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课堂如何有效运用合作学习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Wind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如何科学组合学习小组,管理好课堂纪律
  
  1 科学组建合作小组。保证组间水平相当
  成功的合作小组采用的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并非“强强联合”,而应该是“互补”的,即合作小组成员在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家庭背景等方面要具有差异,从而实现各小组成员在合作过程中的优势互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组内异质决定了小组内成员各具特色,要使小组成员不会无所事事,就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使其承担不同的角色。如:组织者、记录者、总结者、发言者等,发挥不同的作用。因此,小组内的任务分配要明晰,组员的任务要积极互补。另外,小组成员从生疏到相互了解,从产生冲突到积极合作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因此教师不宜过于频繁地更改分组,这样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也有利于小组深层次合作关系的建立。
  
  2 有目的地培养小组长,保证课堂活力有序
  选组长时可先让学生自我推荐,在得到组员的同意后方可当选。不成功的话,再在全班当选。当选的组长要求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乐于助人,有合作精神。活动的初始阶段我注重培养组长的管理、组织能力,有效地发挥组长协调、分工、督促作用,使每一个小组具有统一的管理模式。(1)要求组长要积极组织本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工作,督促组员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2)指导组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及时调控组内合作进程,确保任务的完成;(3)培养组长学会组织、引领小组的学习。根据组内成员的观点,做总结性的发言与评价。
  
  3 严抓课堂纪律,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和习惯
  良好有序的课堂,是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前提。信息技术学科每个班级每周上一节信息技术课,学生对授课老师不如主科老师熟悉,对教师的敬畏程度也不深;再加上课堂让学生上机动手操作的环节较多。课堂易失控。因此,教师必须在学生机和教师机中安装电子教室,在进行小组合作任务布置、学生发言以及反馈评价时要控制住学生机,让学生静心倾听。静心倾听是保证合作有效的前提条件。
  
  二、教师如何在合作学习课堂上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有的教师认为合作学习就等于小组自主学习,把学习任务交代下去,他们有合作,且自主了,课堂热闹,那就是成功运用了先进的教学理论。其实,这是错误的认识。
  没有设计的合作学习是不负责任的学习。同样,教师不关注过程的合作而只是流于形式的合作。尽管表面上是分了若干小组,但小组中的合作学习却没有有效运行。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学生可以是合作学习的主体,但教师却绝不能成为课堂的看客。
  教师应该是一个指导者。除了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的合作学习环境,重要的是要随时观察学情,监控学习的过程,对学生合作技巧的运用给予及时的指导,调控学习任务,督促学生尽快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更应该是评价者。有效的合作学习,应该做到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是对自己的总结与反思,也是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具体体现。小组是学习的主体,自然也是评价的主体。评价可以是对组内整体的评价,对组内成员的评价以及对其他组的评价。教师作为“中立者”更能从宏观上把握全局,评价的作用是巨大的。因此三者的评价构成了合作学习的多元评价体系。
  教师要成功地驾驭课堂,成为课堂的主导,成功地做好学生们的绿叶,还需要在课前对合作学习进行好设计,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在设计课程时,个人认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要有一定的目标,要求不能过多过高。有一定的目标才有合作的共同目标,才能开展合作活动;目标要求适度。如果过多,学生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过高,学生达不到学习目标。(2)要以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为出发点。有兴趣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内容贴近实际生活,学生对内容不陌生,底气足。(3)要有利于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技能,能利用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三、如何避免“合作学习”中的“不合作现象”
  
  合作学习使学生的参与面广,参与率高,在课堂上会有更多的发言机会,学生的主体意识与个性可以得到充分发展。但是我们也会看到很多合作学习中的不合作现象,克服这些负面效应将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前提。
  
  1 增强公平感与责任感,避免责任分散
  使学生明确共同的学习目标,明确细致的分工,落实责任,严格检查反馈可以有效控制小组成员的你推我让、抱怨分配的任务太多或者不喜欢,习惯把困难推给其他成员。最终不能完成任务,造成整体小于部分效果的社会惰性化效应。
  
  2 加强练习,培养合作意识,形成合作机制
  合作学习事先应该加强练习,统筹安排。使学生明确合作的规则,清楚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做到奖罚分明,才能使合作学习井然有序。随时关注并调控合作学习,必要时介入治理。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一团乱”的个性化现象。
  
  3 及时鼓励,让弱势群体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
  通常,班里会有一些在各方面表现较弱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容易被冷落和忽视。这些学生由于自卑的原因,在小组讨论中一般很少发言甚至一言不发,完全是一个旁观者和听客,没有真正参与到小组的合作中来。这时就需要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对其进行鼓励,使其认识到,每个人由于成长环境和经历的不同,思考和认识问题的方式角度也各不相同,都有其独特性。所以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优势和权利。尽力使这些学生消除顾虑。畅所欲言。
  合作学习,在理论上讲,是一种科学、高效的学习方式,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但是。这对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模式要取得成功,教师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总结。以上三个问题不是所有合作学习中需要处理好的问题,或许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我相信,只要为人师者,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教学理论,不断地实践总结,合作学习一定会成为一种成熟且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
其他文献
利用食物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原理,在面条加工过程中添加适量的大豆乳液制成营养豆乳面条,提高面条中的蛋白质含量,同时使必需氨基酸含接近于人体的必需氨基酸模式,达到提高面条营养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教材提供的学习素材弹性较大,可支配因素多,内容的呈现更具综合性。这就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有效改造学习素材的空间。有效改造学习素材,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对学习素材进行补充、重组,以拓展课堂教学空间。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有效改造学习素材的几点做法。    一、挖掘情境素材,找准新授知识的点
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高中毕业必须达到的七级的“写”的要求是:1 能用文字及图表提供信息并进行简单描述。2 能写出常见体裁的应用文。例如:信函和一般通知等。3 能描述人物或事件,并进行简单的评论。4 能填写有关个人情况的表格,例如:申请表等。5 能以小组形式根据课文改变短剧。对想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必须达到的八级“写”的要求是:1 能根据所读文章进行转述或写摘要。2 能根据用文字及
在新的语文教字课程的改革背景下,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教学要求,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变革实在必行。要提高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引进情境教学是一个较好的选择。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特点就是它更注重形象性、欣赏性和感悟性。它强调使学生在接受多种感官刺激的同时,更全面地发展其思维能力,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需要以形象生动的画面,生动逼真的情境,弥补学生对抽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