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随迁子女;新生适应;人际关系;社会支持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72-0078-03
【作者简介】1.周静,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江苏苏州,215021)心理教研组长,高级教师;2.张弘,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江苏苏州,215021)教师。
故事梗概:
在唐小星上小学的时候,爸爸妈妈把她托付给爷爷奶奶,到城里打工。即将升初中的唐小星来到爸妈奋斗的城市上学,面对新环境表现出局促不安,有些自卑。她每天课间坐在座位上,基本不和其他同学交流。同时,小星埋怨爸妈忙于工作,只关心自己的学习,由此产生孤独感和疏离感。同学们的友善和热情帮助,让唐小星慢慢地打开了封闭的心门,融入新集体,逐渐适应学习生活。爸爸从只关注学习转变为关注唐小星的适应问题,并给予鼓励和支持,唐小星也因看到爸爸的工作状态,体会到爸爸的不易,并能理解爸爸。
演员:
唐小星:性格内向、有些自卑。
班主任:和蔼可亲,循循善诱。
爸爸:工作忙碌,希望能为女儿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第一幕
时间:周五下午
正值课间值日,申玙璠、徐嘉玥、杨陈怡、吴佳音四位同学边打扫卫生边窃窃私语,时不时地瞥一眼新来的同学——唐小星。
申玙璠:你看那个新来的同学唐小星,她来了有几天了,怎么也没见她和我们说过话。
徐嘉玥:就是啊,她下课也不和我们玩,一个人坐在角落里。我们晚上都要玩到十一二点,她九点就睡了,感觉她这人好无聊啊!
申玙璠:是啊,是啊。
杨陈怡:这几天上课,我们都用iPad。我发现那个唐小星,看着挺聪明的,怎么连个iPad也不会用啊?
吴佳音:是从来都没用过吧,毕竟她是从乡下来的,你看她的打扮,可真土气。
杨景行:同学们,快点值日啦。擦窗的擦窗,扫地的扫地,赶紧的,咱们马上要上课了!
同学们齐声:知道啦,老干部!
杨景行:你们说那个新来的同学是不是从小到大没学过英语啊?她的英语真的好差。英语老师让她自我介绍都不会。Speak in English,so easy嘛!还有啊,默写也不会,我看她上课还老发呆。唉,真是搞不明白。
唐小星听到了同学们的谈话,不知所措,揪着自己的衣服下摆。
唐小星(独白):我也想和你们聊天,和你们一起玩,可你们聊的东西我根本听不懂。我从农村来,还不适应大城市的生活,也不习惯你们的英文上课方式。至于iPad,我从来没见过,又怎么会用呢?在这个陌生的地方上学,真的好累啊……我该怎么办?
唐小星很难过,拨通了爸爸的电话。
唐小星:喂,爸爸。
爸爸:哎,小星,你怎么突然打电话来了啊?出什么事了吗?
唐小星:我,我想回老家。
爸爸:你说啥!回老家?
唐小星:爸,我真的不想在这里上学了。老家有爷爷奶奶,有和我一起长大的好朋友们。我跟这里的同学都不一样,我没办法融入他们的生活,也经常听不懂课。我们回老家吧好不好?
爸爸:小星啊,你知不知道爸爸妈妈费了多大劲才把你送到大城市来读书?你知不知道我们在外打工赚钱有多不容易啊?我们这么任劳任怨地工作都是为了你呀!我来苏州还不是为了给你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你倒好,还想回老家,那就一辈子在农村待着吧!
唐小星(哭着说):你们只知道让我学习学习学习,从来都不关心我心里想什么。
唐小星委屈地挂掉电话,叹一口气,听到上课铃声响,又无奈地回去上课了。
第二幕
时间:周五的最后一节课
班主任(拍桌子):大家安静,开始上课了!
班主任:今天我们来谈谈老舍的《想北平》。老舍在文中说:自己游历过伦敦、巴黎,都觉得没有北京好。暑假有出去旅游的同学吗?哪些地方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学们:有啊,当然有,可多了。
班主任:大家都去了哪些地方?愿不愿意来给我们分享一下?
大家踊跃举手,分享自己的旅游感受。
申玙璠:要说我去过的地方,印象最深的就是迪拜,整个城市被高楼大厦覆盖,谁能想象这里曾經只是一片荒漠啊。哈利法塔可以说是迪拜的名片,还有闻名世界的帆船酒店,无不让我佩服阿联酋人民的智慧。这沙漠中的绿洲,真让我叹为观止。
吴佳音:老舍觉得巴黎、伦敦都比不上北平,但是我暑假去伦敦旅游,我觉得伦敦的英伦文化氛围、古朴庄严的教堂都非常棒,似乎没有老舍写得那么不好。他说最爱北平了,以前的北平确实好,可现在的北京哪有老舍笔下那样温和而又悠闲呀。
徐嘉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可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步一景的园林文化、一针一线的苏州刺绣、轻清柔美的吴侬软语,还有美食,太湖三白和阳澄湖大闸蟹,真是太美味了!
杨景行(指着徐嘉玥):你就知道吃!
班主任(走到小星旁边,拍拍小星的肩膀):你呢?小星,你去过哪些地方?
唐小星(支支吾吾):我……我什么地方都没去过。
班主任:那你和我们说说你的家乡吧。
唐小星:我……我的家乡在一个偏僻的农村,没有这里这么繁华,也没有这么多高楼大厦。但是那里很漂亮,有这里看不到的蓝天白云。夏天的院子里,藤架上总是挂着一串串诱人的葡萄。晚上还有满天的星星和此起彼伏的蝉鸣。我的家乡是个无忧无虑的地方。它很美,我很喜欢它。
爸爸接到小星的电话后,担心女儿有事,放下手里的活,急忙赶到学校,气喘吁吁地站在女儿班级门口,正听到女儿讲述自己的家乡。 班主任:在你的分享和作文《秋虫呢喃》里,我感受到这是个让你留恋的地方。下面我来给同学们读一段唐小星写的《秋虫呢喃》。
“不知为何,古人总是因秋虫之鸣而感到悲伤。思妇的哭泣、游子的思念、独客的悲秋、文人的叹惜,总有人为之落泪。但我认为,秋虫的存在代表生灵,秋虫的歌也唱出了秋的生命。而如今,在这喧嚣吵闹、车水马龙的世俗里,又有谁能找到一只秋虫,没有秋虫又如何代表秋天?”
同学们热烈地鼓掌,纷纷赞叹。
班主任(拍拍唐小星肩膀):写得真好。
杨陈怡(急切举手):王老师,听了唐小星的分享我感触很深,我也想说说我的家乡。我喜欢那儿的夏天,蛙叫蝉鸣,吵闹而又宁静。我想起小时候坐在爷爷奶奶身旁,听他们讲故事。我上一年级的时候才来到城市,告别家乡,当时我很不适应,但身边的老师、同学给了我很多帮助。
班主任:谢谢同学们的分享。家乡很美,让人留恋,但是人总有一颗不安分的心,未知的前方诱惑我们出去闯一番天下。无论从家乡到这里,还是从现在到未来,路上总有艰难险阻,但也有你未曾见过的风景。好了,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
第三幕
时间:周五放学
下课了,同学们围到唐小星的身旁。
吴佳音:小星,小星,你的家乡真的太美了,我还想听你讲家乡的故事。
同学们:我们也想听。
爸爸:小星!
唐小星:爸爸,你怎么来了?
同学们:小星爸爸来了,我们就不打扰了。小星拜拜。
唐小星:拜拜。
爸爸:唉,小星,爸爸今天错怪你了。店里忙,爸爸脾气急了,不知道你有心事。今天爸爸听了你写的作文,感受到你真实的想法,写得真不错!
唐小星:爸爸,其实我并不讨厌这个地方,同学们对我也都挺好的,也帮了我很多忙。
爸爸:我知道适应都有个过程,都怪我太忙,平时没关注你的学校生活,总是催着你学习。就快放寒假了,等你放假咱们一起回家,看望爷爷奶奶。
唐小星:真的吗?太好了!
(全劇终)
剧本解读: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随迁子女的规模不断扩大。研究表明,随迁子女在城市适应和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问题,学校适应情况不如城市儿童,社会支持状况不佳。个体内部特征(自尊、自我效能感、自我认同等),以及外部环境和资源(家庭功能、家庭氛围、社会支持、教养方式和同伴关系等)都会影响随迁子女的心理适应。
本剧主人公唐小星进入城市学校后,面对新的学习生活表现出局促不安,生活环境的变化、学习习惯的不同等问题,让唐小星越来越自卑,封闭自己,不敢与他人交流,无法融入新集体。剧中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1.叙事疗法,寻找闪光事件。
唐小星来自农村,听不懂英语课,与城里的同学没有共同话题,很自卑。班主任为了让她打开封闭的内心,在语文课上让大家叙述自己的旅游经历,鼓励唐小星说说自己的家乡,并分享了唐小星描写家乡的作文。通过这样影响性的提问以及叙事疗法,同学们开始欣赏唐小星描述的家乡。在欣赏的关系中,唐小星发现:即使来自农村,也有被人欣赏、被人认可的时刻。通过寻找这样的闪光事件,让唐小星重新看待自己,提升了自信。
2.构建社会支持体系,增强心理弹性。
唐小星叙述完自己的家乡,同学杨陈怡产生了共鸣。她曾经也从家乡来到城市,经历了不适应的过程,但身边老师、同学的帮助使得她慢慢融入了新环境。爸爸在教室门口听了女儿的分享,给予女儿理解和支持。老师、同学、父母构建了社会支持体系,增强了唐小星的心理弹性。
本剧为第八届江苏省中小学“校园心理剧”特等奖剧目,扫码可观看现场表演视频。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72-0078-03
【作者简介】1.周静,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江苏苏州,215021)心理教研组长,高级教师;2.张弘,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江苏苏州,215021)教师。
故事梗概:
在唐小星上小学的时候,爸爸妈妈把她托付给爷爷奶奶,到城里打工。即将升初中的唐小星来到爸妈奋斗的城市上学,面对新环境表现出局促不安,有些自卑。她每天课间坐在座位上,基本不和其他同学交流。同时,小星埋怨爸妈忙于工作,只关心自己的学习,由此产生孤独感和疏离感。同学们的友善和热情帮助,让唐小星慢慢地打开了封闭的心门,融入新集体,逐渐适应学习生活。爸爸从只关注学习转变为关注唐小星的适应问题,并给予鼓励和支持,唐小星也因看到爸爸的工作状态,体会到爸爸的不易,并能理解爸爸。
演员:
唐小星:性格内向、有些自卑。
班主任:和蔼可亲,循循善诱。
爸爸:工作忙碌,希望能为女儿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第一幕
时间:周五下午
正值课间值日,申玙璠、徐嘉玥、杨陈怡、吴佳音四位同学边打扫卫生边窃窃私语,时不时地瞥一眼新来的同学——唐小星。
申玙璠:你看那个新来的同学唐小星,她来了有几天了,怎么也没见她和我们说过话。
徐嘉玥:就是啊,她下课也不和我们玩,一个人坐在角落里。我们晚上都要玩到十一二点,她九点就睡了,感觉她这人好无聊啊!
申玙璠:是啊,是啊。
杨陈怡:这几天上课,我们都用iPad。我发现那个唐小星,看着挺聪明的,怎么连个iPad也不会用啊?
吴佳音:是从来都没用过吧,毕竟她是从乡下来的,你看她的打扮,可真土气。
杨景行:同学们,快点值日啦。擦窗的擦窗,扫地的扫地,赶紧的,咱们马上要上课了!
同学们齐声:知道啦,老干部!
杨景行:你们说那个新来的同学是不是从小到大没学过英语啊?她的英语真的好差。英语老师让她自我介绍都不会。Speak in English,so easy嘛!还有啊,默写也不会,我看她上课还老发呆。唉,真是搞不明白。
唐小星听到了同学们的谈话,不知所措,揪着自己的衣服下摆。
唐小星(独白):我也想和你们聊天,和你们一起玩,可你们聊的东西我根本听不懂。我从农村来,还不适应大城市的生活,也不习惯你们的英文上课方式。至于iPad,我从来没见过,又怎么会用呢?在这个陌生的地方上学,真的好累啊……我该怎么办?
唐小星很难过,拨通了爸爸的电话。
唐小星:喂,爸爸。
爸爸:哎,小星,你怎么突然打电话来了啊?出什么事了吗?
唐小星:我,我想回老家。
爸爸:你说啥!回老家?
唐小星:爸,我真的不想在这里上学了。老家有爷爷奶奶,有和我一起长大的好朋友们。我跟这里的同学都不一样,我没办法融入他们的生活,也经常听不懂课。我们回老家吧好不好?
爸爸:小星啊,你知不知道爸爸妈妈费了多大劲才把你送到大城市来读书?你知不知道我们在外打工赚钱有多不容易啊?我们这么任劳任怨地工作都是为了你呀!我来苏州还不是为了给你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你倒好,还想回老家,那就一辈子在农村待着吧!
唐小星(哭着说):你们只知道让我学习学习学习,从来都不关心我心里想什么。
唐小星委屈地挂掉电话,叹一口气,听到上课铃声响,又无奈地回去上课了。
第二幕
时间:周五的最后一节课
班主任(拍桌子):大家安静,开始上课了!
班主任:今天我们来谈谈老舍的《想北平》。老舍在文中说:自己游历过伦敦、巴黎,都觉得没有北京好。暑假有出去旅游的同学吗?哪些地方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学们:有啊,当然有,可多了。
班主任:大家都去了哪些地方?愿不愿意来给我们分享一下?
大家踊跃举手,分享自己的旅游感受。
申玙璠:要说我去过的地方,印象最深的就是迪拜,整个城市被高楼大厦覆盖,谁能想象这里曾經只是一片荒漠啊。哈利法塔可以说是迪拜的名片,还有闻名世界的帆船酒店,无不让我佩服阿联酋人民的智慧。这沙漠中的绿洲,真让我叹为观止。
吴佳音:老舍觉得巴黎、伦敦都比不上北平,但是我暑假去伦敦旅游,我觉得伦敦的英伦文化氛围、古朴庄严的教堂都非常棒,似乎没有老舍写得那么不好。他说最爱北平了,以前的北平确实好,可现在的北京哪有老舍笔下那样温和而又悠闲呀。
徐嘉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可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步一景的园林文化、一针一线的苏州刺绣、轻清柔美的吴侬软语,还有美食,太湖三白和阳澄湖大闸蟹,真是太美味了!
杨景行(指着徐嘉玥):你就知道吃!
班主任(走到小星旁边,拍拍小星的肩膀):你呢?小星,你去过哪些地方?
唐小星(支支吾吾):我……我什么地方都没去过。
班主任:那你和我们说说你的家乡吧。
唐小星:我……我的家乡在一个偏僻的农村,没有这里这么繁华,也没有这么多高楼大厦。但是那里很漂亮,有这里看不到的蓝天白云。夏天的院子里,藤架上总是挂着一串串诱人的葡萄。晚上还有满天的星星和此起彼伏的蝉鸣。我的家乡是个无忧无虑的地方。它很美,我很喜欢它。
爸爸接到小星的电话后,担心女儿有事,放下手里的活,急忙赶到学校,气喘吁吁地站在女儿班级门口,正听到女儿讲述自己的家乡。 班主任:在你的分享和作文《秋虫呢喃》里,我感受到这是个让你留恋的地方。下面我来给同学们读一段唐小星写的《秋虫呢喃》。
“不知为何,古人总是因秋虫之鸣而感到悲伤。思妇的哭泣、游子的思念、独客的悲秋、文人的叹惜,总有人为之落泪。但我认为,秋虫的存在代表生灵,秋虫的歌也唱出了秋的生命。而如今,在这喧嚣吵闹、车水马龙的世俗里,又有谁能找到一只秋虫,没有秋虫又如何代表秋天?”
同学们热烈地鼓掌,纷纷赞叹。
班主任(拍拍唐小星肩膀):写得真好。
杨陈怡(急切举手):王老师,听了唐小星的分享我感触很深,我也想说说我的家乡。我喜欢那儿的夏天,蛙叫蝉鸣,吵闹而又宁静。我想起小时候坐在爷爷奶奶身旁,听他们讲故事。我上一年级的时候才来到城市,告别家乡,当时我很不适应,但身边的老师、同学给了我很多帮助。
班主任:谢谢同学们的分享。家乡很美,让人留恋,但是人总有一颗不安分的心,未知的前方诱惑我们出去闯一番天下。无论从家乡到这里,还是从现在到未来,路上总有艰难险阻,但也有你未曾见过的风景。好了,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
第三幕
时间:周五放学
下课了,同学们围到唐小星的身旁。
吴佳音:小星,小星,你的家乡真的太美了,我还想听你讲家乡的故事。
同学们:我们也想听。
爸爸:小星!
唐小星:爸爸,你怎么来了?
同学们:小星爸爸来了,我们就不打扰了。小星拜拜。
唐小星:拜拜。
爸爸:唉,小星,爸爸今天错怪你了。店里忙,爸爸脾气急了,不知道你有心事。今天爸爸听了你写的作文,感受到你真实的想法,写得真不错!
唐小星:爸爸,其实我并不讨厌这个地方,同学们对我也都挺好的,也帮了我很多忙。
爸爸:我知道适应都有个过程,都怪我太忙,平时没关注你的学校生活,总是催着你学习。就快放寒假了,等你放假咱们一起回家,看望爷爷奶奶。
唐小星:真的吗?太好了!
(全劇终)
剧本解读: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随迁子女的规模不断扩大。研究表明,随迁子女在城市适应和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问题,学校适应情况不如城市儿童,社会支持状况不佳。个体内部特征(自尊、自我效能感、自我认同等),以及外部环境和资源(家庭功能、家庭氛围、社会支持、教养方式和同伴关系等)都会影响随迁子女的心理适应。
本剧主人公唐小星进入城市学校后,面对新的学习生活表现出局促不安,生活环境的变化、学习习惯的不同等问题,让唐小星越来越自卑,封闭自己,不敢与他人交流,无法融入新集体。剧中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1.叙事疗法,寻找闪光事件。
唐小星来自农村,听不懂英语课,与城里的同学没有共同话题,很自卑。班主任为了让她打开封闭的内心,在语文课上让大家叙述自己的旅游经历,鼓励唐小星说说自己的家乡,并分享了唐小星描写家乡的作文。通过这样影响性的提问以及叙事疗法,同学们开始欣赏唐小星描述的家乡。在欣赏的关系中,唐小星发现:即使来自农村,也有被人欣赏、被人认可的时刻。通过寻找这样的闪光事件,让唐小星重新看待自己,提升了自信。
2.构建社会支持体系,增强心理弹性。
唐小星叙述完自己的家乡,同学杨陈怡产生了共鸣。她曾经也从家乡来到城市,经历了不适应的过程,但身边老师、同学的帮助使得她慢慢融入了新环境。爸爸在教室门口听了女儿的分享,给予女儿理解和支持。老师、同学、父母构建了社会支持体系,增强了唐小星的心理弹性。
本剧为第八届江苏省中小学“校园心理剧”特等奖剧目,扫码可观看现场表演视频。