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循环农业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li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环境人口资源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温家宝总理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强调:"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经济建设中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生态循环农业跳出了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
其他文献
2005年是我国各行业履行“十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编制“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制定规划,指导未来5年的健康发展,行业人士对此有着不同见解。请看本
2004年,印刷工业园区兴建的高潮与国家宏观调控清理整顿开发区的铁腕行动碰了个正着,印刷工业园区遭遇了生不逢时的尴尬.
一、整地保墒  鉴于土壤含水量低,整地是保证一次播种出全苗的基础。准备播种玉米的原垄地块要早灭茬,并秋深耕,要在前茬农作物收获后进行,深耕同时结合秸秆还田,一般施农家肥60~75t/hm2,尽量多施,以利于抗旱。耕深20~30cm可以促进土壤熟化,积蓄雨雪,沉实土壤。前茬腾地晚,来不及深耕,应尽早春耕,随耕随耙肪止跑墒,耕深以10~13cm为宜。  二、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选用良种时必须根据品种
引种是向生产提供新品种的主要途径之一,方法简便易行,收效快,能在短时期内,加速优良品种的普及和品种的更新换代。  引种的依据 引种时,首先必须掌握原产地与引种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程度以及引进品种的感温性与感光性的强弱。其次是根据品种的温、光反应的特性,掌握耕作技术,才能取得成效。任何一个品种,都是在一定自然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因此,它的生长和发育,就要求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引种时,还要考虑到作物对日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