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期技工院校的德育工作要从实际出发,进行探索实践,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社会担当意识,融“三理”教育于德育工作。
关键词:技工院校 德育工作 实践
笔者学校德育工作多年来秉承“崇德尚才,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以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成才为最高目标,探索性地走出了一条适合技工院校学生特点、符合职业院校教育实际、有利于青年学生全面发展、技能成才的德育工作新路子。
一、着力培养青年学生正确的职业观
受我国封建传统“学而优则仕”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腐朽文化的影响,有不少新入校的学生对进入技工学校学习视为一种无奈之选,由此而引发的内心失落感、人生挫败感等种种不良情绪在入校新生中徘徊蔓延,导致纪律涣散、情绪浮躁、学习劲头不足。面对这种现状,不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职业观、专业观、就业观问题,很难确立学生未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此,学校德育工作部门首先从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入手,分别以“职业与理想”“勤奋与成功”“岗位与人才”“理想与现实”等为主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帮助他们培养爱业、乐业和敬业意识,使学生克服攀比、失落和缺乏职业荣誉感等种种失衡心理,逐步激发入校新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内在动力,为成就人生理想、实现自身价值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按照德育总体规划和学生成才规律,我们根据新生期、老生期和毕业生期三个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分别从专业观、职业观、就业观三个方面开展针对性的集中教育活动。其中的专业观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对所学专业的认知度,引导学生敬业、乐业、勤业、精业的思想。职业观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企业、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观念。而就业观教育则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全面了解企业,准确把握发展机遇的一种择业观教育。
在系统化、理论化、理性化的职业理想教育引领下,学校德育工作部门、学生管理部门要密切配合、紧密协作,通过专业课堂教学、专业实操训练等实践环节,不断强化、扩展青年学生对专业领域、专业特点、专业前景的认知度,增强感性认识,巩固提升学生热爱专业、献身事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引导学生起好步,顺利实现由普通青年学生向具备扎实理论功底、娴熟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的转变。
二、着力培养青年学生的社会担当意识
一是始终坚持以青年学生为主体,把德育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在服务青年成长,促进全面成才上。按照青年思想政治建设的总目标,我们准确把握技工院校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突破口,把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年合法权益作为学校青年德育工作的切入点,通过学有所长、技有所专的职业理想教育;敬业爱岗、诚信奉献的职业道德教育;吃苦耐劳、协作共事的意志品质教育和励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等四个不同层级的教育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理念,进而以干一行、爱一行、做一行、精一行的刻苦钻研精神,科学设计人生,实现自我价值。
二是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正确引导青年认同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技工院校学生绝大多数毕业后将直接跨入社会,成为产业大军的重要成员,他们是否具备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报效祖国的远大政治理想,直接关系到未来产业大军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工业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为此,学校充分利用政治课教学、业余党校、红色网站、形势报告会和先进英模人物事迹展映等多种形式,正确引导学生理性、客观、历史地认识社会现象,增强青年学生对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正确认识和全面了解,进而培养他们跟党走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学校充分利用政治课教学和校园读书活动,不断系统地对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市场经济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政治教育活动,使学生自觉地把个人命运与党的命运、祖国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自觉地、热情积极地投入到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来。
三是始终坚持以“三德”“三观”“三主义”教育为基石,牢牢把握青年学生价值取向的总开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明确的根本问题,技校学生是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宝贵人才资源,是振兴民族工业,促进现代化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技术力量,要使他们真正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只有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信念,狠抓落实,才能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道德品质、良好道德修养、丰富专业知识和扎实专业技能的优秀人才。对此,我们要牢牢把握“学校教育、德育为先”的基本原则,始终坚持把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学校青少年思想政治建设的核心和基础。并且我们通过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团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和校园文化的渗透引领作用、政治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影响到每一位学生,使他们的思想观念和政治素养在学校无处不在的教育氛围中发生积极变化,思想政治素质得到逐步提高。
三、融“三理”教育于德育工作的全过程
为适应新时期青年学生的生理、心理变化,我们结合青年学生的身心特点,成立了“三理”教育工作机构,设立了伦理道德研究室、心理咨詢工作室和生理卫生指导室,选派有实际工作经验、具有相应专业资格、责任心强的教师分别担任各室负责人和工作人员。
德育研究室以团组织为依托,组织全校学生就青年人生理想、学习生活、就业创业、恋爱婚姻等问题开展了问卷调查。然后针对调查结果组织开展“青春与理想”主题班会、“励志成才”演讲比赛、“感恩教育进班级”主题实践、“远离毒害、文明上网”以及“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和“知识就是力量”健康读书活动。这些活动为教育引导学生奋发向上、励志成才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心理咨询室根据在校青年学生的心理状况,通过心理知识辅导讲座的形式,运用心理学理论,对学生进行心理知识普及教育和心理辅导,及时消除学生心理障碍,化解心理危机,使学生懂得掌握运用心理知识,调理情绪,化解危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自觉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
生理卫生室则重点加强日常生活卫生知识普及教育,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教育和常见病预防知识教育,使学生能够正确了解人体解剖知识,了解婚前性行为的危害,正确对待和处理异性间交往,树立正确的婚姻恋爱观,自觉坚持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防范性诱惑和性侵害的发生,维护好青年学生自身安全和健康。
总之,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始终以中国梦为共同理想,以塑造品德、强化技能、为国成才为工作主线,不断为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成才创新模式,探索新路。这样技工院校德育工作才能切实担负起培养现代化事业优秀技能人才的光荣使命。
(作者单位:南阳市高级技工学校)
关键词:技工院校 德育工作 实践
笔者学校德育工作多年来秉承“崇德尚才,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以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成才为最高目标,探索性地走出了一条适合技工院校学生特点、符合职业院校教育实际、有利于青年学生全面发展、技能成才的德育工作新路子。
一、着力培养青年学生正确的职业观
受我国封建传统“学而优则仕”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腐朽文化的影响,有不少新入校的学生对进入技工学校学习视为一种无奈之选,由此而引发的内心失落感、人生挫败感等种种不良情绪在入校新生中徘徊蔓延,导致纪律涣散、情绪浮躁、学习劲头不足。面对这种现状,不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职业观、专业观、就业观问题,很难确立学生未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此,学校德育工作部门首先从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入手,分别以“职业与理想”“勤奋与成功”“岗位与人才”“理想与现实”等为主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帮助他们培养爱业、乐业和敬业意识,使学生克服攀比、失落和缺乏职业荣誉感等种种失衡心理,逐步激发入校新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内在动力,为成就人生理想、实现自身价值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按照德育总体规划和学生成才规律,我们根据新生期、老生期和毕业生期三个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分别从专业观、职业观、就业观三个方面开展针对性的集中教育活动。其中的专业观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对所学专业的认知度,引导学生敬业、乐业、勤业、精业的思想。职业观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企业、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观念。而就业观教育则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全面了解企业,准确把握发展机遇的一种择业观教育。
在系统化、理论化、理性化的职业理想教育引领下,学校德育工作部门、学生管理部门要密切配合、紧密协作,通过专业课堂教学、专业实操训练等实践环节,不断强化、扩展青年学生对专业领域、专业特点、专业前景的认知度,增强感性认识,巩固提升学生热爱专业、献身事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引导学生起好步,顺利实现由普通青年学生向具备扎实理论功底、娴熟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的转变。
二、着力培养青年学生的社会担当意识
一是始终坚持以青年学生为主体,把德育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在服务青年成长,促进全面成才上。按照青年思想政治建设的总目标,我们准确把握技工院校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突破口,把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年合法权益作为学校青年德育工作的切入点,通过学有所长、技有所专的职业理想教育;敬业爱岗、诚信奉献的职业道德教育;吃苦耐劳、协作共事的意志品质教育和励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等四个不同层级的教育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理念,进而以干一行、爱一行、做一行、精一行的刻苦钻研精神,科学设计人生,实现自我价值。
二是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正确引导青年认同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技工院校学生绝大多数毕业后将直接跨入社会,成为产业大军的重要成员,他们是否具备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报效祖国的远大政治理想,直接关系到未来产业大军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工业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为此,学校充分利用政治课教学、业余党校、红色网站、形势报告会和先进英模人物事迹展映等多种形式,正确引导学生理性、客观、历史地认识社会现象,增强青年学生对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正确认识和全面了解,进而培养他们跟党走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学校充分利用政治课教学和校园读书活动,不断系统地对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市场经济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政治教育活动,使学生自觉地把个人命运与党的命运、祖国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自觉地、热情积极地投入到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来。
三是始终坚持以“三德”“三观”“三主义”教育为基石,牢牢把握青年学生价值取向的总开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明确的根本问题,技校学生是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宝贵人才资源,是振兴民族工业,促进现代化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技术力量,要使他们真正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只有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信念,狠抓落实,才能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道德品质、良好道德修养、丰富专业知识和扎实专业技能的优秀人才。对此,我们要牢牢把握“学校教育、德育为先”的基本原则,始终坚持把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学校青少年思想政治建设的核心和基础。并且我们通过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团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和校园文化的渗透引领作用、政治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影响到每一位学生,使他们的思想观念和政治素养在学校无处不在的教育氛围中发生积极变化,思想政治素质得到逐步提高。
三、融“三理”教育于德育工作的全过程
为适应新时期青年学生的生理、心理变化,我们结合青年学生的身心特点,成立了“三理”教育工作机构,设立了伦理道德研究室、心理咨詢工作室和生理卫生指导室,选派有实际工作经验、具有相应专业资格、责任心强的教师分别担任各室负责人和工作人员。
德育研究室以团组织为依托,组织全校学生就青年人生理想、学习生活、就业创业、恋爱婚姻等问题开展了问卷调查。然后针对调查结果组织开展“青春与理想”主题班会、“励志成才”演讲比赛、“感恩教育进班级”主题实践、“远离毒害、文明上网”以及“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和“知识就是力量”健康读书活动。这些活动为教育引导学生奋发向上、励志成才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心理咨询室根据在校青年学生的心理状况,通过心理知识辅导讲座的形式,运用心理学理论,对学生进行心理知识普及教育和心理辅导,及时消除学生心理障碍,化解心理危机,使学生懂得掌握运用心理知识,调理情绪,化解危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自觉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
生理卫生室则重点加强日常生活卫生知识普及教育,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教育和常见病预防知识教育,使学生能够正确了解人体解剖知识,了解婚前性行为的危害,正确对待和处理异性间交往,树立正确的婚姻恋爱观,自觉坚持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防范性诱惑和性侵害的发生,维护好青年学生自身安全和健康。
总之,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始终以中国梦为共同理想,以塑造品德、强化技能、为国成才为工作主线,不断为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成才创新模式,探索新路。这样技工院校德育工作才能切实担负起培养现代化事业优秀技能人才的光荣使命。
(作者单位:南阳市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