980,31:59-65.
  [13] YE Z P.A new model for relationship between irradiance and the rate of photosynthesis in Oryza sativa[J].Photosynthetica,2007,45(4):637-640.
  [14] GAO Q,ZHANG L X.Ultraviolet.B.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and antioxidant defense system responses in ascorbate.deficient vtcl mutants of Arabidopsis thaliana[J].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2008,165(2):138-148.
  [15] WANG C K.Biomass allometric equations for 10 co.occurring tree species in Chinese temperate forests[J].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2006,222:9-16.
  [16] PATTERSON B D,MACRAE E A,FERGUSON B.Estimation of hydrogen peroxide in plant extract using titanium(Ⅳ) [J].Analytical Biochemistry,1984,139(2):487-492.
  [17] 高俊凤.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8] JIANG M Y,ZHANG J H.Water stress.induced abscisic acid accumulation triggers the increased genera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up.regulates the activities of antioxidant enzymes in maize leave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2002,53(379):2401-2410.
其他文献
摘要 根据包装材料学课程的特点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强教材建设、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开设综合实验、改革考试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包装材料学;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0517-6611(2015)22-160-02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of the
期刊
摘要 水果采摘作业是林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水果采摘机械的使用可以解决人工采摘水果时所出现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成本高等不足。将液压技术应用到水果采摘机械设备中,可使设备具有传递功率大、结构简单、传动平稳等优点。该文对国内现有的液压式采摘机械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不同液压式采摘设备的不足,并给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提出了要将液压传动技术与液压控制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水果采摘设备的自动化和精
期刊
摘要 [目的]探究磁场对加工型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分别用100、200、300、和400 mT的恒定磁场处理对屯河9号的种子分别处理5、10、15、20 min,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以及种子活力指数和相对电导率。[结果]400 mT磁处理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其他场强均有促进作用,300 mT处理10 min的促进作用最强。[结论]屯河9号的最佳磁处理条件是300 mT处理1
期刊
摘要 结合农林类岩土工程学科教学,针对实际教学过程中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往往被教育工作者忽视的现状,提出几点建议,并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和整改措施,旨在为农林类院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创新能力;岩土环境  中图分类号 S-01;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22-366-03  AbstractCombined wit
期刊
摘要首先介绍了我国Cr(VI)污染的状况及毒性,然后重点介绍了铬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的特点以及研究现状,包括铬污染水体的微生物还原、微生物吸附、植物吸附,以及铬污染土壤的微生物还原及植物修复。相对于植物修复而言,微生物在治理Cr(VI)污染水体及土壤方面都具有非常大的应用潜力,值得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铬污染;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六价铬  中图分类号 S181.3 文献标识码 A
期刊
摘要總结近年铋系列半导体光催化剂的制备、种类和光催化反应机理等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铋系列半导体光催化剂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铋系列催化剂;光催化技术;综述  中图分类号 S1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22-196-04  Abstract The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n the bismuth containing co
期刊
摘要 以中国扬州大学和日本东北大学为例,从课程设置、课程选修方法、专业实践等多方面比较中日园艺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不同,分析二者优劣及影响,以期为我国园艺专业本科教育培养方案调整提供借鉴。  关键词 园艺;培养方案;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22-381-03  Abstract To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u
期刊
摘要介绍了印度尼西亚的竹种资源、栽培管理、加工利用与市场及科学研究等现状,并分析了浙江省竹业当前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与印度尼西亚在资源调查、种质资源交换、竹材应用性研究、示范基地建立、人才培养及联合项目等方面合作的建议。  关键词 竹业;印度尼西亚;浙江省;合作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22-311-03  Abstr
期刊
摘要 [目的]对北方黄酒麦曲中真菌的5.8S rDNA.ITS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以鉴定其中的真菌。[方法]利用梯度稀释法和划线纯化法共分离纯化得到5株霉菌和1株酵母,并对分离得到的真菌进行基因组DNA提取获得模板,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真菌的5.8SrDNA.ITS片段,片段测序后进行Blast比对鉴定,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将5株霉菌鉴定为多枝横梗霉(Lichtheimia r
期刊
摘要 [目的]为了获得功能光合细菌新菌源。 [方法] 从茂名市郊区池塘底泥样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紫色非硫光合细菌,编号为GB.1。根据菌株的形态、细胞色素光吸收特征及生理生化分析,对分离菌GB.1进行鉴定,并且研究该菌的培养特性。[结果]经初步鉴定,该菌为沼泽红假单胞菌 (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该菌的最适生长条件为:以小分子有机酸为碳源,pH 8~9,32~3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